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京腔經典

京腔經典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1 11:58:56

京腔經典(京腔戲韻浸潤年少時光)1

張繼厚(右)與師父陳振五(中)合影

已是耄耋之年的張繼厚,住在城區虞河東畔的一棟小高層樓房裡,家中牆上的一把京胡是他的心愛之物,每天都要摸上一摸。這份對京劇和京胡的愛,伴随他一生。

從小鑽戲院“蹭戲”親友引領愛上京胡

1938年,張繼厚出生在濰縣城西門裡(今濰城區東風西街)一棟普通的平房裡。父親張信山是工商業者,開辦“協同義”貨莊,忠厚善良,劬勞勤勉,但身體不是很好。他不奢望幼子将來大富大貴,“惟能繼承張氏忠厚家風足矣”,于是取名“繼厚”。

張繼厚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得健健康康,很早便展現出文藝愛好和天賦。他家附近有個京劇票社,叫“濰縣平劇改進社”,張繼厚經常到那裡玩。東關李家街有個永樂戲院,經常有安舒元、裘盛戎、程硯秋、金少山等名伶演出。張繼厚的母親是個戲迷,隔三差五地帶着他出入戲院,别的孩子很可能已在母親懷抱裡無聊地睡去了,但張繼厚從乳牙幼口中發出了模仿演員的聲音。母親大為驚奇,也很高興,後來就允許他自個兒跑到戲院“蹭戲”了。

說來也是一種緣分:除了母親,張繼厚的兄弟、同學,許多都是“鐵杆兒”京劇迷。七哥張繼忠,自小愛好樂器,尤擅風琴、二胡和京劇,師範畢業後進了濰坊市少年之家。同學丁永川,其父是濰縣“名票”丁子陽,京胡技藝當地無人能出其右。張繼厚耳濡目染,竟也迷上了京劇,進而戀上了京胡。七哥手把手地教他最基本的要領,丁子陽則不僅教他弓法、指法,并引領他洞幽燭微,領略京劇藝術的神奇美妙。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兩人對張繼厚具有啟蒙的意義。他們的話語對一般人來說也許如聞天書,懵然不知所雲,但有靈性有天賦的張繼厚,卻能心領神會。他似已看到冥冥中有隻神奇的手,正将他引導到“皮黃大戲台”上……

有道是“興趣決定事業,性格決定命運”,張繼厚選擇了京胡。京胡讓他着迷,甚或神魂颠倒,像磁石遇到了鐵,緊緊地吸住,從此再不松開。不知不覺,竟然一吸就是七十多個春秋。

考入大同京劇團起早貪黑下苦功

1952年夏,張繼厚從濰坊市第十四小學畢業,在家自修文化課。不知不覺轉眼就是兩年。當他躊躇着要不要繼續考學時,剛巧“大同京劇團”招收學員,文化館的幹部負責招考。經過層層考選,張繼厚被錄取。經過了簡單的拜師儀式,他成為京胡演奏家陳振五的弟子,跟班學藝。從此踏上了以京劇為專業的人生之路。那年張繼厚16周歲。

陳振五是大同京劇團的“當家琴師”,功力深厚,一專多能;他心地正直,很有長者風度。他主要教授京胡,副之以唢呐、月琴、三弦和昆笛,為的是徒弟“藝不壓身”“多隻飯碗”。因為是跟班學藝,那麼“跟班”就是前提,學到的本事馬上就能用于戲台。又因為京胡是樂隊的主弦,來不得半點馬虎,于是張繼厚從“跟班”的那天起就“嚴”字當頭,不敢懈怠。陳振五那句“要想人前奪萃,必須背後受罪”的老話,張繼厚六十多年一直奉為圭臬。

張繼厚謹遵師訓,拼命練功。那個年代,每天的演出時間都很長,三更半夜方能散場。小青年誰不戀床呢?可張繼厚不戀,天還未明就又爬起來。頂着啟明星,攜琴出城,來到曠野,找到墓田一個石墩,坐下來,把琴弓綁上鐵爐條(為的是增加重量),一練就是二三個小時。如果是下雪天,那就在石墩上鋪個墊子。雪花随着弓弦飛舞,手指凍得生疼,漸漸麻木,竟至失去了知覺。而當手指由麻木轉為溫熱,張繼厚的頭發也把積雪給融化了。

就這樣,張繼厚的京胡技藝突飛猛進,脫穎而出。他開始正式登台伴奏,獲得師輩的首肯和觀衆的喝彩。

拜師會友博采衆長幾年後成當家琴師

師父陳振五有一句名言,“投師不如訪友”,意思是要打破一家師門的藩籬,走出去,訪學交遊,博采衆家之長。張繼厚牢記師訓,利用各種機會向更多的老師學習。

1955年,著名京劇藝術家丁至雲率團來濰,在人民劇場演出。陳振五跟該團的京胡演奏家沈雁西(大師王少卿弟子,精通梅派伴奏藝術)熟識,于是帶領張繼厚到賓館拜見,見面就令徒弟喊“叔叔”。有了這層“叔侄”關系,張繼厚便從沈雁西那裡學到了《貴妃醉酒》等梅派戲的伴奏方法。再後來利用各種機會,又向王裕民、朱明德等先生請教,通過心慕手追,掌握了這些名琴師的各種技巧。

最難忘的是1958年,大同京劇團與永樂劇團合并,成立了濰坊市京劇團。彼時當家琴師是京胡演奏家王盛吉。王盛吉傍過“白牡丹”荀慧生,京胡出神入化,手裡邊“沾、打、柔、滑、抹”樣樣精到。張繼厚其實早在1954年就認識王盛吉,且從王盛吉那裡學習了《哪吒令》等曲牌,但是并未跟班,如今二人成為同事,真是天賜良機,從此他們正式确立了師徒關系。張繼厚跟從練功,技藝大進,尤其在“柔弦”和“音色”上頗有所悟。王盛吉去世後,張繼厚不忘師恩,每年的中秋、春節,他都要去看望師母。

張繼厚揣摩陳振五老師“投師不如訪友”的教誨,認為“訪友”的面應該寬泛,而不應局限于專業琴師,那些“名票”中說不定也卧虎藏龍呢。于是他去南壩崖修表店,向陳學孔學習《太真外傳》“聽宮娥”唱段和曲牌《春日景》的伴奏技法。又去濰城另一條街巷,在孫其昌先生那兒,領略到了《宇宙鋒》“九連環”伴奏音樂的别一種韻緻……

正是博采衆長,融百家化而為我,蓄涓滴而成江河,張繼厚從同輩的琴手中脫穎而出,成長為業界的耀眼新星。幾年後,陳振五離開劇團,不到20歲的張繼厚便成為劇團的當家琴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