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碳市場如何融入電力

碳市場如何融入電力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10 01:50:10

碳市場如何融入電力?核心閱讀達到一定規模的自備電廠是全國碳市場重點排放單位但部分自備電廠思想認識不足、管理水平有限,成為碳減排的薄弱環節,亟需引起重視,補齊短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碳市場如何融入電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碳市場如何融入電力(莫讓自備電廠成碳市場)1

碳市場如何融入電力

核心閱讀

達到一定規模的自備電廠是全國碳市場重點排放單位。但部分自備電廠思想認識不足、管理水平有限,成為碳減排的薄弱環節,亟需引起重視,補齊短闆。

由于碳排放數據弄虛作假,内蒙古鄂爾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再次被點名。在生态環境部近日公布的2022年第一批突出環境問題中,該公司及其咨詢委托方中碳能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被指存在篡改僞造煤質檢測報告數據及關鍵信息、碳排放報告編制不實等問題。這也是全國首例公開披露的碳排放數據質量案件,自去年7月在當地首次曝光以來,持續受到關注。

記者注意到,内蒙古鄂爾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所屬行業為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并非專門的發電企業。換言之,其是以“自備電廠”身份參與全國碳市場。而據多位知情人士證實,在首批納入全國碳市場的2162家重點排放單位中,自備電廠占據一定數量,涉及石油化工、鋼鐵、電解鋁等多個高耗能行業。相比公用電廠,自備電廠的碳減排能力仍有差距,管理短闆亟待補齊。

減排表現參差不齊

按照《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2013年—2019年任一年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及以上的發電企業,即納入全國碳市場重點排放單位。達到上述門檻的其他行業自備電廠,視同發電企業管理。

全國碳市場首年運行期内,大部分控排單位表現良好。例如,中國石化下屬15家企業的自備電廠,于2021年12月15日完成碳配額清繳工作,其中高橋石化為上海市首家、全國首批完成履約的單位。國家能源集團所屬化工企業自備電廠均提前實現100%履約。作為首批納入的鋼鐵企業自備電廠,太鋼集團不僅按期完成履約任務,其下屬公司太鋼不鏽還有配額盈餘。

不過也有企業拖了後腿。以内蒙古鄂爾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為例,其擁有2台50兆瓦、4台135兆瓦和2台330兆瓦自備燃煤機組。生态環境部督查發現,中碳能投利用可編輯的檢測報告模闆,篡改該公司元素碳含量檢測報告的送檢日期、檢測日期、報告日期、報告編号等重要信息,将集中送檢僞造成分月送樣、分月檢測,并删除了原始檢測報告的二維碼。

此外,近日發布的《百色市貫徹落實生态環境部關于對發電行業控排企業碳排放報告質量專項監督幫扶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方案》,對9家企業存在的65個問題進行了整改,其中包括廣西田東錦盛化工有限公司、廣西信發鋁電有限公司、田陽南華紙業有限公司等6家自備電廠。這些企業存在檢測化驗規程、方法和操作過程不滿足有關标準規範要求,燃煤消耗量統計錯誤,各參數與燃煤消耗量狀态不匹配及煤樣留存不規範等諸多問題。

管理水平需要提高

盡管自備電廠與公用電廠的身份、作用不同,全國碳市場卻對它們一視同仁。

碳排放權交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專家黃錦鵬介紹,從燃料來源看,現有自備電廠可分為兩類:一是利用煤矸石、垃圾、廢料等進行發電供熱,二是滿足企業自用的常規燃煤、燃氣機組。“隻要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的門檻,即作為重點控排單位,無論是配額分配、數據核查、數據質量等要求,還是進入碳市場真金白銀交易,管理方式及其嚴格程度與公用電廠無異。”

然而,自備電廠與公用電廠的客觀差距仍然較大。北京和碳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仲波坦言,不排除一些自備電廠整體效率、環保水平比較高,但大多數機組規模小、煤耗高,部分還是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後産能,“先天”碳排放量大。“對于這些企業而言,發電供熱不是主業,人員配備、管理能力等方面較公用電廠不止差了一個等級。比如,很多自備電廠缺少負責碳減排的專業管理人員,對碳市場規則、制度及運行也不夠了解,很難做到從容應對。”

“難啊!”一位長期從事碳核查的人士向記者感慨,“我們就遇到過類似情況,所謂的碳排放管理員在某化工企業自備電廠幹了三四年,卻一問三不知,最後直接甩手不管了。專業人員不足,在自備電廠不是個例。”

通過大量核查,該人士還發現,自備電廠對碳排放數據質量的把控水平亟待提升。“比如燃煤單位熱值含碳量是一個關鍵指标,公用電廠每天統計記錄,但有的自備電廠卻一個月隻測兩三次,甚至有些數據全憑經驗估算,明知不準卻難以追溯核實。我們跟蹤過幾家煤制甲醇企業,他們的生産工藝、機組類型相同,理論上生産一噸甲醇的煤耗、電量應該差不多,但實際排放量卻有較大差别,而且完全找不出規律。”

“與其被動應付,不如主動參與”

國家能源局日前在《關于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2982号(工交郵電類510号)提案答複的函》中專門提到自備電廠碳減排問題:在嚴控燃煤自備電廠的同時,“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将在統籌做好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同時,督促燃煤自備電廠執行政策和履行義務,加強對燃煤自備電廠誠信守法運營的監管、規範燃煤自備電廠運行管理等相關工作。”

“技術、能力可後天補足,但首先要充分重視起來。”上述人士表示,生産企業往往更關注自己的主業、主産品,大部分自備電廠的發電供熱隻為滿足自用,因此不會過多投入精力。“有些自備電廠連計量儀表、專用設備都沒配齊,部分電廠缺少精細有序的管理。比如,鍋爐供熱後要分到不同化工區使用,但有的自備電廠每個車間分多少、排多少均不清楚,前端産多少熱、後端排多少碳,數據對不上且沒法核驗。這也缺、那也缺,說到底是沒有真正重視起來。”

事實上,全國碳市場要求進一步提高,也逼着自備電廠開始繃緊弦。黃錦鵬表示,市場要交易,數據準确是基礎。以燃煤的單位熱值含碳量為例,沒有實測值的企業,需統一參照默認值。“相當于提供不了真實可靠的數據,自行按照最高上限計算,排放量越高、減排代價越大。這樣也倒逼控排單位優化計量水平,真正把排放管起來。”

“與其被動應付,不如主動參與。”黃錦鵬建議,不要将碳減排簡單看作一件“花錢的事”,自備電廠需要轉變認識,通過提升管理能力,同樣可以利用盈餘配額産生收益,實現碳資産保值增值。“所有制度和指南都是一樣的,并未區分公用還是自備電廠,絕不代表誰就比誰差。”(本報記者 朱妍)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屬于中國能源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作品,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