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成熟水稻高産管理方法

成熟水稻高産管理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3 06:52:38

稻米是我國主要口糧,水稻是單産最高的作物。根據前幾天發布的新聞,超級稻單産達到2000多斤,但是人口也超過了14億。随着我國耕地面積的減少,加上疫情的影響,保障糧食安全,提高水稻單産非常重要。

眼下湖南、江西、湖北等地區雙季早稻已經處于苗期-分蘖期,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水稻超高産的5個栽培學問題,産量從哪裡來,怎樣才能實現高産?

水稻高産的形成,決定于品種、栽培措施和環境之間的協調統一,随着三者之間關系的逐步完善,産量将進一步提高。在栽培管理方面,其核心就是在分蘖期、節間開始形成到幼穗分化期、穗發育期等三個時期,通過肥水等栽培措施,促進“發棵”、“壯稈”、“長穗”、“粒飽”,從而達到高産。

成熟水稻高産管理方法(關于水稻高産的5個栽培學問題)1

水稻的一生

一、水稻産量的來源

水稻産量的形成有賴于三個90%。一是水稻一 中所積累的幹物質,有90%以上來自光合産 物 ;二是水稻 一生的光合産物中,90%依靠葉片的光合作用 ;三是就稻谷産量來說,其中 90%來自抽穗後的光合産物。最後一個90%是高産水稻所特有的。

水稻産量的形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由圖1可知,有效分蘖數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田間有效穗數;從拔節期開始,幼穗分化,決定了每穗的枝梗數、粒數,以及抗倒伏性;揚花結實期授粉受精,決定了結實率,以及灌漿飽滿度。

因此應該在合理密植的情況下,盡量提高光合葉面積指數和光能利用率, 增強水稻根系活力, 延緩根系和葉片衰老, 提高雜交水稻庫容的有效充實度, 可實現水稻高産。

成熟水稻高産管理方法(關于水稻高産的5個栽培學問題)2

二、水稻高産栽培的理論基礎

1、群體質量

優化水稻群體質量,協調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穗數與适宜的葉面積指數,可以有效提高葉面積率; 選擇壯稈和合理株型, 促進高效葉和大穂的形成, 使之成為高質量、 高光效、 高運轉的作物群體。

水稻群體質量指标主要包括:灌漿結實期,光合物質累積量多、群體最大葉面積期達到最适葉面積(比如水稻旺長,前期葉面積大,有害無利)、水稻庫容量大(即光合産物有地方去,即結實率高)、稈壯、抗倒、根系活力強等。

2、擴庫強源

其實就是累積、保存光合産物的場所,源,即生産場所。延長水稻生長期、 擴大葉面積指數,提高水稻中後期的淨同化率,防早衰, 增加抽穗後幹物質積累。

水稻的産量構成可以分為群體穎花量、 結實率和千粒重, 也即庫容和充實。 水稻産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群體穎花量的增加, 大穗是高産水稻擴大庫容的主要途徑, 增穗并不一定能增加群體穎花量, 大穗主要是通過水稻稻穗一次枝梗數及着粒數的增加和二次枝梗數增加并穩定其着粒數來實現, 其中增加二次枝梗數及其總粒數是主要方面

3、光合作用

水稻 90%以上的産量來源于綠葉的光合作用的光合物質積累, 高産水稻光合速率與幹物質生産和産量正相關。改善水稻的群體光合效率、 延長葉片光合功能期、使水稻保持較長的光合功能高值持續期, 提高光合産物向穗部運轉效率, 延緩葉片衰老可實現水稻增産

成熟水稻高産管理方法(關于水稻高産的5個栽培學問題)3

4、物質生産與轉運

水稻籽粒灌漿期間葉片的光合作用産物和貯藏在莖稈和莖鞘的物質是籽粒灌漿的主要物質來源。“前小、 中穩、後高” 是水稻幹物質積累的一個特點, 抽穗前莖鞘中積累較多同化物, 則後期有較多莖鞘藏物輸出給穗部。

葉片早衰對弱勢粒灌漿影響較大, 早衰越重,弱勢粒的灌漿速率越低, 導緻水稻結實率低。 ( 理論上水稻葉片推遲1天衰老,産量可增加2%)因此,降低水稻拔節前幹物質積累, 增加拔節-抽穗期幹物質積累, 穩定抽穗期适宜幹物質重,以較好株型與群體結構來增加抽穗-成熟期幹物質量和其比例, 實現水稻高産。

5、營養元素的吸收

水稻移栽後随着植株生長幹物質積累增加, 植株養分吸收量增加。一般來說,農民大多隻用基肥,然後苗期追一次尿素,穗期追一次鉀肥。建議在水稻生長關鍵時期,結合病蟲害防治,适當增加硼、鋅等微量元素的補充,硼能夠促進成穗,提高結實率,鋅防止僵苗,尤其在一些冷浸田、爛泥田。此外,一些容易淹水,連年倒伏的田塊,建議基肥增加矽肥的施入,不僅抗倒,還能抗病蟲害。

此外,水稻根系活力強, 養分吸收大, 利于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長發育, 反之則不利水稻生長,中後期注意補充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合理灌溉,防根系早衰。

三、如何實現水稻高産

1、選擇良種(穗形大、抗衰、壯稈抗倒),合理密植

适量群體穗數與較大穗型協調可以保證産出足夠的群體總穎花量,并保持正常結實率與粒重。在合理密植,穗數适宜的基礎上,主要靠每穗穎花量的增加。因此,在拔節期幼穗分化(圓稈期),加強水肥管理,尤其注意硼元素的補充,增加穗分枝數,穗粒數,減少穎花退化,促進花粉母細胞的分化,減少花粉畸形,敗育等。

2、精苗穩前、控蘖優中、大穗強後

以帶蘖壯秧為合理群體起點,促進個體分蘖早生快發,以足量大分蘖提高夠苗時的群體質量。要求移栽時的秧苗能基本保持葉蘖同伸,有效分蘖 80%能按同伸規則發生;

有效分蘖期末适當減肥,并提前在群體 80%夠苗即斷水擱田,及早控制無效分蘖,調節形成合理群體動态及其規模,育壯稈,攻大穗,以良好的株型優化群體結構,在滿足群體抽穗期幹物質積累量。

莖稈節間的伸長、充實以及莖稈上部 3 張高效功能葉的伸出,總體上均是與幼穗分化發育及形成同步進行的。因此,大穗的形成必然存在壯稈與高效葉片合理配置的基礎。

3、科學的水肥管理

高水平的水稻施肥技術,一方面能夠使水稻植株在生育期,保持強大的根系,具有較強的吸水吸肥能力,即農民所說的 “ 胃口好” 、 “ 吃得進” ; 另一方面,水肥充足,且土壤具有一定的供肥能力,即所謂 “ 有得吃 ”

注意基肥、追肥的使用以及中微量元素的補充,同時,抓住水稻生長關鍵期,破口期、齊穗期、灌漿期,科學防治病蟲害。如稻飛虱(噻嗪酮、吡蚜酮)。稻縱卷葉螟(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甲維·茚蟲威、氯蟲苯甲酰胺);二化螟(阿維·甲氧蟲酰肼、阿維·氯蟲);細菌性條紋病(噻黴酮、氯溴異氰尿酸);紋枯病( 噻呋酰胺懸浮劑)等。

此外,水稻圓稈期,科學曬田,水稻穎花分化期,立即複水,停止曬田,水稻孕穗期,減數分裂期,灌好“養胎水”,但灌水不宜太深,一般保持水層5~10cm深即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