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龍有很多未解之謎。比如十二生肖,其他十一個都是真實存在的,古人拿一個假的動物跟十一個真實的動物放一起寓意為何?
可能對于現代人而已,龍隻存在于神話傳說中,而古代人卻在神話傳說與曆史記載中同時存在,真真假假分不清。
據有關史料記載,古人不僅好龍,而且還有養龍的曆史,甚至吃龍肉。
第一個養龍的人叫“豢龍氏”,原名董父,許多龍都會飛到他的身邊。
後來到了夏朝第八代國君孔甲,在位期間專好鬼神之事,不正宮庭,不務德政。在一次出遊打獵,孔甲發現了兩個十分奇特的動物,他從來沒有見過,大臣有人奏曰:此為龍,孔甲十分的高興,便派人将這兩條龍帶回了宮廷,他還專門讓人修建宮室,用來飼養這兩條龍。堯的本家陶唐氏有個後代叫劉累,曾經在豢龍氏那裡學習過養龍的本領,孔甲就造了兩個大池,把抓來的兩條龍交給劉累飼養。劉累養龍很有技巧,把龍喂得很精壯,孔甲看了非常高興,就封他做“禦龍氏”。龍這種神物是很難養的,劉累雖然受過專門訓練,但也難免有失誤。經過一段時間的喂養後,一條雌龍突然死去,活着的公龍沒日沒夜的嘶叫,忽然有一天,天空霹雷火閃,大雨急下,河水猛漲,不知為啥那條公龍就順着河水遊走了。眼看一條龍死了,另一條龍跑了,無法向夏王孔甲交差,劉累擔心事情被發現,偷偷把龍給剁成肉餅,謊稱是東海大魚的肉,獻給孔甲。孔甲吃了之後贊不絕口,感覺十分的美味。又派使者向劉累索肉。劉累害怕死龍之事暴露,于是連夜逃走了。
這個貌似神奇的故事被頗為嚴謹的司馬遷記載在了正史《史記》裡,讓人不禁疑惑,根據現在認為的龍不是真實物種,那麼古人養的到底是什麼?
有學者推測,他們養的是鳄魚,但按照描述看,第一,飼養的條件比較苛刻,“非甘泉不飲,非靈水不憩”,龍對水質要求較高,所以排除了鳄魚;第二鳄魚肉并不鮮美,第三,當時鳄魚并不罕見,漢朝以前北方經常可以看到,所以鳄魚的可能性很低。
我們可以大膽推測,上古時代,小型恐龍或水獸如果沒有完全滅絕,體型較小的躲過了滅頂之災而存活了下來的話,董父、劉累所養的龍,很可能就是它們。因為在當時的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範圍還很小,原始森林接天蔽日,非常适于野獸的生長繁衍。
從古籍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關于“龍”和怪獸的描述,它們可泳可翔,古人便稱之為龍。到夏朝,既然有“豢龍氏”、“禦龍官”的職務,就說明了馴養龍已經有很長的曆史,人們将這些巨獸捕獲飼養、馴化,并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技術,使它們可以負重或為人類驅車。
所謂“天降二龍不升”,應該是這種動物在狂風暴雨中受傷不能滑翔飛騰,所以才會被人們捉獲。但因為龍當時的數量就很稀少,所以禦龍氏都是為部落首領或皇室服務,龍也就成了一種神聖的動物,其實就是瀕危物種吧。
其他文章鍊接:
中國真龍在哪?上古神龍原型出自哪些物種?
古代男男同性戀如何稱呼
歡迎訂閱浏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