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别稱“辟邪”、“天祿”,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威猛的神獸,貔貅具有龍頭、龍尾、馬身、虎爪,形似獅子,行動如虎豹,形色亦金亦玉,其肩長有一對羽翼,其頭生角并後仰。貔貅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漢書西域傳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孟康注日:“桃拔,一曰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祿,兩角者稱為辟邪。”在古時貔貅是分一角和兩角的,一角的稱為“天祿”,兩角的稱為“辟邪”。但經過朝代的轉變,貔貅的形态現在比較統一,有短翼、雙角、卷尾、鬃須、突眼、長獠牙。
貔貅為古代五大祥瑞動物之一(龍、鳳、龜、麒麟、貔貅),曾因做為遠古氏族的圖騰而被封為“天祿獸”。貔貅專為皇帝守護财寶,也是皇室的象征,稱為“帝寶”。古時候人們也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又因貔貅專食各種惡獸、邪靈,故又名“辟邪”,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傾瀉,隻進不出,故可招财聚寶,神通特異。
相傳貔貅喜愛金銀财寶的味道,常咬回寶貝來讨主人的歡心,因而貔貅神獸有旺财的功用,還可用來驅邪、擋煞、鎮宅。
而在傳說中,貔貅是很久以前生活在西藏、四川康定一帶的西域猛獸,具有極強的搏擊能力。當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時,一次行軍途中偶遇一隻貔貅,但當時卻無人認識,姜子牙覺得它長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設法将它收服并當做自己的坐騎,帶着它打仗屢戰屢勝。周武王見貔貅如此骁勇神奇,就給它封了一個官,官号為“雲”。當時姜子牙發現貔貅每天食量驚人,卻從不大小便。而它唯一的排洩系統就是從其全身的毛皮裡分泌出一點點奇香無比的汗液,四面八方的動物聞到這種奇香後無不争先恐後,不由自主跑來争食,結果反被貔貅吃掉。
又有傳說,貔貅能騰雲駕霧,号令雷霆,降雨開晴。據說貔貅的主食是金銀珠寶,自然渾身珠光寶氣,因此深得玉皇大帝與龍王的寵愛。不過,吃多了總會拉肚子,所以有一天可能因為忍不住而随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氣了,一巴掌打下去,結果打到屁股,屁屁封了起來,從此,金銀珠寶隻能進不能出。所以貔貅能納食四方之财,肚子就像個聚寶盆,同時還可催升官運。
《小雅 廣言》中說:“辟,除也。”顧名思義,是人們希望借助它的法力,驅走邪穢,破除不祥。《急就篇》:“射鬾辟邪除群兇。”唐顔師古注:“射鬾、辟邪、皆神獸名。……辟邪言能辟禦妖邪也。”今所見最早之貔貅形象的藝術作品可追溯到漢代,多為帶翼的四足獸。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貔貅的形象變得更加抽象,裝飾意趣更濃。從現存的石刻及玉雕中可以看出其外形極富曲線美,氣韻連貫,昂首挺胸,張嘴吐舌,氣宇軒昂。
貔貅具有勇健、威猛的特征,在傳說中是正義之師的化身。京劇《失街亭 空城記 斬馬谡》中諸葛亮曾有一句唱詞“各為其主統貔貅”,“貔貅”意指雄師。
中國傳統有裝飾“貔貅”的習俗,貔貅與龍、鳳、麒麟一樣是一種吉祥的瑞獸,人們相信它能帶來财富及好運,将邪氣趕走。
傳說中貔貅生性懶散,平日總喜歡睡覺,收藏者每天最好把它拿在手裡把玩一番,就是為了要叫醒它,這樣财源就會滾滾而來。所以中國民間有“一摸貔貅運程旺盛,再摸貔貅财源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雲”的說法。如此看來,貔貅成為人們喜愛的收藏品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封建社會的貔貅曾是皇室的象征——帝寶,專為帝王看護财寶,所以不允許平民百姓擁有,隻在王侯将相家中才可擺放,異常尊榮。在傳統文化中,關于貔貅最具代表性的傳說是姜子牙封神時将貔貅封為“天賜福祿”,所以在風水學中貔貅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自古以來,風水師們都将其作為辟邪、擋煞、鎮宅的風水器物,既滿足了人們對家居住宅安全的心理訴求,又使其在建築造型上具有極為獨特的美學和審美功能。
貔貅是财富、忠誠、勇猛的象征。自古人們都喜歡擺放或供奉貔貅,希望借此獲得招财和辟邪的效用。貔貅有鎮宅辟邪的作用,将已開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可令家運轉好,驅逐邪氣,有鎮宅之功效。貔貅有趨财旺财的作用。除助偏财之外,對正财也有幫助,所以做生意的商人也宜安放貔貅在公司或家中。
貔貅有化解五黃煞的作用。五黃煞在風水上被稱為是可怕的殺星,它每到一個地方,都會令人衰損,好運停滞。在五黃煞所到之處擺放貔貅,能夠将其兇性化解,保佑人們身體康健、運勢好轉。
貔貅不要對着從外面進來的門,也不應該直沖着廁所。
貔貅的擺放不要對着鏡子,因為鏡子會産生光煞,這是貔貅的忌諱。
貔貅的擺放不要對着床,如果對着床的話會對自己不利。
貔貅不适宜擺放在露天、陽台、廁所、廚房、野外等空間當中。
貔貅不要擺在磁場大的環境中。磁場變換會影響到祂的氣場,例如電風扇、磁鐵旁都不适宜擺放貔貅。
清潔貔貅的時間宜為一年四次,在農曆二月六日、六月二日、七月十四日和九月十二日。
貔貅一旦放好最好不要搬動,清潔時如需搬動貔貅,需用紅布包起頭部搬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