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家長有什麼錯誤?案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高考志願填報家長有什麼錯誤?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案
例
高考結束準備填報志願,小凡家開起了家庭會議。
媽媽:“我覺得學金融好。現在金融專業挺火的。我同事家的孩子就學的這個,現在年薪好幾十萬,還老出國。”
爸爸:“我覺得還是學工科,自己有技術,上哪兒都不怕。以後當工程師,越老越吃香。”
小凡:“我不喜歡金融,也不想學工科,我想學獸醫。”
爸爸媽媽齊聲反對:“别看現在寵物醫院多,以後不見得怎麼樣呢。學這個又髒又累,以後就跟動物打交道,有啥意思啊?”
小凡:“可是我喜歡啊!”
父母還是反對,家庭會議陷入僵局。
媒體對1983名填報過高考志願的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6.6%的受訪者填報高考志願時和家長出現過分歧。
當父母與孩子意見不一緻時,該如何處理呢?這裡小編給大家一點建議:
1.改變觀念 平常心對待。有的父母認為“大學和專業決定了以後孩子從事什麼職業,甚至是未來的命運,所以必須要選好。”所以在孩子填報志願時強硬幹預,一定要讓孩子選擇自己認為“好”的大學和專業。殊不知,這樣的觀念早就需要改變了。
首先,大學和專業雖然與未來的職業有關系,但并不是絕對的對應關系,學了“冷門”的專業也不一定“找不到好工作”。
其次,社會、科技在飛速發展,今天看起來“好”的專業,也許以後就不受追捧了。也有可能現在看起來是“非主流”的專業,在5年、10年後成為“熱門”。
所以,父母要以平常心看待填報志願,孩子未來4年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決定其知識結構、思維方式等,但不能決定孩子的命運,無論學什麼,隻要努力,就有可能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2.家長要明确一點,填報志願過程中,孩子才是主體。
小編發現,孩子往往都很通情達理,反倒是一些父母“我說了算”的家長作風,讓本來是無話不說的母子、父女,在志願上交流得很少。
在和孩子意見不一緻時,家長一定要放低姿态,善于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耐心和孩子溝通,力争通過交流達成一緻意見。
3.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家長往往存在這個心理,那就是千方百計做通孩子的工作,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認可父母的看法。
說起來家長都知道,幫孩子選專業要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專長來考慮。可在實際填報志願時,家長心裡都有個小九九,希望孩子能聽自己的,并且認為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讓他少走彎路。天下哪個父母會害自己的孩子呢?但是過分的幹預是在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如果家長不試着改變自己的意願,而一味勉強孩子屈服,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即使孩子順從了家長的建議,按父母要求填報了志願,然而由于沒興趣,大學的學習便會缺乏主動性,還有可能影響學業。
4.即使家長考慮和選擇是正确的,也要以理服人,要讓孩子心悅誠服,如果孩子有一絲的想不通,都不要勉強,最後志願的“落筆權”要交給孩子。
當然,孩子的選擇也并非都是正确的,由于年齡、閱曆等原因,孩子的想法有時難免不切實際,這時家長也不要帶着情緒說教,而是要把自己的觀點清晰地表達出來供孩子參考,也可向專業人士咨詢。
家長千萬不能态度強硬,也不要背後搞“小動作”,比如偷偷修改了孩子的志願。在整個過程中,親子溝通得越充分越好,志願的填報也就越順暢。
5.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對志願無所謂,樂于聽從父母的安排,這時父母尤其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并給予适當的引導。作為家長,不是代替孩子作決定,更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尊重孩子,為孩子提供精神支持和信息幫助。
此外,參謀孩子志願時,父母雙方的意見要先達成一緻,否則孩子夾在中間更會茫然。
最後,我們還要說一句,上大學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理應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填報志願時家長要把握好參謀的角色,把最後的決策權留給孩子,畢竟他的人生要他自己來負責,這是誰也無法替代的事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