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掃墓的孩子耳朵裡進了蜱蟲,很頑固的蟲子緊緊叮在皮膚上,取得我一身雞皮疙瘩。山裡各種昆蟲活躍,大家要小心啊!
昨天,杭州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生江娟娟門診結束,就發了這條朋友圈,提醒大家要當心。
這是江娟娟從業以來,接診的第一例蜱蟲鑽入耳朵的病例。
“醫生,快替我看看,孩子耳朵裡有啥?” 昨天一大早,男孩骁骁爸爸抱着兒子進了江娟娟的診室。“我們拿手電筒照了下,好像孩子耳朵裡有個蟲子,孩子鬧騰了一個晚上。 ”骁骁爸說。
在家長的叙述中,江娟娟這才知道,原來4月4日骁骁全家去掃墓,四歲的骁骁也跟着爸爸媽媽一起去。山上草木茂盛,骁骁爸爸媽媽忙着手頭事情,骁骁一個人很乖巧,蹲下自己玩了一會。
“真的就玩了一會兒,我們就抱起孩子了。”骁骁爸說。沒想到,骁骁回家就開始捂着耳朵,喊疼。骁骁爸拿着手電筒往耳朵裡一照,發現耳道裡有隻蟲。
“但考慮到當時時間比較晚,我們沒來醫院,沒想到孩子鬧騰一個晚上,第二天趕緊來醫院請醫生看看。”骁骁爸說。
江娟娟戴着耳鏡,往骁骁左耳一看,“還好蟲子沒有進入耳朵深處,在耳道口發現有一隻圓滾滾的蟲子趴着,我拿鑷子去撥了一點,蟲子沒有動。再慢慢撥了一點,蟲子動了,我就用鑷子慢慢把蟲子撥了出來。” 江娟娟說。
等蟲子取出放在手術盤中,江娟娟這才看清,原來這是一隻蜱蟲。
“其實蜱蟲本身個頭不大,隻有芝麻那麼大,但因為骁骁的耳道口已被咬破,蟲子在吸血,所以蜱蟲身子圓滾滾,直徑約有兩厘米。 不過還好,耳道口的組織較為結實,蜱蟲很難鑽入,最後取出的蜱蟲很完整,口器和足都是完整的。”江娟娟趕緊給骁骁的傷口做了消毒消炎處理,并叮囑他父母,如果有發熱或者傷口持續疼痛,一定要及時就醫。
蜱蟲叮咬可引發嚴重後果
蜱蟲俗稱草爬子,蟄伏在草叢、植物或牲畜皮毛間。
蜱蟲常附着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叮咬人體時它會分泌麻醉成分的毒素, 因而許多人被咬時往往察覺不到。
一般來說,在叮咬後24小時至48小時,症狀較輕的可能隻有叮咬痕迹,重的可能會有水泡,傷口附近的淋巴結會腫大。
人體遭到蜱蟲叮咬後,如果沒有得到有效處理,一旦引發蜱蟲病,将會導緻嚴重後果。蜱蟲病是被蜱蟲咬傷後,一種較為嚴重的并發症,死亡率高達20%到30%。
發病表現
蜱蟲病的發病年齡多在40歲至70歲,起初症狀類似感冒,可持續性發熱達40℃以上。患者多有全身不适、乏力、頭痛、肌肉酸痛、惡心、嘔吐、厭食、腹瀉等情況。 随着病情發展,可伴有敗血症、急性腎衰、呼吸窘迫綜合症及多髒器功能衰竭等,進而危及生命。
從目前的醫學研究來看,蜱蟲病的發病機理暫不明确,而且沒有特效藥物予以治療。
蜱蟲病可“人傳人”
蜱蟲病可“人傳人”,直接接觸蜱蟲病患者的血液和體液的陪護者或醫護人員,或與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如不注意防護,也可能被病毒感染。去年,大連市六院收治了一例“人傳人”患者。這名男子在護理母親時,母親發生了上消化道出血。男子在處理時,沒有采取防護措施,結果被感染了病毒。幸好,因為患者年輕力壯,症狀也相對較輕。
遭叮咬後盡快就醫别自行“拔蟲”
如果發現蜱蟲叮咬在皮膚上,一定不要用手直接接觸或拉扯、拍打,一旦處理不當蜱蟲頭部和口器斷裂在體内,會刺激蟲體釋放更多毒素到體内。市民被咬傷後,應盡快到醫院進行治療,盡量不要自行在家摘除。
野外活動注意防護
寵物身上要重點檢查
春天到了,很多人也更多地選擇出門,而每年接診的蜱蟲咬傷患者基本都是在野外遊玩或是在田間被咬傷的,大家要千萬注意! 此外,養寵物的朋友也要仔細檢查寵物體表是否有蜱類附着。
醫生提醒
蜱蟲對動物的體味比較敏感,在草地遊玩的人群尤其是兒童容易成為“目标”。野外活動時,應當盡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卧。如要進入此類地區,應當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勿把皮膚暴露在外,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要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鞋子裡。穿淺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無蜱蟲附着。同時,衣物表面應當盡量光滑,這樣蜱蟲不易粘附。
别看小小一隻蟲子,
後果可是相當可怕,
外出遊玩一定要格外注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