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在大學怎樣成為學校有名氣的人

在大學怎樣成為學校有名氣的人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9 07:31:10

在大學怎樣成為學校有名氣的人?作者:汪育文(南京師範大學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南京師範大學)辦公室兼職副主任),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在大學怎樣成為學校有名氣的人?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在大學怎樣成為學校有名氣的人(走近大學生才能當好)1

在大學怎樣成為學校有名氣的人

作者:汪育文(南京師範大學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南京師範大學)辦公室兼職副主任)

我國的高校輔導員制度1953年起源于清華大學,經曆了從萌芽走向科學化、系統化的過程。在近七十年的曆程中,這一制度深刻把握了社會主義大學人才培養方向的本質要求,在不同的曆史階段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從本質上說,高校輔導員工作是一種師德與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緊密結合起來的典型“實踐”。隻傳授知識的是教書匠,能夠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才是“大先生”。因此,輔導員作為高校堅守育人陣地的“大先生”,使命崇高,責任重大,應飽含深厚的育人情懷,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讓思政的光芒點亮青春理想,讓教育的溫暖走進學生心靈。

一、真實相間:赤子之情的“真”和落地有聲的“實”

如果說“真”是一種情感人格,那麼“實”則是一種實踐品格。隻有帶着真摯的情感、誠懇的态度、務實的作風,學生才能沉浸到教育場景中,教育才能直抵内心。學生工作從根本上說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交往互動的過程,輔導員要在長期交流互動中形成具有“真”特質的情感人格。一是輔導員要有真實的個性。輔導員在學生眼中應該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豁達通透的人,在生動育人實踐中顯現出鮮活的人格特質,觸手可及,親切可感。二是輔導員要有真誠的态度。真誠對待學生是教育的一種美麗。輔導員要用真誠的态度講述真實的故事來表達自己真摯的情感,這種情感在現實工作中就是教育之愛,是理性和情感的結合,使教育從始至終都是滋潤心靈的沃土。三是輔導員要有真切的期待。這是一種飽含着“抑制不住但又真切”對學生美好未來的期許。輔導員要從内心賞識和激勵學生,在合适的場合給予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使學生産生内驅力以激發和影響其行為。

高校輔導員務學生工作之“實”的程度,影響着高校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起到多大的成效。一是開展工作的内容要重實際。高校輔導員要着眼于青年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厘清“學生需要什麼”和“你能提供什麼”,“你做什麼”和“學生能收獲什麼”的關系,遵循學生成長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不能忘了育人目标。二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要講實用。輔導員在處理事務時,該“論道”的時候不能“說理”,“預警”的時候可以“講法”,以理服人效果欠佳的時候,最好的方式是“談情”。在設計學生活動時,要回歸教育的本真,兼顧活動形式與教育内涵,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效能。三是檢驗成果的标準要求實效。輔導員在工作實踐中要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态度,以“學生是否滿意”作為工作的标準,讓學生在理性和情感的雙重認同中達到既引起共鳴又實現共情的實效。

二、冷暖相宜:恰到好處的“冷”和久有餘溫的“暖”

青年大學生個性鮮明、思想活躍、富有激情。高校輔導員要關注他們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及時調控好教育的溫度,如果溫度太低,感染不了學生,教育效果不顯著;如果溫度太高,可能又會“灼傷”學生,輔導員會事倍功半。因此,高校輔導員在具體實踐中要精準把握“冷”與“暖”的時機。一是遇到突發事件要“冷”。在應對緊急事務和突發狀況突發事件時, 輔導員要反應迅速且行動冷靜,保持理智,及時控制局勢,防止事态惡化。同時要重視輿情,沉着辨析輿情走勢,掌握輿情運動軌迹。二是遇到敏感問題要“冷”。學生間産生矛盾,師生間發生沖突,輔導員應積極調控情緒,冷靜地先為學生排解糾紛,解決矛盾,推後教育時機。隻有心平氣和,保持耐心地教育學生,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輔導員在工作中用溫情感召學生、溫暖關懷學生,才能赢得學生信賴。一是心暖。教師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輔導員要内心溫暖、鮮活柔軟,帶着愛和良知去溫暖學生心靈,要在學養、德行、文化底蘊以及内心高度上不斷修煉,在具體工作中善于用心關注個性、重視細節。二是話暖。保持專注和尊重的态度,多一句提醒、多一句贊美、多一句鼓舞,問問近況、聊聊生活、說說學習,語言樸實才可以打開學生心扉,走進學生内心才能實現順暢交流。三是事暖。要想真正“深入”學生,首先就要做到“身入”學生,該談心談話時不能用“視頻會議”,該面對面引導時不能群發通知,不能為了盲目追求新技術而丢了“真功夫”。

三、寬厚相濟:胸懷悲憫的“寬”和視若子弟的“厚”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輔導員要真正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就應該具備親親之愛,忠恕之道,恻隐之心等這些飽含“仁”的道德自覺,胸懷悲憫寬待學生,視若子弟厚愛學生。

作為輔導員如何“寬”待學生?一是“寬”待學生之短。輔導員在工作中要賞識學生的優點,更要能寬容學生的缺點,要能“短中見長”,學會“取長補短”,體現出對學生不同個性的包容和尊重,挖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二是“寬”待學生之失。學生出現良好人際關系缺失,個人财産損失和日常行為冒失等問題,輔導員應安撫學生情緒,不責不辱,同學生一起反思,汲取經驗與教訓,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三是“寬”待學生之過。輔導員在教育懲戒過程中把握依規、論理與酌情等三個維度,要猶如父母打孩子,吆喝重一些,下手輕一些,教育理解在先,思想批評在後,把重點放在懲戒之後的思想教育上,讓學生感受到犯錯後依舊得到了寬容、諒解與尊重。

作為輔導員如何“厚”待學生?厚生首先要厚其身。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是擁有一個美好未來的前提,輔導員要關心學生身心健康,鼓勵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幫助學生疏導情緒、釋放壓力、培養健康的生活理念,提升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磨煉學生意志。厚生還要厚其神。輔導員應飽含拳拳之心,諄諄之意,殷殷之情,不斷涵養學生正直和善良,奮鬥與奉獻,勤勞和勇敢,濟蒼生和納百川等優秀品質。在知識獲取、情感需求和品格塑造方面,給予學生正向支持與推動,通過厚愛煥發學生的生命活力喚醒學生的潛能。

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