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古時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麼,說法也不同。我們主要以年份偏老并已經被後人整理成書的《中國吉祥圖說》來了解具體是那些寓意。
1.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于琴頭;形容富有音樂天賦。
2.老二睚眦(yá zì),嗜殺喜鬥,刻镂于刀環、劍柄吞口。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3.老三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有人一直認為它是有着龍脈的鳳;不僅象征着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
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人們根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鐘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鐘紐,而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鲸魚形狀。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随之吞煙吐霧。它布置的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崃威武。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龜有齒,喜歡負重,是碑下龜,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訟,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
8.八子負屃(fù xì),身似龍,雅好斯文。負屃十分愛好這種閃耀着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