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3 08:12:38

如今,伫立于街頭的公共設施都可冠以“城市家具”的雅稱。在上海街頭,有一種城市家具已陪伴了我們近百年之久。它就是公用電話亭。

随着手機普及率不斷提高,電話亭的數量開始減少,也讓一些電話亭變得少人問津,與其鼎盛時期的星羅棋布形成鮮明反差。

作為上海街頭一處連接過很多情感與回憶的公共空間,公用電話亭如何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街頭,擁抱技術更叠、保持活力、造福于民?記者走訪了上海街頭三十餘處電話亭,搜羅那些業已發生的電話亭“變身”故事,試圖為拓展公用電話亭的新可能找到一些啟示。

靜候街頭的守望者

上海公用電話亭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此後近四分之三個世紀,它始終是上海街頭最重要的通信工具。

投币式公用電話亭、有人值守的公用電話亭、磁卡公用電話亭、傳呼式公用電話……伴随着通信技術的更叠、市民通話需求的日漸增長,公用電話亭的面貌時有變化。不變的是,它錨定在市民的日常生活裡,成了上海街頭一道别樣的風景。

2006年,上海公用電話亭的數量達到曆史峰值——10000座。但随着手機普及率不斷提高,電話亭的數量開始減少。

截至2020年,上海市區存有公用電話亭約5000座。這些公用電話亭主要布設于市中心主幹道、次主幹道、老牌商業街沿線。一旦相關路段的路面面臨重建、管網需要重布,電話亭的存續便成了變數。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1

市民在豫園上海印象海派文化廟會現場體驗昔日公用電話亭。

事實上,全球公用電話亭的命運同此涼熱。英國早在2001年就宣布将停止發展公用電話亭,理由是“公衆愈來愈多地使用移動電話,公用電話亭的使用率越來越低”。2004年5月,英國公用電話亭從2001年的141000座減少至75000座,并計劃在此後的一年半内拆除1萬座公用電話亭。

2014年,美國紐約市存留路邊公用電話近萬部,使用率低且多已損壞。為此,紐約市政府面向社會征集“升級方案”,計劃将市内的公用付費電話亭改建為能夠提供免費無線網絡信号的信息亭,同時利用展示廣告的方式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2

一排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依次倒下的傳統紅色電話亭在英國倫敦金斯頓街頭展示。這件名為《無序》的作品由英國藝術家大衛·馬克制作。 新華社/路透

與記者說起自己在國外的公用電話亭見聞時,市民林小姐馬上聯想到了上海公用電話亭的“命運”。在她的心目中,公用電話亭是上海煙火氣的一部分,也是摩登生活風尚的象征。“有段時間,在上海題材的電視劇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主人公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一進一出,一來一往,故事就有了變化。”

銅像“電話少女”成為淮海中路、茂名南路地鐵口的明星時,林小姐和家人專程跑去和銅像合影留念。為什麼市民會喜歡這座街頭雕塑?林小姐認為,是“少女”在公共空間打電話的優雅身姿,勾起了人們的一些美好回憶,心生溫暖。無獨有偶。“在英國倫敦金斯頓的街頭,有一排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依次倒下的傳統紅色電話亭模型。大概是因為這一藝術化的表達頗具視覺沖擊力,又激發起了公衆對電話亭往昔美好的追憶,這處雕塑于2008年亮相後被長期保留了下來。”林小姐說。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3

一位路過的市民正好奇地打量“電話少女”。

市民王先生一度傾向于站在通信技術更叠的角度看待公用電話亭的去留。“公共設施自有生命周期。即便沒有遇到技術叠代,很多設施也會面臨老化和更替。”然而,有一件事讓王先生動搖了看法。

在日本岩手縣大槌町的一個山坡上,有一座白色電話亭。電話亭内有一部打不通任何号碼的電話機和一個記事本。起初,它是一位藝術家為撫慰自己失去親人的痛苦,在自家花園中建造的。2011年3月,日本發生9級地震并引發海嘯,藝術家随即決定,把這一私密的空間向所有需要的人開放。後來,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走進電話亭,通過那部打不通的電話呼喚海嘯遇難者或失蹤者的姓名,傾訴自己的思念和痛苦。

這個故事讓王先生陷入沉思。“這座電話亭雖由藝術家私人需求而起,卻因聯結起更多人的情感和記憶,成為一處深受敬重的所在。人們甚至不介意這是一處沒有通信功能的電話亭。”

如果說,沒有通信功能的電話亭都能牽動人心,有通信功能的電話亭可否更進一步,突破靜候街頭的現狀,擁抱更多的可能性?

近年來,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察覺到了電話亭在公共空間中的角色轉變。作為公用電話亭相關硬件設施的建設者、運營者和管理者,他們一方面擔負着所有公用電話亭的日常維護工作;另一方面,他們不時擇機而動,探索公用電話亭基本功能之外的新可能。

在上海火車站附近的電話亭,推出針對下車乘客設計的“免費通話三分鐘”功能;推出100個加裝了5G微小基站的“5G電話亭”,承擔城市無線網絡微基站的作用;突破傳統配色方案,推出視覺形象令人耳目一新,集休憩、充電、叫車等功能于一體的半封閉式“數字電話亭”;與徐彙區天平街道和多家文化單位合作,打造沿途居民家門口的共享“悅讀亭”……

這些探索大緻可以分為新技術應用、新場景開發、新服務拓展三大類,也體現出與時俱進、服務公衆的姿态。略有遺憾的是,這些舉措總量有限且布點分散,市民想要前往體驗并不容易。要使這些新型公用電話亭成為大衆通信生活的一部分似乎就更難了。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4

淮海中路上的“5G電話亭”保留了原本的紅色外貌。

重訪“悅讀亭”

在前述的“新可能”中,市民可參與度最高的是徐彙“悅讀亭”。

2018年3月,曆經6個多月溝通、設計與改造,首批6個“悅讀亭”正式亮相徐彙街頭。“悅讀亭”由公用電話亭改造而成,分為“漂流亭”“名人亭”“一本亭”三個主題,均位于衡複曆史風貌保護區内。

其中,“漂流亭”以書籍的借閱、傳遞、共享為理念。亭内在不改動既有的通話設備的基礎上,在電話機一側安裝了一個四層書架,擺放數十本書供讀者取閱。書架下端設有紅色捐書箱,采用了大口徑,滿足各種尺寸書的投入。設計者希望通過上述環節的設置,鼓勵市民在取閱書的同時捐出自己的讀物,讓書漂流起來。

“名人亭”以介紹一位名人的生平事迹或作品為主。亭内設置了陳列式書桌,用來放置與名人相關的著作、手稿和物件等,同時配以電子屏,滾動播放介紹名人故事的視頻。

“一本亭”的初衷是定期向讀者推薦一本書。亭内,一個小型書櫃擺放在電話機下方,一側是電子屏和固定的閱讀書架,集聽書、讀書、借書功能于一體。

所有“悅讀亭”均推門可入且24小時免費開放,還曾在現場安排志願者做引導。相關的主題活動啟動後挺受歡迎,在滬上愛書人中傳為一段佳話。

時隔4年,這些“悅讀亭”現狀如何?原址的電話亭還在嗎?閱讀活動的舉辦和内部改裝,有沒有給電話亭留下書香餘味?記者循着活動主辦方曾經公布在網絡上的“悅讀亭地圖”,踏上了重訪之路。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5

徐彙首批“悅讀亭”主要分布在淮海中路沿線。

到訪的第一個“悅讀亭”位于淮海中路1008号門口沿街處。亭子内外提示“漂流亭”主題的裝飾未改,書已悉數收走。先前為共享圖書活動設計的書架和書箱、提醒書友們“及時歸還”的溫馨貼士維持着原狀。書架上亮着指示燈的共享充電寶雖是新物,卻足以提示人們,這個電話亭已複歸常态,開始一段新的旅程。

記者沿着淮海中路由東往西,在近華亭路路口處抵達了第二個“悅讀亭”。這也是一個“漂流亭”,狀态與上一個“悅讀亭”近似。除新增共享充電寶外,門上的貼紙提示該亭“5G網絡已覆蓋”。

繼續向西步行數百米,位于淮海中路1414号門前的“悅讀亭”是一個“一本亭”。書架上尚有七八本書遺留。活動期間設置的電子屏、便民手機充電口、筆架還保留着。此後,記者決定拐入複興西路,拜訪位于複興西路82号、以柯靈先生生平事迹為主題的“名人亭”。

名人亭内有照明。牆上的電子屏正滾動播放着介紹柯靈先生的視頻,音量不響,卻夠路人靜心聆聽。電話機周圍的牆闆上展示着先生手稿的仿制品和後人為他編輯的作品集。

回到淮海中路,記者找到了毗鄰徐彙區美術館的一處“悅讀亭”。這也是一個“一本亭”。牆上的電子屏裡持續播放着介紹圖書的視頻。書架上有四五本書,小桌上有筆。牆上筆筒裡還留有幾張為“悅讀亭”活動設計的書簽。

“悅讀亭之旅”在淮海中路1680号門前的電話亭畫上句号。該亭已經改裝成一個全新的智能叫車電話亭。估計是為了方便市民出入,該亭沒有保留原來的門和與門相對的玻璃牆,處于半圍合的開放狀态。電話亭10米開外處正好是一個公交車站,叫了車的市民可以去那裡等候。

事實上,“悅讀亭”隻占淮海中路沿線電話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2米高的紅色封閉式電話亭與帶一個小型屋檐的紅色開放式電話亭。相比後者的簡潔利落,“悅讀亭”恐怕會牽涉更多的人力、物力,需有專人定時、定點維護。但來到現場的記者确實可以感受到一股有别于普通電話亭的氣息——書香在甯靜地流淌,公益性閱讀活動與梧桐掩映的衡複曆史風貌保護區在氣質上相融,主辦方與設計者在内部裝置、裝飾細節等方面頗為用心。

可以想見的是,在成本控制合理、内部裝置可多次利用的前提下,類似活動的舉辦不僅可以激活公用電話亭所在的空間,也可拓展公用電話亭的文化功能。若策劃得當,連點成線的“悅讀亭之旅”有潛力打造成一條“經典路線”,成就一段市民和遊客皆樂于前往的文化之旅。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6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7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8

公益性閱讀活動與梧桐掩映的衡複曆史風貌保護區在氣質上相融。

是公用電話也是“窗口”

2019年,南京路步行街上公用電話的去留曾引發市民關注。

當時的南京路步行街正醞釀新一輪的商業結構調整和建設。此輪改造提升的核心任務除了要有序開展南京路步行街東拓,還包括進一步挖掘南京路步行街的品牌特色和價值,對标世界一流商業街區,優化街區空間設計、交通組織及市政設施等。

寸土寸金的南京路步行街該如何對待公用電話的去留問題?民建會員錢韬就此展開了一番實地調研。

錢韬發現,那時的南京路步行街上尚存公用電話8處16部。這些公用電話保存相對較完好,暫無破壞受損現象,但使用率低、維護成本高、社會效益低。盡管如此,這些公用電話作為應急、報警、救援等急救設施的需求仍然存在。

在錢韬看來,此輪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亟須解決的,不是公用電話的去留問題,而是如何通過更新升級使這些公用電話煥發新生。對于步行街上的公用電話,錢韬建議,可以根據不同的區段、位置,讓相應的電話亭擁有不同的功能,展現不一樣的風景;在人流較密集、遊客應急需求較多的點位,可将部分公用電話設施改造成志願者服務亭,為遊客提供人工問詢、答疑解惑、應急需要的物品和藥品,為公安、城管、環衛等人員提供臨時休息點,體現步行街的人文關懷。這些想法有沒有得到步行街的采納?記者準備去實地看看。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9

傍晚時分,南京路步行街上的遊客來來往往。

南京路步行街西起南京東路、西藏中路路口。一路往東走,記者依次在亨達利南東店、上海時裝商店、世紀廣場、張小泉剪刀店、周大福、王開照相、恒基名人購物中心等商店門口見到了沿途的公用電話。有别于中心城區最常見的紅色開放式公用電話基座、紅色封閉式電話亭(分單機位、雙機位兩種),南京路步行街沿途公用電話隻有淺綠色開放式雙機位公用電話基座一種。估計是步行街東拓時整修了路面,過了南京東路河南中路口至步行街與外灘交會處,記者就沒有再在路面上看到公用電話。

畢竟是全天候在露天環境下伫立、飽經風吹雨淋,這些公用電話基座的漆色略顯黯淡、部分漆面出現輕微損傷,但它們形象統一,沿一條直線伫立在南京路步行街上。盡管并未根據所在點位的環境予以個性化設計,但基本上每一處公用電話皆與一組供遊客歇腳的大理石長條石凳毗鄰。一眼望去,記者可以感受出來,公用電話和長凳所在的區域是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設計的。走訪期間,記者沒有看到路人使用公用電話,但公用電話附近的長條石凳始終有遊客在使用。

相比前幾年,如今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各式服務設施顯然是變多了。一路上,信息服務亭、無線信号基座、中國電信專屬服務點、出售上海經典國貨的亭子漸次排開,大都進行過專門的設計,讓路人遊客于走走停停中多了不少看點。但相比步行街上璀璨的燈光、各大商場為吸引顧客使出的渾身解數,這些公用電話從整體上來看略顯平淡。

提升步行街環境品質,一定要令包括公用電話在内的所有基礎設施煥然一新嗎?城市更新一定要把更新對象變得更精緻、更新鮮、更令人印象深刻嗎?這些問題沒有唯一答案,卻能啟發思考。提升與更新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的問題很多。但如果我們把這一處處公用電話視作步行街面向世界的窗口,似乎在日常維護之外,它們的品質值得被更好地打磨,體現出一條商業街的曆史厚度、品格風範和主動向前一步的服務意識。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10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11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12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13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14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15

記者沿南京西路一路向東走訪公用電話亭,發現這些公用電話亭的選址極佳,若維護管理得當,可以成為體現上海城市文化與服務品質的“窗口”。

對 話

用創意滋養一座城

2017年,如今是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教授、上海市“東方學者”特聘教授的周洪濤剛回國任教。作為“四平空間創生行動”的主要策劃人之一,為了幫助四平社區更新風貌、激發活力,周洪濤先是在社區裡住下,緊接着就把社區的角角落落逛了個遍。

他發現街道轄區内“老新村”多、學校多、老人多、小孩多。盡管社區裡有些基礎設施漸趨老化,但這絲毫沒有阻擋居民們對生活的熱愛。如何把這種熱愛轉化為令街區煥發新生的活力之源,周洪濤和他的團隊不斷走訪居民,試圖從中尋找破題的辦法。

後來,周洪濤無意中發現每日必經之路上邂逅公用電話亭不下十處。靈感來了。

上觀新聞:您是怎麼會想到把這些公用電話亭改成美術館的?

周洪濤:2017年,我到同濟大學工作以後就開始和同事、學生們一起推動“四平空間創生行動”。這是我們設計創意學院和四平社區深度聯動的一個連續性項目,一期一期地做,希望能夠用設計更新、改善居民生活,用藝術提升社區品質。

我們利用社區提供的一些閑置空間做臨時展覽,居民樓道裡的樓梯和便民設施也成了我們展開創意的對象。我們還做了很多工作坊,跟居民聊天,想看看社區裡還有哪些地方需要調整,可否用共創的方式引導社區微更新。

一路聊下來,我發現,美術館和畫廊是四平社區相對薄弱的社區資源。由于美術館對中小學生和大學生群體的美育至關重要,當我看到那些處于半閑置狀态的公用電話亭時,腦海裡就冒出來一個想法:要不就把這些電話亭改成“電話亭美術館”吧?

我立馬給社區做了一個提案,希望能把這個美術館項目作為當年“四平空間創生行動”的一個闆塊。社區方面覺得這個方案不錯,響應得也比較積極。在他們的促成下,我們很快就跟中國電信接上頭,三方一起坐下來商讨這個項目的可行性。

上觀新聞:這個項目後來進展如何?

周洪濤:2017年時,使用IC卡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的市民還是有的,比現在多。所以,三方協商時,電信方面就提出了幾個問題。第一,如果我們用掉了這個空間,會不會影響電話的使用。他們後來做了流量測算,發現其實總量不多。從我們的角度來說,也願意對這塊影響作出補償。第二,電話亭存在的另一個必要性就是供市民撥打緊急電話。一旦做成美術館項目,影響人們在緊急情況時的使用怎麼辦?

對這個問題,我妥協了。經過進一步的考察,我發現在我們設計的活動路線上,除了電話單亭,有一部分電話亭屬于全封閉的雙亭式電話亭。要不就選雙亭中的一個來做項目?這樣一來,另外一個亭還是可以使用的。這個方案得到了電信方面的認可。

電信方面關心的問題還包括:電話亭做展覽,人員過多聚集怎麼辦;亭子外側的廣告欄要不要用;辦展過程中是否要用電,要用多少,每天哪些時段要用電;放了展品以後,亭子是否要上鎖;内部裝修裝飾會不會給亭子造成不可扭轉的“破壞”,複原的可能性有多大,等等。

事實上,在後來的操作過程中,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冒出來,大量細節需要考慮。幸運的是,大家來來回回讨論了好幾輪,最終大部分疑慮都找到了妥善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社區方面做了大量的協調工作,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大。

上觀新聞:你們選用的公用電話亭都是1米×1米×2米的标準立方體,實際可以使用的有效空間大概是多少?

周洪濤:實際的使用空間可以僅限于電話亭内部,也可以延展到電話亭外圍。比如,“四平空間創生行動”開幕時,我們選了一處雙亭電話亭做行為藝術表演。從這兩個亭子輻射開去,演員的表演空間可以拓展到8平方米,形成一個以電話亭為中心的“小舞台”。

有的展覽是給半個亭子貼上圖形,有的是在内部設置透明的亞克力隔架放展品,有的是利用電話亭内部的三面牆做小型個展。有一次,我們的學生幹脆把一把自己設計的、尺寸剛好的創意椅子放到了電話亭裡展示。可以說,這個空間雖然不大,但可塑性挺強,隻要我們敢想、敢試,總能找到讓創意和電話亭空間較好結合的辦法。

剛開始和電信方面簽署合作備忘錄時,我們預計整個“電話亭美術館”活動大概可以為時1年到1.5年。沒想到,這個系列展覽一做就運行了好幾年,後期整個流程上也沒有出現太大的安全問題,大家的反饋都還不錯。

一路走來,我們的核心理念始終沒有變。那就是,希望我們的創意能夠走出象牙塔、走出藝術殿堂、走出高端場所,以某種“小而精”的方式讓更多的公衆看見,為整個社區、為來自更廣闊地域的觀衆帶去滋養。

上觀新聞:你們現在走通的這條路可以複制嗎?如果做此類策劃的人多了,會不會跟您所說的“小而精”相悖,反而給不了大家太多的驚喜?

周洪濤:其實不會。一方面,電話亭屬于一個比較标準的模塊化空間。在當下這個參數化設計盛行的時代,在一個模塊化的空間裡做設計,依然可以有很多的可能性等着我們不斷地去突破和實現。

另一方面,每個社區的需求都不太一樣,甚至可以說是千差萬别。設計人員需要做的是立足本社區的特點和需求,把電話亭所在的空間打造成為一個可以關切人的情感需求,進而可以溝通人、聯結人的節點。

我們的城市需要更多有人情味的界面。我們的社區需要保留一些具有公益性的基礎設施。我們的市民們渴望自己所生活的街區更可愛、更有活力。從這個角度而言,圍繞着公用電話亭發生的故事和創意,還可以有很多很多。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16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17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18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19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20

這位流浪者的訴說讓人沉默(這位守望者在上海街頭靜候近百年)21

公用電話亭雖然不大,但完成布展後别有洞天。 受訪者供圖

欄目主編:龔丹韻 題圖來源:東方IC 圖片編輯:雍凱

除特别标明外均解放日報社資料圖片。 視頻說明:記者走訪的大部分公用電話亭選址極佳,若維護管理得當,有望成為體現上海城市文化與服務品質的“窗口”。

來源:作者:柳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