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一直是一個謎題。有人從相愛到相守,也有人從相愛到分手。
(本故事來源于真實案例)
小趙與松是一對戀人。
小趙畢業之後在深圳的一家服裝店裡做導購。一天,小趙在店裡上班時,遇見了初中同學——松。
兩人一見面,就好像是“他鄉遇故知”,有着一肚子說不完的話。後來,兩人經常約着一起吃飯,一起喝咖啡,聊得很是投機。再後來,兩人便相愛了。
但是,就在兩人都到了談婚論嫁的關口,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晚上,松與同事喝酒,與一夥人發生了口角,雙方大打出手,結果松被拘留。警察随即發現了他的吸毒、販毒行為。就這樣,松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
三年之後,他們再在一起的時候,原本相愛的兩個人,卻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01 關系失衡,是愛情的“紅燈”
小趙與松相愛,前前後後差不多有7年的時間,但他們實際上相處隻有4年。
這4年裡,他們像其他情侶那樣,從相遇到相識,再到相愛。
小趙與松在一起的第4年,也就是松出獄之後那年,他們的關系發生了變化。
松在出獄之後,工作一直沒有着落,小趙便用積蓄給他買了輛車。這樣,松可以靠開車來賺錢。工作上,他努力拉活。感情上,他百般寵愛、讨好小趙。
剛開始小趙覺得這都沒有什麼,但漸漸地,她發現,她眼前的這個男人跟以前不一樣了。
松因為吸毒的事情,一直沒有從“陰影”裡走出來。他從心底裡覺得自己配不上小趙,但他又渴望與小趙在一起。
所以他一直照顧小趙的情緒、感受,即便有時候有些不滿,他也很少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而小趙卻開始有些抵觸了。小趙覺得,松太“在乎”她,凡事太“為她着想”。她感覺到了越來越多的壓力。她想要逃離這段關系。
當松感覺到小趙有意疏遠他時,他又開始自我懷疑。一次次的自我懷疑,又強化了他的想法:自己不值得被愛。
結果,兩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其實他們之間的關系已經失衡。如果得不到修複,注定會走向“失敗”。
成功的愛情建立在雙向關系基礎之上,而且戀愛雙方是平等的。小趙與松的關系失衡,他們的愛情已經亮起了“紅燈”。
02 愛,就是愛,不愛,也請别傷害
小趙心裡很清楚,松非常愛她。但是,她明顯感覺到,現在的松為她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
當初因為愛而跟松在一起,現在她發現,她對松的愛消失了。
跟松提分手吧,她感到動力不足。分手之後,該怎麼辦,她不知道。所以,她陷入了糾結之中。
有研究表明,有的人即便知道自己與對方不合适,但由于對分手後的未知狀态,感到害怕,對當前生活習慣的依賴,都容易患“分手拖延症”。
小趙正是因為對未來感到害怕,不知道怎麼辦,所以一直沒有跟松提分手。
但是,這樣的行為,在親密關系中,很容易給對方造成緻命的傷害。
畢竟,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愛,就是愛,不愛,也請别傷害。
03 坦誠面對自己,才是對人生的負責
其實像小趙與松這樣的問題,在親密關系中,太常見了。
村上村樹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小趙發現,現在的松,并不是她心中的理想型。這種失落感,讓她開始自我懷疑,結果在情感漩渦裡越陷越深。
而松付出的愛,得不到回應,他也在不斷自我懷疑。
話說至此,先來說說小趙。世界上真的存在理想型伴侶嗎?
很多人一開始尋找伴侶,其實心裡已經有一套既定的“标準”。
但是,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案例表明了,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會注重理性的反饋,而是遵從了内心的感覺,選擇了那個讓我們相處起來感到舒服、安心的人。
所以,小趙心裡其實已經有了答案,隻是她一直不敢正視自己的内心。
再說說松。當松覺察到小趙态度的變化時,即便他有時候會有些不滿,但還是選擇了“隐忍”。
他們之間的問題已經存在,但他們都沒有去正視這些問題。這樣的行為,都隻會讓他們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糟糕。
在親密關系中,正視自己的内心,坦誠地面對自己,很重要。
哪怕你們已經不愛了,也應該及時告訴對方自己的真實感受,即便最後不能在一起,這也是你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雖然當時會很痛,但時過境遷,你們再相遇時,就會明白,隻要你們真心愛過,就無怨無悔。
- END -
小趙後面聽了閨蜜的建議,去做了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師幫助她修正了不合理的觀念,化解了她“内在自我”的沖突,她現在已經走上了完善自我的道路。
如果你也正處于感情的困惑期,不知道如何去處理情感問題,可以考慮尋求親友或心理學專業人士的幫助。
畢竟這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我們希望你能收獲屬于自己的愛情,早日擺脫煩惱,輕松做自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