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所有的朝代,所有的國家都要進行外交,并且越是發達的國家,越重視外交。古代大唐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強大的國家,它的外交自然也是很厲害的,尤其是貞觀年間。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唐朝建立之初,唐朝的外交發展的并不是特别好,因為在剛開始的時候,唐朝的政權還不是很穩定,國家的主要精力還是拿來對付外來的侵略勢力。
直到貞觀年間,唐朝的各方面發展的都已經很完善了,外交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不管是在外交方式上,還是在外交禮儀上,都已經發展的很完備了。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迎來了大唐的外交盛況,世界各地很多學者慕名而來,不僅促進了其他國家的發展,也促進了大唐的文化傳播,也正是在唐朝時,世界上很多國家才知道了遙遠的東方有一個神秘的國度。
貞觀年間的外交方式與外交禮儀貞觀年間是指唐太宗李世民的統治時期,李世民是唐朝最英明睿智的皇帝之一,李世民統治時期唐朝迎來了第一個盛世。李世民非常重視外交,對于外交方式與外交禮儀,也是經過仔細斟酌的。
1、外交方式
外交方式決定了外交成果,唐朝的外交方式涉及很多方面。首先要進行外交,就要先打開國門,讓外國友人來的時候方便,中國人出去的時候方便才可以,因為這是進行外交的基本前提,閉關鎖國是不可能有外交的。因此當時的大唐采取的政策是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出入境都沒有特别多的要求和條條框框,因此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外國人比較輕松的來到大唐。很多外國人甚至可以在當時的大唐做官,比如阿倍仲麻呂,他在唐朝擔任唐朝的秘書監監正一職。
▲阿倍仲麻呂畫像
可見大唐的開放程度之高,與清朝相比,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除此之外,大唐還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以及僑民。唐太宗本人是能文能武的,因此他重視對于文化的傳播,他設置了大名鼎鼎的國子監。還在京城設置了弘文館,光是圖書典籍就達到了幾萬本,學生也達到了幾萬人,除此之外唐太宗對于外國留學生不僅歡迎,而且還專門為他們設置課程,因此也是在這段時期,大唐文化得到了傳播與發展。
▲唐太宗畫像
2、外交禮儀
外交除了外交方式之外,還要有外交禮儀,中國是禮儀之邦,非常注重儀式感,當然在外交的時候更是如此,因此唐朝的外交禮儀是很有中國特色的。比如在唐朝為了表示對于外國友人的歡迎與尊重,先是設置了專用的地方,用來招待外國朋友。跟現代的大使館差不多,就是要有專業的工作人員來接待他們。但是當時的接待,與現代的接待不同,不是接待他們住宿,吃飯。比這要深層次很多,因為他們會對來訪者進行詢問并記錄他們國家的種種相關的情況,并且都會保留下來;唐朝與現代不同,現代不管哪個國家來訪,都會使用同樣的接待方式,但是在當時的唐朝不是這樣的,而是分級别的,并且每個級别的招待方式都有所不同,标準不同。
唐朝關于外交禮儀,還有一個非常完備的規定,與現在幾乎無異。衆所周知,貞觀年間,唐朝盛世,作為當時最富有的存在,很多國家都會在每年特定時期給唐朝送貢品。貢品大部分都是實際的東西,比如戰馬等等。而且對于送貢品的人接待方式也有不同。因為當時納貢的那些人送過來的貢品,就像是現代的過海關一樣,都要進行檢查,并且檢查過程很嚴格。
一層層的上交,隻有當所有檢查都通過之後,才可以送給朝廷,對于招待方式與招待等級,都要按照納貢的物品來安排。因為中國倡導禮尚往來,這些來納貢的人員回去的時候,唐朝作為當時的最有實力的國家,肯定是要贈予他們一些禮物的,不過禮物的多少還是根據納貢的物品價值來決定。
貞觀年間的外交盛況貞觀年間在李世民的大力改革之下,唐朝的外交發展得很好,并且當時的外交不隻是對其他國家的外交,也是對少數民族的外交。其實與其他國家的外交更多的是為了文化的傳播,但是與少數民族的外交更多的是為了國家的安全與和平穩定。
1、對少數民族的外交
在唐朝的少數民族有很多,有實力的少數民族也不在少數。不說别的,就說最熟悉的松贊幹布與文成公主。當時在最開始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沒有把來自青藏高原的松贊幹布放在眼裡,一是因為他們離中原很遠,據說當年文成公主從長安出發用了将近兩年的時間才走到目的地。
▲松贊幹布畫像
而且那個年代交通極其不便利,因此唐太宗根本沒有把他放在眼裡,對于松贊幹布的和親請求也沒有在意。直到在一次交戰中,唐朝朝廷戰敗,唐太宗才意識到少數民族的力量不可忽視。為了和平,也為了與少數民族更好地交流,答應把文成公主嫁過去,确實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之後的松贊幹布成為唐朝朝廷忠誠的臣子。當然,這隻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對于其他的少數民族的安撫政策,唐太宗也安排得很好,因此在貞觀年間的少數民族的外交也發展得很好。
▲文成公主畫像
2、對其他國家的外交
如果說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外交,還有些火藥味的話,那唐朝與其他國家的外交可以說是隻有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當時的文化交流可以說是所有朝代中最為和平與歡快的。在當時很多國家的人回來唐朝學習大唐的文化,并且把大唐文化帶回自己的國家進行改革。比如日本留學生空海,在中國學習了大唐文化之後,回到日本創造了“平假名”,促進了日本文化的發展。
▲空海畫像
還有當時的柬埔寨,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斯裡蘭卡也向唐朝送來貢品,阿富汗,伊朗等也向大唐派使者來拜訪,這隻是外國使者來中國進行交流。大唐也派使者去國外進行過文化傳播,比如玄奘出使印度學習佛教。在曆經千難萬險之後,學得了佛教的精髓,回到了唐朝,對佛教進行宣傳,為中國佛教的發展與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玄奘畫像
除此之外還有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去宣揚大唐文化,把大唐的律宗傳到日本。所以大唐的外交不隻是外國來拜訪大唐,大唐也會派使者去日本傳揚大唐文化。
▲鑒真和尚畫像
貞觀年間出現外交盛況的原因貞觀年間大唐出現文化盛況是因為,大唐對自己的實力與文化極其自信,既不怕外國人學走精髓,更不怕外國使者來到大唐之後,會擾亂大唐的文化,這是一種寬容并且自信的表現,正是這種更寬容與自信成就了大唐的繁華。
1、唐朝的開放與包容
唐朝的文化是非常開放與包容的,對于外國使者來大唐傳播佛教,朝廷并沒有阻止,最終佛教雖然在大唐廣泛傳播,但還是歸于本土化。而且當時的外國人來中國是可以做官的。并且他們可以學習到真正的大唐文化,并且回國造福自己的國家。
2、大唐的實力強大
唐朝之所以能夠吸引外國人前來學習,實質上還是因為他自身的強大,正所謂:“弱國無外交,”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唐朝的強大,很多國家都想要來學習,不然外交政策不管多吸引人都不會有人來的,當時的國外使者完全是慕名而來,被東方的神秘國度吸引而來,這就是大唐的魅力與實力。
▲大唐外交場景圖
總結唐朝不管是在中國曆史中,還是在世界曆史中,都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範圍内照耀。因為唐朝的當年的外交政策,使得大唐文化在全世界範圍内傳播,也造福很多國家,比如日本,因為當時的日本人留學生在中國學習了大唐文化之後,回去日本進行了創新改革,使得日本得到了快速發展,這一切都是大唐的功勞。因此唐朝的外交是很成功的,不隻是對自己來說,對于當時的很多國家裡說也是受益無窮。
,參考文獻:
1、《貞觀政要》
2、《大唐西域記》
3、《唐會要》
4、《資治通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