子宮脫垂是指支撐子宮的組織受損傷或薄弱,緻使全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脫出陰道口外甚至子宮全部脫出陰道口外的一種生殖器官移位伴鄰近器官變位的綜合症。
子宮脫垂雖不至于危及患者生命,卻着實成了患者的“難言之隐”,給其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産後子宮脫垂有哪些症狀
正常子宮的位置是前傾前屈的,子宮頸在坐骨棘水平以上。這個正常位置是依靠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以及子宮的韌帶來支持的。如果這些組織發生了損傷或過度松弛,子宮就會沿陰道下降,甚至全部脫出于陰道口以外,稱為子宮脫垂。
發病初始子宮隻是在腹壓增加或站立過久時脫垂,休息後即可縮回,但病情發展後就會終日脫出在陰道口外不能送回。患子宮脫垂的女性常有下腹、陰道和會陰部下墜感,并常覺腰酸。由于子宮頸長期脫在外面,受到摩擦後就會肥大、發炎、潰爛、出血。
泌尿道症狀多數子宮脫垂患者,當其大笑、劇烈咳嗽、體勢用力時,腹腔壓力突然增加,引起尿失禁而尿液外溢。子宮脫垂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膨出,但是否出現壓力性尿失禁,取決于膀胱與尿道的解剖關系是否改變。少數子宮脫垂患者,排尿困難,導緻尿潴留,需用手指将膨出的膀胱向前推舉後,方能排尿。給産婦帶來極大的痛苦,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為什麼會有産後子宮脫垂現象
産後之所以容易發生子宮脫垂,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一是分娩時用力不當,例如,有的産婦子宮口尚未開全,即過早屏氣、使勁,尤其是在急産、難産時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二是分娩時未能很好地保護會陰,産後又未能及時修複,導緻子宮的支持組織松弛或撕裂,盆底組織支持力下降。三是産婦原來體質就虛弱,産後經常咳嗽、便秘,腹壓增加。此外,産後過早活動,尤其是過早從事重體力勞動,如提拉重物,長時間蹲位、立位等也是産後子宮脫垂的成因。
如何預防産後子宮脫垂
1.重視産後恢複,産後至少要有42天的休息時間。多喜娃月子服務為産婦提供針對性的産後恢複,包括盆骨恢複、盆底肌評估和恢複、子宮複舊、滿月汗蒸以及妊娠紋淡化等,幫助産婦月子後繼續進行身體恢複和調理,盡早恢複到産前狀态。
2.避免參加過重的體力勞動。盡量避免蹲着幹活。當然,産後也不能總是躺着不動,适當下地活動或做産後體操是頗有好處的。
3.防治慢性病,積極防治可增加腹壓的慢性病,如慢性咳嗽、便秘等。因為它們都會增加腹壓,容易引起子宮脫垂。
想了解更多知識内容可以點擊下方了解更多關注我們的陽光小店店鋪,裡邊有各種健康類書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