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明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遊百裡峽,是從北京過去的。
車出北京西站,經豐台入房山,由城中到郊區,由平原進山區。在有的路段,可從山峰間看到山下一望無際的原野,可知這條鐵路線,是在山區邊沿穿行的。
列車邊走邊報站名,車站有旅客上下。我們在從哪個站下車産生疑惑:野三坡有站,百裡峽也有站。去百裡峽吧,人家景區就叫野三坡。在野三坡下吧,都說百裡峽才是最美的風景!最後問知情人,方知野三坡雖也有具體可遊處,卻還是景區的總稱,包括百裡峽、魚骨洞、白草畔、龍門天關等具體景點。既然這組風景最有代表性的是百裡峽,我們當然選在百裡峽下車了。
百裡峽站位于河北省涞水縣西北山區。這裡四面圍山,是群山中間的一塊盆地。列車從山肚子裡鑽進,再從山肚子裡鑽出。設在山盆裡苟格莊的百裡峽站,便是旅客上車下車的地方。出了車站,顧不得看山村的景象,便急匆匆從高高的台階上下來,穿過拒馬河橋,直奔百裡峽售票處。
百裡峽入口處,山峰圍出的U形山坳,有兩塊巨石,一前一後,一橫一豎,标記為“野三坡百裡峽”。巨石後面,便是一個橫向伸延貌似長廊橫向延伸的剪票門。該門一層橫跨到兩邊,将U形堵成“口”。第二層分左中右三個門樓隔空排列,三層則隻在中間門樓上接,此門整體上是一個“山”字型結構。票口往裡還有一道門,由三個方形雕樓式建築以城牆連接而成,雕樓兩側的小,中間的大,正中門樓上,有“百裡峽”三個金色大字。
進入峽谷,隻見兩側山峰陡立,中間谷底狹窄,前行的小路曲曲彎彎。這麼逼仄的山谷,真是世間少見。因為是世界地質公園,所以,每到一個地質代表性景物前,總有介紹性的标牌,遊人不用發問便可了解科學知識。比如,在峰岩剝蝕嚴重的地方,标明“大裂縫”,指出若再發展下去,會出現“一線天”景觀。當然,谷中少不了“一線天”,往前走不遠,便有兩峰夾一縫的地方,有的呈筆直一道,有的是彎曲作态。有一處叫“金線懸針”,峭壁間的垂直裂隙宛若一條金線,下有針眼似的圓孔,圓孔下便是一枚長針。
兩側的石峰也形态各異常,足以供人們想象。有的巨峰孤立,像肥碩的竹筍。有的皺石挂岩,若傍生的靈芝。有的岩壁石紋雜陳,像亂錾留痕。不知是曆史太過悠久,還是因光線不足,谷中石色沉暗,但樹色顯得嫩翠,倒像是初春新發。這種蒼老與新嫩、蒼潤與鮮麗的對比,就是百裡峽總體的色彩吧。
這條峽谷稱作海棠峪。灰色的山涯上,散布着很多秋海棠,這裡一片,那裡一簇,翠綠透黃,宣示着生命的旺盛。也有的散點分布,遠遠看去,圓圓的小葉,像是挂滿胸前的瑩潤珠玉。花不大,粉紅色,小燈籠似地挂在葉間,很有情調。
路雖窄,但修得很好。有的路段平展,有的路段就要登台階。此處不缺水,所以山谷是靈動的。山泉之水,流在路側的形成激湍,挂在山涯的便是瀑布。這裡的瀑布不像廬山三疊瀑那樣水勢浩大,與貴州黃果樹比隻算是小家碧玉。不過,不同地方的瀑布,也是形态各異。有的危峰高挂,水色潔白,像是一條長長的哈達;有的分散成許多細條,像白頭少女稀疏的小辮;自然也有的叠落在潭中,再來一個二級小跳,形成幾道透明的薄膜。
海棠峪走到盡頭,便被山峰堵住了。繼續遊覽,需要翻過山梁,進入别一道山谷--十懸峽。據說,取此名,是因為峽中有十多個懸崖。我們是攀上兩千八百多台階的棧道上到山頂的,用了好久,歇了數次,累得氣喘籲籲。往十懸峽下的時候,我們怕體力不支,便是坐了纜車下來。
十懸峽的風物,與海棠峽差不多。本是一條山脊隔出的兩道山谷,隻是峰頭形态各異罷了。在十懸峽中,有老虎嘴一處,弧形懸崖構成的圓洞,極像老虎張着的大口。進入虎嘴,很能體會百裡峽雄險的特點。
有個十分狹窄的路段,被稱作“華容道”,電視劇《三國演義》捉放曹的鏡頭是在這裡拍的。盡管拍劇地點與曆史地點相距甚遠,但這種深谷險道的環境,能讓人更真切地與三國的故事對上号。還有一處叫“落鳳坡”,也是與“三國”的曆史意象關聯。當然,對于自然景觀,遊客也可以不随景區設計者的思路走,你完全可以就同一景物,展開不同的想象空間。
在海棠峪一路向内,在十懸峽一路向外,走完括号的兩側,你就知道這是一個封閉的回路。回到出發時的原點,這行程也就該結束了。
出了峽口,天色尚早,便充分利用時間,觀賞拒馬河的風光。在群山環抱中,有一條河流穿過,給這幽靜的山間平地平添了幾分妩媚。河不像一般河流那樣河槽分明,而是一道淺碟形的寬溝。淩亂的碎石間,一道清可見底的河水僅能沒踝,自西向東緩緩流動着。有的河段擺幾塊石頭,人便可踩着過河。當然,如果你願意脫了鞋,直接淌過去,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河的兩側,有成群的馬悠然地吃草飲水,靠近了,會有一種特别的氣味飄過。願意花錢的話,租匹馬在河灘裡騎上幾遭,也很惬意。拒馬河是太行山區著名的河流,發源于涞源,一路在山間繞來繞去,下注白洋澱。水大的時候水還會注入渤海。沒想到這條蜿蜒五百裡的河流水量這麼小。或許,在豐水季節,比我看到的水量要大吧?
北望苟格莊,見巍峨山峰下一個随拒馬河橫延着的聚落,一幢幢建築多為三層,方正齊直,像是擺放的一組集裝箱。不同的樓宇塗以紅綠藍黃不同的顔色,顔色純度很高,十分鮮明,這倒使景區特點突出,讓人印象深刻。其實,入了村你會發現,村裡的街道也是随山而建的。村裡建有民俗博物館,除了展現山區生活的方方面面,還介紹了對野三坡旅遊有開辟之功的王寶義先生的事迹。
在街外,還有一些成排立在地上的金屬文字,比如:“哦,香雪,香雪!”這就很有現代味了。原來,這是與中國作協主席鐵凝的一篇小說對應的。鐵凝曾經在這一帶生活過一段時間,那篇小說也是以這一帶為背景寫的。
返回時,仍是坐火車回北京。看着鐵道不遠處的拒馬河,浮想聯翩。拒馬河谷,就是太行八陉之一的蒲陰陉,這是自河北穿太行至山西的重要途徑,其中有著名的紫荊關扼守險要。而在涞源與蒲陰陉相接的飛狐陉,則上北上大同盆地的重要通道,自古是軍事攻守的要地。惜此行時間過短,與雄關險途失之交臂。隻有暗自歎息:不知此生是否還有機會再來一遊?
作者:盧明,男,1960年生人,筆名黃河入海。郓城縣委退休幹部,郓城縣作家協會主席,縣詩詞學會會長。系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菏澤市詩詞學會副會長,郓城中國水浒學會理事,菏澤學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郓城縣曆史文化研究學者。在《光明日報》、《山東文學》、《時代文學》等多種報刊及網絡平台發表散文100餘篇、小說20餘篇、詩詞詩歌1000餘首,其中《菏澤賦》在《光明日報》發表。著有《正話水浒》《水浒印象》《好漢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書籍六部,主編《郓城文學作品選》《郓城文韻》《水浒别傳》《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澤電視台主講主講水浒文化十三期。
壹點号心夢文學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