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長個,最心急的莫過于父母,為此大補特補。這可錯了,一不小心補出性早熟。
14歲男孩,身高停在158厘米前段時間,浙江出現了這麼一個案例。
一名14歲的男孩,身高比同齡人矮,家裡人很着急上火,四處尋覓,終得一偏方:多吃小公雞能長高,還要是那種剛學會打鳴的。
然後,小男孩就開始了每周吃兩三隻小公雞的生活,幾乎頓頓不落。剛開始吃的第一年,小男孩一下子猛長了7厘米。可後來,小公雞照樣吃,身高卻一直停留在158厘米。
家長心裡疑惑,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一查才知道,小男孩的生長闆已經閉合了,這意味着,他幾乎不會再長高了,是哪裡出問題了?
兒童骨科專家譚為醫生認為,這很可能是過度進補造成的。
炖小公雞、炖牛鞭、炖石蛙、燕窩、人參等,都是大補品。總是給孩子吃這些東西,會使其性腺軸提前啟動,第二性征提前出現,通俗說就是“性早熟”。
女孩表現為胸部發育、月經來潮,男孩表現為長出喉結、胡須,生殖器官發育并可能出現遺精。
伴随着性早熟的,就是生長闆提前閉合。這大大縮短了孩子的生長時間,使孩子付出了以後都不會再長高的代價。
而如果是正常生長,新聞中14歲的男孩,至少還能有4年的生長時間,甚至更多。即使每年隻長2~3厘米,最終身高也會更高。
除此之外,性早熟的孩子由于心理發育跟不上身體發育的速度,容易産生心理障礙。
一方面,會因為過早發育的身體産生自卑心理,難以與同齡人正常相處;另一方面,會産生與年齡不相符的性沖動,容易誤入歧途,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
譚為醫生表示,民間流傳的長高偏方,大多沒有科學依據。
“長高沒有訣竅。身高隻會受遺傳因素制約,和後天的營養、運動等方面影響。”
他指出,爸媽想為孩子長高助力,不妨好好把握孩子的生長高峰期。在這段時間内,更加科學地規劃孩子的飲食、運動、睡眠等。
飲食上,譚為醫生推薦,多給孩子喝牛奶,盡量給孩子準備豐盛的早餐,因為早上吸收好。
運動上,他推薦遊泳,既能強身健康,又不傷關節。
再有,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最好10點後就上床睡覺,因為生長激素一般在淩晨1~3點左右大量分泌。
還有些家長實在擔憂孩子的身高問題,想帶孩子去打生長激素。
譚為醫生不贊同這種做法。
他指出,對于生長激素的安全性,目前仍存在争議。有研究表明,打生長激素,也有導緻性早熟的風險。
生長高峰期是什麼時候譚為醫生介紹,一般來說有兩個。
第一個,在剛出生到1歲這個階段。新生兒的平均身高為50厘米左右,1歲的嬰兒平均身高為75厘米左右。也就是說,孩子一年能長高25厘米。
第二個,是青春期。在12~15歲左右,很多孩子的身高會猛長,通常每年能長高4~8厘米,甚至更多。“這期間,每年生長速度不小于4厘米,都不算是生長遲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