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孤獨就是全世界都把自己遺忘了。沒有一個人關心你是否真的快樂,沒有一個人關心你是否真地努力過,也沒有一個人關心你的笑容背後是否有傷痛。其實,真正的孤獨,不是全世界都忘了你,而是全世界似乎隻剩下了你。你隻能與自己勾通交流,與自己惺惺相惜,與自己形影不離。
關于孤獨,魯迅先生曾說“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很多時候,人就是這樣,當孤獨感襲來時,外界的一切似乎都與你無關。因為你并不怕做一些事沒有人陪伴,你隻怕做一些事沒有人理解。不知大家近來可安好?今日,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位孤獨者的輕吟,清代詩人黃景仁的《祭巳除夕偶成》。
癸巳除夕偶成 清代: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黃景仁,清代詩人,字漢镛,号鹿菲子,陽湖人,為北宋黃庭堅的後裔。四歲時父親去世,與母親相依為命,家境貧寒。他少年成名,才情頗高。然而成年後,卻屢試不第,時運不濟。為謀生計,黃景仁四處奔走,貧困潦倒,最後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黃景仁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懷。
這首詩寫于除夕,一個萬家團聚充滿歡喜的日子,但我們從詩中讀到的卻是詩人深深的孤獨與失意。“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一邊是千家笑語,守歲迎春,貪戀人間情味的人,遲遲不肯睡去。他們要把這生命中的狂歡好好消受一番。一邊是滿腹惆怅,輕歎年華似水,憂患叢生于心的詩人。這種反差耐人尋味,也讓人心驚。
他一個人悄悄地走出戶外,獨立在市橋之上。沒有人注意到他的落寞,他的眼中也沒有紅塵中的喧嚣。塵世間,人與人相交,能述說的僅僅是片刻的辰光,一兩樁人情世故而已,不能訴說的卻是最深的孤獨。所以他選擇了獨立市橋,以一副衆人皆醉我獨醒的遺世姿态,看着天上的星星,直到把那星星看成了月亮,直到濃重的夜色,潑墨般籠罩着這個渺小的個體。
“獨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寂寥蕭瑟的氣息撲面而來,詩人獨立于蒼茫夜色之中,就像一棵堅持不肯老去的樹。這是何等的姿态,他不是在等待一個人,而是在等待時間,等待時間之外的無限可能,等待命運之手會為他揭開一個預設的謎底。
想想自己将近而立之年,功不成,名不就,窮困潦倒,貧病交加,憤激悲傷之情一起湧上心頭,而這些他無法對人言說,說了别人也不能懂。他隻能孤獨地仰望星空。神秘莫測的命運,猶如高懸于他頭頂上的蒼穹。人啊,是何等的渺小,不隻是在這樣的除夕夜,他的一生中孤獨和失意猶如影子一樣永恒地存在于他生命的拐角。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