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覺不愛”、“人艱不拆”、“喜大普奔”……如今的80後、90後習慣将這些網絡熱門詞語挂在嘴邊,把自己的狀況、心情抒發得淋漓盡緻。然而,不少人卻不明白“三粒闆兩條縫”、“一個人吹箫,一個人捺窟”、“肉脹起豆腐乳的皮恁”、“牙兒塌開糖金杏搗裂爻恁”這些地道溫州俚語的意思。
今天,本報“微視窗”推出32句溫州俚語,用慣網絡用語的你,趕緊來學一學,漲點姿勢。
1)從數字一到十都有俚語,比如“一”的俚語,就有一句叫做“一個人吹箫,一個人捺窟”,這句話的意思是諷刺某人幹事呆笨,不會獨立思考,一點小小的事也得請别人幫忙。
2)二的俚語有說“二(兩)親家上茅坑”,不過這不是一句諷刺别人的話,反倒是褒義的,指看到兩個人互相客氣,你推來,我推去的,特别是溫州人出手大方,經常兩人為買點東西,你講你出錢,我講我請客,結果兩個人推來推去,别人看到便會笑說,好像“二親家上茅坑”似的,這麼客氣。
3)三的俚語有一句叫“三粒闆兩條縫”,這是一句挺有哲理的俚語,借以三粒闆兩條縫來表示某件事顯而易見,或者說明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已是明擺着的,要麼這樣,要麼那樣,因為三粒闆合在一起就隻有兩條縫。
4)“送四月把重五的節也做爻”,出自上世紀六十年代,每當農曆四月的時候,剛訂婚而未結婚的男青年在這個月,要買四樣或六樣禮物送到丈母娘家裡,而丈母娘也要買襯衫、皮鞋之類的東西“回附”給新女婿。溫州人習慣将“端午節”叫做“重五節”,這句話便是諷刺有些人幹事出格,不分時候,不分場合,完全憑自己意願行事,甚至把不該自己幹的事也拿來幹了。與此意思相近的俚語還有“把别人的棺材擡自拉哭”,“挖耳朵把腦骨髓也挖出爻”等等,也是諷刺人幹事太過分,沒有尺度的意思。
5)“五”的俚語說得最多的是“重五賣菖蒲是短命的生意”,這句話估計大家已相當熟悉。不少人在說話中為了證明某件事是臨時性的,或者某種事物隻是一次性的,都喜歡用這句俚語。大家都知道,“重五節”這一日在飲食中突出的就是吃粽子,喝菖蒲酒,所以在這一天賣菖蒲的人生意肯定很好,但隻是這一天的生意,過了重五節,你的菖蒲就是白送給人家也不要的,所以說是“短命”的生意。
6)“六斤四挈手裡走”,比喻某人膽量超衆,但也有點有勇無謀的意思。這“六斤四”原指古代當官人的帽,後襲指人的頭的重量,意思說膽大的人把頭也挈手裡走。
7)溫州俚語中有一句是罵人的話叫做“七月半出世”,這其實是将人家當作鬼來罵,因為七月半是“鬼節”,這個俚語是指那些狡猾、詭計多端的人。
8)講“八”的俚語有“老起八月的茄種恁”,這也是一句諷刺的話,往往是長輩對晚輩,大人對小孩說的,在一些場合,大人們感到這個小孩“人小嘴老”,便會用這句話諷刺他,因為在農村八月份的茄子是相當老的,是作為茄種放到第二年用的。
9)講“九”的俚語有“九子十三孫,死爻葬墳端”,意思是說某些人一味追求生兒育女,到頭來死無葬身之地。這句俚語跟另一句民間諺語“好兒隻用一個,好釘隻用一枚”正好形成鮮明對比。除此意思之外,溫州人過去習慣将一種病症也稱作“九子十三孫”,有人脖子後面生了疔瘡,毒素重,盡管用藥外敷,卻是好了一個又冒出來一個,接連不斷,得不到根治,也被稱作“九子十三孫”。
10)講“十”的俚語有一句叫做“十個甕兒九個蓋”,十個甕兒十個蓋子本是最圓滿的,九個便是有缺陷了。
11)溫州有一句俚語是這樣說的:“孝順上輩天勿怕,納爻田糧官勿怕”,意思是說,隻要對上輩孝順,就不怕上天對你的任何懲罰,這跟納田糧(交農業稅)一樣(過去田糧沒納,官府會來抓人、要糧),隻要是納過了田糧,就不怕官府的人過來了,俚語告誡人們,作為子女的,對上輩要孝順,隻要你是對上輩孝順的,就不怕一切了,可見溫州人對孝順看得是何等的重要。
12)“老阿細兒,嫩阿細兒”(阿:也;細兒:小孩子),是說人的年齡大了,思維遲鈍,反映也慢了,好多的事情都沒有年青時那樣做得好,有時候更會像小孩子一樣,想吃,想玩,等等。這時候,做下輩的,就要像關心自己子女一樣,關心老人,對老人的起居、衣食、勞作都要悉心考慮,周到安排,盡量滿足老人的要求,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使他們能安安穩穩地度過晚年。
13)當上輩生病了,不想吃飯,做下輩的要想辦法及時給予診治,精心照料。有俚語說:“老人靠飯力,後生兒一餐也省勿得”(一餐:一口),俚語的意思是說,老人和青年人是一樣的,隻要能吃得下飯,身體慢慢就會好的,所以,老人身體不好時,要買一些适合他們口味的食品,表達子女的一點孝心。
14)“做狗會曉得搖尾巴(曉得:知道)”,這是上輩對一些不孝順的下輩人說的,俚語的意思是說,狗也知道主人養育的恩,當主人來了,會搖搖尾巴,而做人怎麼會不知道孝順上輩呢?這是上輩教訓下輩的話,使下輩人懂得要孝順上輩的道理。
15)“和尚問先生,明朝還有個明朝”,意思是講某些人為推脫困難,或者避開問題,有意将時間一天一天往後推,今天推明天,到了明天又推明天。
16)“牙兒塌開糖金杏搗裂爻恁”,這是一句褒性俚語,生動地将“糖金杏搗裂爻恁”的形狀來比喻人們“人逢喜事精神爽”,笑得由衷忘情的神态。上世紀80年代,城區的溫州人送糖金杏成風,用人力三輪車将大大小小的糖金杏及其他珍貴禮物一一擺開,一路供人觀賞。此典說的是男方一弟兄騎三輪車送糖金杏時,竟時不時雙手放開車龍頭,由于分寸沒扣好,騎到橋頭,上坡時弄得人仰車翻,一車的糖金杏全部翻在路上,此時,騎車的人還覺得特别有趣,捧腹大笑,而他牙兒塌開的笑狀與糖金杏搗裂爻的形狀一樣。
17)“心想唐底爛番薯恁”,意思相當于腦子想瘋了像爛番薯。比喻貪得無厭的人,總喜歡沉浸在不着邊際的狂想中。揶揄别人不切實際地想入非非。例句:甲:我啦啊大國外快走來罷,過經來我就有名牌手表、名牌皮鞋,名牌……乙:你真心想唐底爛番薯恁,你啦啊大宿國外生意做空黃罷,有個屁帶給你。
18)“門神貼反爻”,這句意思是兩人意見不合,互不理睬。貼門神時,兩畫像本側面相對,貼反了則變成背向反目。
19)“倉橋姥姥娘兒,隻講現銅钿兒”,原意指倉橋姥姥娘兒最懂得賺現銅钿的商機,後被誤傳為:倉橋街的姥姥娘,隻注重錢,比喻眼睛掉進錢堆裡了。延伸:過去倉橋街上有許多木器店和車木店,是溫州人購買木器的好地方。随着時代的變遷,這些木器店現巳消聲絕迹,取而代之的是裝璜一新,充滿濃厚現化氣息的服裝一條街。在倉橋古街衆多的小弄堂裡,有一條不引人注目的小弄堂,裡面有一座市級文保老屋——我國著名溫籍考古學家夏鼐的故居,在倉橋街上,該故居可能是現存保留比較完整的一座大宅院了。
20)“肉脹起豆腐乳的皮恁”,豆腐乳時間一久會脹皮。此句比喻人與人之間,尤其是父母與子女或情侶、夫妻之間講話、動作親熱,令人羨慕。
21)“肯不肯,縣前頭相等”,縣前頭曾設有法院和檢察院,同時縣前頭湯圓聞名遐迩。意為無論有什麼糾紛,都去縣前頭解決,解決得好,可以去吃碗湯圓結結緣,解決不了,去法院上訴。
22)“棺材已擡到清明橋”,比喻為時已晚,無可挽回。清明橋:在溫州市區近郊,昔有停柩之所。
23)“爬上爬落,着紅着綠”,會的人看看門道,不會的人看看熱鬧,此話意為門外漢看戲的内情。
24)“螺蛳殼裡做道場”,螺蛳殼比喻很小的場所,道場是和尚做法的場地。在螺蛳殼裡做道場是無稽之談。這句俚語比喻場所太小,難以辦成大事情。溫州人多地少,所以溫州人經常感歎在溫州辦大事好比螺蛳殼裡做道場。例句:堂地恁小,臀啊壘不轉,還妝起開店,螺蛳殼裡做道場啊!
25)“眠床底角吃糯柿,也有人曉得”即便躲到被窩裡吃柿子,也會有人知曉。勸勉某人行事光明正大。相當于俗話“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例句:你勿當事幹做黃不講,大家人就曉不得,溫州人講眠床底角吃糯柿,也有人曉得個。
26)“燒,燒勿燒;蒸,蒸死”意思是被燒的人倒沒有死,站在邊上的卻被火烤死。形容帶頭的人、當事者損折不大,而跟從、依附者卻受害不淺。
27)“眼眉毛打個缒”也作“辮兒頭打個缒”。溫州民間常以此叮囑人要記住所托之事。打缒:打結。
28)“路濫早脫鞋”,意思是當某事出現不好苗頭時,要暫停進行或及早采取措施,不要存僥幸心理,掉以輕心。
29)“當着勿着,勿着偏偏着”,字面意思是:竈洞中木柴未然,吹為棍倒燒着了。意謂該如此偏不如此,不該如此偏如此。引申為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偏去做。着:為點着。
30)“三腳蛤蟆兒趵下趵下”,諷喻學藝不精、無能耐,卻喜歡賣弄、炫耀自己。三腳蛤蟆:蝌蚪向蛤蟆蛻化時的變态。趵:讀如豹,跳躍。
31)“刀鷹拉個屁——影消消”,雕鷹放個屁就飛走了,沒影了。嘲笑某些人信誓旦旦說出的話,安排的計劃,到最後卻沒有一絲付諸行動的迹象。例句:早呢講好生日買蛋糕給我,結果還是雕鷹拉個屁——影消消。
32)“買串炮葉兒(炮仗兒)雇人打”,自己喜歡放炮仗,又沒有膽量去把炮仗點燃,就買串炮仗請别人來放。嘲笑某些人想做某件事但有沒有膽量嘗試,結果弄的個“給他人做嫁衣裳”。例句:你個人訾那神頭不靈清,自己車啊沒學起,新車買來讓别人開,不是買串炮仗兒雇人打罷?
轉載于 溫州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