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

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05:35:26

生命是一個奇妙的旅程,每個人的旅程上總會有很多意外。怎麼樣過好這一生,處理好負面情緒?艾克哈特.托利的《當下的力量》這本書裡一個重要理念是:對當下臣服,對于處理負面情緒很有幫助。

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一個總是愛生氣的人)1

臣服是什麼意思呢?

是委屈求全嗎?顯然不是的。

當難以接受的事情發生後,通常在心裡會升起負面的情緒。如果順着情緒反應,比如大喊大叫,亂扔東西,産生傷害性行為,是一種無意識的條件反射。就是沖動,控制不了憤怒。

人的本能總是喜歡正面不接受負面,對負面情緒也一樣,拒絕,排斥,壓抑,控制。

任何事物,你越抗拒,它就越強大。就像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開始了主動思考,并希望能有對自己的自主權。這在父母看來是稀奇古怪的想法行為冒出來,讓他們頭痛,因為這超出了他們的預期。而事實是孩子在成長,他們卻不接受,仍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乖乖的,全然服從安排,并按自己的期待去行動。父母無法對抗生命成長中自發的動力,抗拒注定失敗。因此他們貼标簽:說青春期叛逆。這個标簽一貼上,更把孩子放到對立面去。

前幾天的脫口秀大會裡梁海源對情緒管理的吐槽非常精彩:我的情緒它不聽我管!非常真實。為什麼會這樣?情商一詞也讓我們知道了負面情緒傷人傷己,因此就開始盛行了情緒管理。然而,情緒管理也是一種對抗行為。

我們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裡,老子說: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随”

一切都是陰陽和合,事物的本然。就像對好美事物迷戀一樣,對于惡的醜的事物,你的抗拒其實是在注入能量,使之變得更為強大。

接受事物的本然,不要去抗拒。負面事物就無法從你這裡吸取能量,會自動遠離你。

臣服是全然的接受事實以及情緒的産生,但不認同它,不要跟随情緒去反應行動。保持覺知,并積極采取行動,讓自己扭轉或離開當前處境。

所以,臣服不是委曲求全,更不是壓制情緒

壓制控制情緒的同時你在傷害自己身體

所有的情緒都蘊涵着巨大的能量——我們都知道憤怒時血壓會升高,心跳加速,體表出汗,并産生相應的化學物質,這些都是情緒的能量所緻。

下圖是一個大緻的情緒能量示意圖。喜悅,愛,甯靜,讓人身心協調,而生氣憤怒,抑郁怨恨的情緒,則讓人心神不安,煩躁。

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一個總是愛生氣的人)2

這不僅僅是文學描述。人體有一個内在頻率,你感覺不到它,但科學卻能測量到。有頻率就有振動,負面情緒的特點是雜亂無章的頻率,而正面情緒則好像是和弦,越和諧越動聽,你的整個身體就處于和諧的狀态。

壓制下去的情緒隻是沒有變成外顯的行動,它潛入身體内部,還在随着時間的累積,這些負面能量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造成身心疾病。

所以不要去強行的壓制情緒。

憤怒産生時,對自己說“不要生氣”,“算了,我不要計較了”,或者說“我原諒你了”。這些都隻是把情緒暫時壓制下去。這不是臣服,而是另一種抗拒和不接受。

情緒一旦産生,不能壓制,但我們可以觀察情緒,情緒一旦被觀察到,能量就會得到釋放,避免了傷害。同時通過觀察情緒是如何産生的還可以避免再次陷入負面情緒。

真正的臣服應該有所行動,臣服的第一步行動:觀察。

情緒是信念系統的自動化反應

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的情緒都産生于人際關系的沖突中。

這些人際關系包括家庭關系,職業職場,鄰裡關系,戀愛,婚姻關系等。而帶給我們傷害最深的,也是我們最親密的關系。

為什麼會這樣?論語曰:無欲則剛。相對于鄰裡,職業,社會等廣泛的人際關系,在親密關系中,我們有更多的需要和期待,而期待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受到傷害。

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一個總是愛生氣的人)3

情緒産生時,我們有很多評判,指責,批評,認為是他人導緻自己的情緒失控,這一切都是别人的錯,感覺自己是一個可憐的受害者。然而,這不是真相。

所有的情緒,是生活情境中的刺激在自己信念系統過濾後形成的反應。“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就是信念系統對情緒的真實寫照。

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一個總是愛生氣的人)4

主宰你情緒的,是你的信念系統

變得自動化,是掌握了一項技能的标志。就比如騎車,初學需要調動各種感官并注意手腳來協調整個騎車過程,而當你一旦學會就不需要在騎車上投入更多的注意(意識),你可以邊騎車邊東張西望說話。

随着年齡和經驗的增加,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會形成某些固有模式,變成一個個的信念。這些信念是個人化,然而小我拒絕承認個體差異,很執着堅信自己的信念是萬物的統一尺度,是絕對的,是不可質疑的。在生活中遇上類似過往情境時,往往會調動過往經驗來應對,變得自動化。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大,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

在各種信念的加持下,意識退出,成為自動化模式,變成無意識狀态。

自動化地思維有很多局限性。

一個很常見的但極端的信念系統,比如:

孩子在沒有學會語言前,餓了困了哪裡不舒服了,就隻有哭。待到年歲稍長,學會了表達,想要達到目的也繼續用哭,父母心軟或者不耐煩而讓步了事。長期如此,孩子就會變成熊孩子。她/他形成一個信念:隻要自己哭鬧,想要的東西就能得到。這個信念會一直伴随,以至于長大成人後依然沒有學會正常溝通,想要什麼隻會哭鬧任性讓人不敢靠近。

沒有任何生活情景是相同的。如果任由思維自動化來主宰你的行為,就會變得越來越刻闆僵化,甚至給自己帶來災難。

喬布斯說: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避免陷入僵化思維的秘訣在于,永遠像小孩子那樣,保持好奇心,充滿饑渴,學習無止境,時常檢視更新自己的信念系統。

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一個總是愛生氣的人)5

覺知将意識帶回到生活情境中,有助于處理負面情緒

覺知是把意識帶回當下,去觀察當下情境裡所發生的一切,檢查自己當下所持的信念。

因此當你生氣時,不要讓你的情緒成為了你,不要馬上認同情緒的内容并付諸行動,比如摔東西罵人打人等。

你需要給自己時間和空間去覺察到自己正在生氣。觀察自己身上升起了一個憤怒的情緒,讓它回到客體的位置,不要讓它成為主體讓你陷入無意識的自動化過程。

下一步,覺察到生氣後,不要為自己的情緒開脫,不要分析對錯,切記造成隔閡的原因就是太多的評判,分析,比較,乃至指責。

去理解自己内心有哪些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比如你想要關心,體貼,理解或者欣賞而被對方忽視了?

宣洩憤怒能讓對方理解你的需求嗎?并不能!大多少情況下,對方隻會莫名其妙不清楚狀況。

通過自我觀察,忽然悟到:對方其實也同樣是無意識狀态下的無意識行為,卻被自己曲解為有意為之了。

進而檢查自己的信念系統,發現當下的信念是——“伴侶就必然應該懂得并滿足我未說出來的需要-比如欣賞自己,如果沒有,我就有權生氣”。

接下來領悟到是自己的信念導緻了情緒的升起,真正需要對情緒負責的是自己錯誤的信念。

這樣通過自我觀察,變得有意識,發現你還有另外的選擇,比如重新強調自己需要得到理解,欣賞等。這樣積極的行動就産生了,有效的溝通就開始了。事情才會朝着你想要的方向發展。

相信親密關系中的人在清楚地知道了你的需要後會很樂意滿足你,絕不吝啬。

如果你是在社會職場關系中,對方不能滿足你的期待和需求,在你清醒的自我覺知後,進一步采取行動,離開換一個環境,也會很快地脫離情境。

這就是臣服:活在當下,寬容,接納一切,不情緒化的行動,不抗拒,不消極對待。

臣服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進而把覺知帶進意識,找到積極的應對辦法。

負面的情緒,除了常見的憤怒,還有恐懼,悲傷,厭惡,羞愧等。

同樣可以運用臣服于當下的力量,檢視信念系統,突破負面情緒的繭房,讓生命的能量自由流動變得鮮活起來。

附:如何進行自我觀察

推薦書籍《自我觀察》

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一個總是愛生氣的人)6

練習自我觀察的一個有效的方法是靜坐。

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式坐着,不能躺着,否則容易睡着,要保持清醒。

閉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不要去想任何事,堅持至少5分鐘。

靜坐新手會發現:注意力會無數次地離開呼吸,這就是練習自我觀察的最佳機會。

當發現離開呼吸時,觀察注意力離開期間思維自動思考的内容,但不要認同它,讓它飄過,繼續集中到你的呼吸上。

五分鐘的時間結束後你會驚歎:怎麼飄過那麼多的念頭,而它們全部都是你的小我自動産生的,并非你的本體。

這其實也是冥想坐禅等的初期階段。随着練習的深入,逐漸進入内在的一個甯靜的世界,身心變得越來越和諧,發現你的真我。

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一個總是愛生氣的人)7


“三姐慧思考”關注靈性、生命以及心理健康成長,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