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第四中學

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第四中學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5 16:27:19

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第四中學(貴州岑鞏校園刮起)1

9月5日,羊橋小學的學生用“手表相機”拍攝花開正豔的荷花。新華網 盧志佳 攝

新華網貴陽9月6日電(盧志佳)“我們班種的玉米現在長得比我還高了,我特别想看到它們成熟的樣子。”今年9歲的楊枭是貴州岑鞏縣羊橋土家族鄉中心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每天午間休息和放學之後都要去看看班級的“承包地”,像個稱職的老農,時刻關心着家中玉米的長勢。

羊橋土家族鄉是岑鞏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當地溫暖濕潤的氣候涵養着土家族人悠久的農耕傳統。

“随着社會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耕文化中的許多内容,包括祖輩們使用過的農具及農耕方式,已漸漸淡出了這些‘農村娃’的記憶。”羊橋小學副校長劉勇告訴記者,為了讓孩子們重拾農耕記憶,感受勞動的快樂和收獲的喜悅,羊橋小學從去年開始便把“農田”搬進了校園,每個班級都分到一塊屬于自己的“責任田”。在這裡,學生們利用課餘時間學習種植、栽培,“耕讀”為伴。

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第四中學(貴州岑鞏校園刮起)2

9月5日,兩名學生觀察他們的勞動果實。新華網 盧志佳 攝

在羊橋小學教學樓下的廣場上,記者看到,孩子們圍着開得正豔的幾缸荷花,興趣盎然地觀察、拍照。廣場上60多個大大小小花盆裡,水稻、辣椒、茄子、魔芋等作物也長勢良好,辣椒紅綠相間,稻穗“低頭彎腰”,俨然是一個正待豐收的農産品基地。

劉勇介紹,學校以班為單位,劃定了農作物的種植區域,以農作物多樣化為原則,每個班級種植不同品種的農作物。孩子們在技術老師的指導下為農作物培土、育苗、施肥、除蟲,小學六年下來,能見證30餘種農作物的種植過程。

“爸爸媽媽在家也種這些農作物,但我們在學校自己種過以後,才知道它們是怎麼長大成熟的,才知道種好它們原來這麼不容易。”四年級的舒小芳和同學楊枭一樣,悉心照料着班裡的“責任田”,他們給玉米拔草、澆水,一起為玉米多長一片葉子而快樂,一起為玉米長了蟲子而心疼。

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第四中學(貴州岑鞏校園刮起)3

9月5日,孩子們欣賞已經開花的荷花和結穗的稻子。新華網 盧志佳 攝

孩子們與農作物“相處”過程中,有一幕讓老師龍繼雯至今難忘,“那時辣椒苗剛剛種下去,中午太陽一曬,辣椒苗有點兒焉兒,一個低年級的小女孩竟然撐起自己的裙子,為辣椒苗遮太陽。”

每到收獲季節,孩子們種植成功的辣椒、茄子都會被送到學校食堂,加工成當地的美食,供孩子們和老師們分享。從一顆種子、一株幼苗到豐碩的果實,整個種植過程和農耕體驗會被記錄在每個學期的“農耕日志”裡。

“好的教育就是為學生創造更多美的體驗。收獲是一種美的體驗,當然,辛勤付出也是。”劉勇說。

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第四中學(貴州岑鞏校園刮起)4

羊橋小學的孩子們為她們種植的玉米苗澆水(資料圖片)。

把農耕文化搬進校園,與小學的德育教育、勞動實踐相結合,也于無聲中向孩子們傳遞了“勤勞節約、熱愛自然”的價值觀。

在學生們填寫的“農耕日志”裡,一個孩子寫下這樣的種植感悟:“看見它從小小的幼苗長成大大的枝丫,我好高興,我像媽媽一樣照顧它,關心它,讓它學會獨立成長。”

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第四中學(貴州岑鞏校園刮起)5

學生們種植的荷花和水稻長勢喜人(資料圖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