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挑戰不可能》的舞台上,撒貝甯十分有信心:“‘喝西北風’”要是成語,我把手卡吃掉!”結果他沒想到加減乘除阿貓阿狗都是成語。小撒作為著名的學霸,都不知道這些是成語,我們這些普通人就更不知道了,那就抓緊補補課,多學習一下吧。
成語的由來
成語最早時候叫“成言”,在東漢時期出現,儒學大師鄭玄在讨論皇帝的皇後是否應該對其父母下拜時候說:嫁于天子者,此雖己女,成言曰王後,明當時之尊得加父母也。意思是說:自己的女兒嫁給天子,有專門的尊号“王後”,這由來已久,主要是表明其尊貴的地位要超出自己的父母。其中成言就是舊有之言的意思。南北朝時期又出現了“陳言”,南梁庾肩吾在《書品序》中寫道:帝載陳言而設教。意思是用舊有之言實施教化。同時期的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寫道:至若胤征羲和,陳《政典》之訓;《盤庚》诰民,叙遲任之言;此全引成辭,以明理者也。
“成語”真正在文獻中出現,是在唐朝僧人皎然所寫的《詩議》中出現。但這個成語的意思為“形成句子”。真正和今天意思相近的“成語”出自話本《馮玉梅團圓》:這首詞末句,乃是借用《吳歌》成語。到南宋時期成語才被廣泛使用。意思為“舊有的句子”“現成的詩句”。
成語的來源現在中國成語大約有三萬多個,出處來源不同,但大約有以下六種。
一是上古神話。如“開天辟地”“女娲補天”“精衛填海”等。
女娲補天
二是來自傳說,傳說與神話不同之處在于,神話的主角是神,而傳說的主角一般是人,或者人化了的神。一般隻要口頭上傳承下來的關于某人某事的講述,都可以稱為傳說。如“畫龍點睛”“世外桃源”“南柯一夢”等。
三是來自寓言故事。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拟人的手法來表明某種道理的作品,往往帶有諷刺或勸谏的意思。這些寓言大多出自先秦曆史散文和諸子散文中,如“畫蛇添足”出自《戰國策》,“掩耳盜鈴”出自《呂氏春秋》,“守株待兔”出自《韓非子》,“揠苗助長”出自《孟子》。
四是來自曆史,包括曆史事件、曆史故事、曆史人物。如三國時期就出現了“三顧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妄自菲薄”等等。
五是來自文人作品,古代文獻中的一些名句,有的原封不動的使用,有的略作精簡,最終作為成語。如《論語》就出現了許多成語,如“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報怨”“舍己為人”,根據統計,《論語》中就出現了近四百個成語。許多詩詞名句也成為成語,如陸遊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形成了“山重水複”“山窮水盡”“柳暗花明”三個成語。
六是來自外來文化。中國曆史許多民族的文化傳入中國,進而被漢化,成為我們民族的财富。如佛教傳到中國就出現許多成語,如“大千世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胡說八道”“夢幻泡影”“功德無量”“四大皆空”等等。
成語的誤解
“八面玲珑”我們一般知道是用來形容人處世圓滑,各方面都能巧妙應對。其實它還可以形容窗戶寬敞明亮,如唐·盧綸的“四戶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鳳凰于飛”因為甄嬛傳而廣泛知曉,它其實也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形容夫妻和諧,出自《左傳》“初,懿氏蔔妻敬仲,其妻占之日吉,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锵锵。”意思是最初,陳國的大夫懿氏占蔔敬仲攜妻走後會怎樣。懿氏的妻子占蔔之後說是吉祥的,占蔔得到的話是鳳凰俱飛,相和而鳴,鳴聲嘹亮。另外它還可以形容招賢,如《詩經》“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集爰止。”意思為鳳凰和衆鳥展翅飛翔,鳳凰落下來停留,衆鳥也落下來和鳳凰一起停留。
“鶴發雞皮”常被用于形容老人,但是很多人會覺得雞皮含貶義,其實“鶴發”指頭發白如鶴羽,“雞皮”是說皮膚上有小疙瘩,出自于北周庾信的《竹杖賦》“噫!子老矣,鶴發雞皮,蓬頭曆齒。”這是形容老人多年來在風霜中暴露操勞使皮膚粗糙,所以這其實是褒義,形容老人勞碌一生。但這個不能形容年老但一生養尊處優的人。
“既來之,則安之”現在被理解為既然來了,就安下心來。出自《論語·季氏》“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意思為如果遠方的人還不歸服,就修治禮樂仁德使他們來歸服,既然使他們來了,就要使他們安定。今天我們常用于形容自己。
“春華秋實”有些人會理解為農業豐收,其實它是形同人的文采與德行,出自《三國志·邢顒傳》劉桢給曹植的谏言“私懼觀者将謂君侯習近不肖,禮賢不足,采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意思是我怕看到你我邢顒三人關系的人,會說你親近不賢的人,疏遠賢良的人,隻采摘劉桢這春花,忘記了邢顒這秋天的果實。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文化寶藏,突顯了我們民族的特色,幾個字确有巨大的表現力。我們還需要不斷學習成語,準确使用成語。
希望大家點贊關注,謝謝!
參考文獻
王立群. 王立群智解成語. 大象出版社
吳桐祯. 成語糾正誤解三百例. 複旦大學出版社. 201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