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任正非對話數字時代兩大思想家喬治•吉爾德及尼古拉斯•内格羅蓬特,提到未來兩年華為将減産,估計會下降300億美金左右,如此一來,今明兩年華為的銷售收入都會在一千億美元左右。
任正非話音剛落,今日上市公司亨通光電就發布公告,拟收購華為旗下華為海洋51%股權。華為海洋其實是盈利的,為何華為選擇此時抛售華為海洋?為何要實施減産計劃?
華為出售海底光纜業務
6月3日,亨通光電發布公告,拟購買華為海洋51%股權,今日公告确認了将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隻是目前尚處在資産評估階段,尚未确定購買價格。
本次交易完成後,華為海洋将成為亨通光電持股51%的控股子公司。亨通光電原本隻負責生産光纖光纜,通過收購華為海洋,将涉足海纜網絡建設,從“産品供應商”向“全價值鍊集成服務商”轉型。
華為海洋全稱是華為海洋網絡有限公司,是華為技術與英國企業全球海事系統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合資公司,是全球第4大海底電纜工程商,緻力于全球海纜通信網絡的建設,其中華為技術持股51%,全球海事系統有限公司持股49%。
海底光纜像是分布在海底的血管,承載着國與國之間的數據通信流量。據TeleGeography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球共計鋪設了超過448條海底光纜,總長度超過120萬公裡。
鋪設這些海纜涉及海上勘測、設計、生産、集成、采購、安裝等衆多環節,一般都是大型通信公司才有實力作為“總承包商”參與。
在2008年以前,海纜工程市場基本為美國TESubCom(泰科)、法國ASN(阿爾卡特朗訊)、日本NEC(日本電氣)三大巨頭壟斷。
2008年以後,這個高度封閉的市場逐漸被華為海洋撬開了一道口子。過去十年,華為海洋累計建設海纜長度超過5萬公裡,全球市場占有率在15%以上,已然成為全球前四的行業玩家。
而這一切來得并不容易,對華為海洋而言,最大的困難是從三大寡頭手中搶客戶。由于海纜工程項目金額很大,動辄高達數千萬美元,客戶一旦選定一個廠家就不會更換,市場準入難。
一些高端項目更難進入。即便是華為也曆經長達6年的時間才在海纜行業中較為高端的“長距離海底中繼系統項目”上獲得突破,中标了馬來西亞電信投資的海纜項目。
據長江證券研究,海纜壽命周期為25年,預計2018-2022年将有一波替換潮。另外,近幾年全球流量持續爆發。據統計,亞太流量将于2019年占到全球移動數據流量的39%,中東和非洲則是最快的增速,這些都将帶來對國際出口帶寬的需求,也就是對海纜工程的新需求。
好不容易打來的江山,更有大好的前景,華為在此時抛售華為海洋實在令人有點惋惜。當然對于亨通光電來說,如果能維護住客戶,則能充分享受到本次收購帶來的協同效應。
出售海纜是因為缺錢?
在6月17日與數字時代兩位思想家的對話中,任正非回應“出售海底光纜業務并非是最近才決定的,華為很早之前就想要出售該項業務。
事實上,華為在這項業務取得了很大成功,絕對不是因為業務失利才要出售,隻是因為這項業務不屬于華為的核心業務範疇,所以才決定要出售。”
華為海洋确實不直屬于華為三大BG中的任何平台,任總的解釋說得過去,但是坊間對于華為抛售海纜業務卻有另外一番解釋。賣掉會下蛋的母雞,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缺錢。
華為家大業大,雖然年收1000億美金,但是花錢的地方也很多,尤其是受到美國以國家力量實施打擊的情況下,各項國際業務受阻,現金流自然會受到影響。
華為在今年一月份已向銀行貸款140億元人民币,5月份遭受美國限制性措施打擊之後,華為再度向銀行尋求約10億美元的貸款。
不過,任正非表示,華為未來不會分離或出售其他業務,但可能會縮小某些業務的規模。出售華為海洋以保全公司核心業務的正常運行,不會傷筋挫骨,實乃明智之舉。
這種規模的資産售出同萬達王健林2017年600多億元之巨的世紀交易相比,也是小巫見大巫,從側面證明了華為的實力和依舊健康的現金流。
華為減産影響更大
相比出售華為海洋,華為未來兩年減産的消息則更令投資者擔心。任正非在談話中表示,華為未來将減産,估計會下降三百億美金,今明兩年公司銷售收入都會在一千億美元左右。這裡面既有主動收縮,也有被動減産。
華為2018年總營收為1052億美金,核心業務主要是三大塊,分别是電信設備(約429億美金),手機等消費電子業務(約509億美金),政企網(約109億美金)。其中,電信和政企業務闆塊具有較高的粘性,相對穩定,而手機業務由于近半收入來自海外,可能面臨被動減産。
由于安卓系統提供商Google未來不再為華為手機提供安卓系統更新服務,Youtube、Gmail等海外用戶常用的軟件在華為手機上都無法正常使用,必将重創華為的海外手機業務。據外媒報道,華為手機在德國銷量跌幅達50%,P30 Pro的價格更是跌了千元。
昨天,任正非也确認,2019年海外市場手機出貨量預計為4000萬-6000萬部,降幅為40%-60%,銷量下滑,減産計劃自然提上日程。
對于華為供應鍊相關公司來說,中短期将不得不面臨華為的砍單,而長期來說,能夠實現關鍵零部件國産替代的公司将明顯受益。
目前,國産化缺口主要在功率放大器、濾波器等射頻半導體領域,國内有實力替代的公司主要是卓勝微、唯捷創芯,能訊、華虹半導體、中芯國際等。
附華為P30手機供應商名單如下:
免責聲明:文中的信息均來源自市場公開消息,本平台對這些内容的準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文章内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立場,投資者需自行承擔據此操作可能導緻的風險。交易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