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今年上汽大衆推出一系列産品,包括淩渡L、新朗逸、還有這次煥新的全新途昂X與2023款途觀家族,無論從産品上還是從營銷上都體現年輕化的思路和特征。上汽大衆在年輕化方面要做哪些具體的工作,未來的想法怎麼樣的?
楊嗣耀:
首先,從産品上來看,年輕人對自身的理解與産品有自己的想法。今年推出的淩渡L顔值就很高,非常契合潮流和年輕化的趨勢,還有人評價它是燃油車裡最像電車的。此外,正如我們看到的全新途昂X、2023款途觀家族,今後我們将會把熏黑的設計推廣到我們所有的SUV産品,包括ID.車型當中去。這樣可以提升産品本身的視覺沖擊力,和我們的年輕的消費者走得更近。
第二,就是我們的營銷,更多地與年輕人一同共創。年輕人熱衷的平台,如抖音、知乎、小紅書上,我們都有意識地進行引導與運營。但是這些圍繞年輕消費者開展的營銷工作,跟常規也是有很大的區别。如果我們所有平台的物料都一樣,消費者就會認為它是廣告一刷而過,觸達是很低的。比如,途觀的品牌主張是“IQ 顔值雙在線”,比較上口也比較體現亮點。但是在抖音上,這樣的傳播就不落地,我們改成了“聰明、美貌我都有”,既符合品牌調性又符合渠道特性。我們對内容和渠道的适配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再舉個例子,在B站上與UP主合作,隻要内容夠出色,可以自然地植入原先的内容而不是生硬地植入,用戶還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我們也一直在學習與年輕人進行互動、共創,盡可能地完善我們的工作,比如我們今天發布的途觀L 1.4T的用戶共創車貼,是由用戶投票選出的,即使可能并不是我們内部首選的方案,但是既然是消費者喜歡的,我們就做。
跟年輕人的溝通中也需要不斷變化,對我們也是新的挑戰。
Q2: 今年新能源市場迎來熱銷,上汽大衆ID.系列的銷量情況如何?
楊嗣耀:
ID.系列7月銷量首次突破萬輛,其實這個銷量水平完全可以來得更早一點。
去年12月,ID.系列的交車就已将近9000,當時完全能夠沖萬輛,後來因為芯片短缺的原因,産量受限;今年3月2022款車型上市,加了很多智能裝備,如智能泊車等,3月訂單情況也非常好,但後來3-5月産銷又收到疫情較大影響;6月複工複産後,7月ID.系列銷量就突破萬輛,其實也是厚積薄發。
7月如果南北大衆加在一起,總銷量約2萬,在整個電動車當中已經進入前五位的水平。通過大家漸漸熟悉和了解ID.産品特性之後,消費者對其接受度還是比較高的。
今年,即便考慮到芯片供應的不确定性,我們認為新能源滲透率仍能達到30%左右,接下來會有更多人選擇新能源産品,當然也對産品的品質、可靠性有更高的需求,這也正是大衆品牌長久以來積累下來的強項。所以我對ID.家族還是非常看好的。ID.系列一年會有兩次年度改款,而且改款力度會非常高,我們不斷引入新的技術和裝備,這也是我們順應新的競争所采取的措施,接下來我對ID.系列的表現還是非常期待的。
Q3: 電動車和燃油車的車主有一定差異的,上汽大衆針對電動車的車主在潛客、保有客戶以及客戶全生命周期方面會不會有進一步的創新舉措?
楊嗣耀:
我們認為明年的乘用車市場總量比今年略有增長,整體乘用車有2200萬-2300萬的銷量,其中電動車會達到750萬-800萬的量,增幅高于傳統燃油車。
上汽大衆對于新能源和燃油車市場是兩邊并舉的。在合資品牌中,我們對純電市場布局比較早,從去年3月第一款車型ID.4 X上市,到10月ID.3上市,經過一年的努力,我們已經有三款産品,布局非常全面。ID.3貼近潮流,ID.4 X是主銷的SUV産品,ID.6 X還有六、七座的選擇。去年12月交付就近萬輛,我們的付出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當然即使在2024年、2025年新能源市場占有率能夠過半,其實燃油車還有1200萬-1500萬的市場,還是很大的市場,因此我們不會隻做新能源車而放棄燃油車市場。
此外,随着排放、網絡安全等政策的日益嚴格,不管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的造車門檻都會不斷提高。對大衆品牌來說,我們提供品質可靠的産品,我們會用放心之選,始終最新,令人愉悅這三個品牌主張來打造我們的燃油車與新能源車,保持持續投入。
Q4: ID.月銷過萬了,是否分析過用戶畫像,他們是既有的大衆用戶,還是以前從來沒有買過大衆,因為ID.而進入到品牌圈子裡來的用戶?另外,經過一年的運營,有什麼經驗與教訓?
楊嗣耀:
從用戶角度來講,去年ID.産品剛上市,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大衆還做電動車,所以我們從既有的用戶中去挖掘ID.用戶,在回店保養的時候會邀約他們做ID.試駕,讓他們體驗新能源車完全不同的加速、操控等優點,當他們認可後,也會為我們作宣傳。
從今年開始,我們做了很多新的嘗試,比如說我們的ID.Store,截至7月底開到了130家。這些ID.Store已經從一、二線的新能源重點城市延伸至三、四線城市。除了ID.Store,我們還有自己的交付中心,讓我們的服務人員做他們最擅長的事。比如在上海,用戶簽完單後,就隻要等交付,而我們的交付中心會幫助用戶完成申請額度、征信、申請充電樁等一系列手續。随着ID.系列的交付量日益提升,我們也會加大交付中心的配套。
另外,機構上, ID.的組織機構在品牌下面是完全獨立的,擁有研究客戶、研究市場、研究産品、客戶運營、充電樁及充電技術等多個職能,打破部門壁壘,大家都聚在一起,是非常開放的辦公狀态。
銷售上,我們沒有使用常規的促銷手段,而是引入了ID.豆的機制,讓用戶自己支配ID.豆選購想要的配置和服務。ID.豆是掌握在廠商的手裡的,所以對用戶來說線上線下的體驗是一緻的,一些好的經驗我們後續也會應用到燃油車的銷售中去。
Q5: ID.系列的口碑方面,是否有做粉絲、車主類的活動?有沒有這樣的精準營銷?
楊嗣耀:
我們有超級APP,裡面的車主都是相當活躍的,APP上我們有約900萬的注冊用戶,我們的日活也是排在所有的汽車類的APP的第二位。而且我們在ID.系列上市之初,我們就引入了ID.夥伴,從下訂單開始就會與用戶一對一直接聯系。
我們在每個大的城市都有車友會,這些車主跟我們一起組織活動。比如,ID.4 X專屬車貼的設計比賽中,成都賽區的熊貓設計拿到了第一名,這個設計後續我們也會提供用戶進行兌換。
現在很多年輕消費者都會做車貼、改色膜,我們也提供了專屬的改色膜選擇,用戶可以通過官網車輛配置器選擇改色膜,看到這個改色效果,并進行選購。這也是我們不斷跟消費者直連中獲得的收獲。
Q6: 四季度大衆品牌有什麼産品規劃?
楊嗣耀:
下半年,上汽大衆将密集推出新産品。全新途昂X即将上市,多款在售車型也将集體迎來年度改款,包括今天上市的2023款途觀家族,以及全新途昂、途铠、新帕薩特家族、Polo、新威然、途安、ID.純電家族等,以更年輕化、數字化的産品形象,持續提升品牌及産品吸引力。因為工廠改造搬遷以及疫情的影響,Polo與途铠已有半年未生産,8月後也将陸續恢複生産。
最近,我們的幾款重要産品也有銷量上的突破:
上個月ID.系列月銷破萬;這個月淩渡L的銷量也将破萬,這款産品今年3月上市時收獲了不少訂單,之後因疫情對交付造成了一定的影響,6月複工複産後,7月銷量近萬台,8月預計也将破萬,達成了我們的“小目标”;
還有帕薩特家族,7月/8月的銷量接近2萬,9月預計能超過2萬台。
疫情後這幾個月,我們在各個細分市場的主打産品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這與我們日常的積累分不開,是大衆品牌應有的表現。
Q7: 大衆品牌最近的産能情況怎麼樣?
楊嗣耀:
正式複工複産後,我們的産能已經逐步恢複。後續産能是否能夠穩定還取決于芯片的供應。
Q8: 現在國内電動化與智能化水平都比較高,上汽大衆的ID.系列是否有本土化的研發與技術的創新?
楊嗣耀:
以往我們的本土化适配都是為了要滿足國标要求或者進口太貴,要尋找本土化替代方案。但這在現在是行不通的,一輛車在開發過程中就有本土化的介入,才能滿足國内消費者的需求。比如ID.系列的操作系統、軟件全部都是本土化開發之後再由德國大衆做驗證測試。大衆集團也非常重視,在國内有專屬的軟件公司,軟件的開發、生态的建設全部都以中國為主。
其次,我們的車機還适配各種生态,我們支持carplay和carlife。車機端是否一定要跟手機端争奪?除了與行車高關聯的功能,比如我們的AR-HUD,必須要用車機,其他功能如果無線連接就能用,對用戶來說是最方便的。從我們的角度,始終抓住2C,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是我們的目标。
在這當中有大量本土的開發,包括我們的視頻免流量,包括跟愛奇藝等APP的合作。
Q9:大衆旗下的電動車不像燃油車時代了,以前消費者可以接受朗逸比競品高幾萬塊,但現在反過來消費者要将大衆品牌與自主品牌比價格了,這個對上汽大衆的定價、競争上有什麼樣的影響?
楊嗣耀:
我們的車無論從性能、安全、可靠性方面,還是駕乘的感覺、底盤的調教,都是有自身優勢的。我們特别推薦試乘試駕,這樣完全可以看出來我們産品有多好。
這麼多年以來,有些電動車品牌淘汰了,有些堅持下來了,堅持下來的人也已經經過換代,推出了第二代、第三代這樣的産品。我覺得我們非常高興這些國内品牌改變了汽車行業的格局,讓這個行業更加有趣,更加吸引人,更加讓駕駛成為一種享受,讓汽車還能變得更加精彩、汽車在駕駛過程中能夠更加有趣,這一點上我們也會迎頭趕上,但是我認為我們的差距并不大。在我們承諾的智能駕駛功能中,我們的體驗還是很好的。
當隻有5%-10%的人選擇電動車的時候,大家想的可能是我何必選和大家很像的傳統車? 但是當現在新能源的滲透率提升到20%-30%以上以後,大家的選擇就更多元了。去年剛上市的時候,有人問ID.系列的競争對手是誰?當時我的回答就是,我們沒有專門的競争對手,因為大家都是下一代的電動車,我們交出一份我們理解的電動車答卷。現在也的确有更多認可我們、喜愛我們、選擇我們的人。
最後一個問題,之前我們聊到電動車和燃油車的替代關系,電動車的确是有一些非常好的體驗,比如說我們的ID.3,對女性司機就特别友好,加速快、轉彎半徑非常小,在城市當中非常輕巧,的确解決了消費者的痛點。但是說燃油車會被電動車替代還為時過早,就像我們的下一代燃油車産品,配置功能也越來越全面,消費者并不會認為這是一台“傳統車”。未來消費者究竟會如何選擇,是一個有趣的議題。
Q10: 您剛才提到用戶共創,我們針對不同的用戶做差異化的傳播,我們有哪些收集用戶需求的機制去實現直連用戶?
楊嗣耀:
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我們通過超級APP跟用戶直連,将用戶使用中會遇到很多簡單的問題收集起來,比如為什麼我和老婆同時上車,車機老是連他的手機。目前已有将近20萬字的積累了,我們會有内部配套通過跟客戶直連,觸達更多的客戶。
我們與客戶直連也體現在用戶共創上,比如在APP中征集新朗逸的車色名稱,現在的“開場白、天真藍”,這些都是跟用戶一起選的,增加了這種共創的内容,用戶也會更有參與感。
同時,我們有專門的同事針對性産出問卷,研究用戶、産品、市場、渠道、銷售政策,線上發布,用戶配合回答問卷會送V豆,這樣也能夠迅速收集用戶反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