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零件圖的表面粗糙度
零件圖不僅要把零件的形狀和大小表達清楚,還需要對零件的材料、加工、檢驗、測量等提出必要的技術要求。用規定的代号、數字、文字等,表示零件在制造和檢驗過程中應達到的技術指标,稱為技術要求。技術要求的主要内容包括: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材料及熱處理等。這些内容凡有指定代号的,需用代号注寫在視圖上,無指定代号的則用文字說明,注寫在圖紙的空白處。
7.5. 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零件的表面,無論采用哪種方法加工,都不可能絕對光滑、平整,将其置于顯微鏡下觀察,都将呈現出不規則的高低不平的狀況,高起的部分稱為峰,低凹的部分稱為谷,這種表面上具有較小間距的峰谷所組成的微觀幾何形狀特性,稱為表面粗糙度,如圖7-34所示。這是由于加工零件時,刀具在零件表面上留下刀痕和切削時金屬的塑性變形等影響,使零件表面存在着間距較小的輪廓峰谷。
3. 表面粗糙度的高度評定參數
評定表面粗糙度的高度參數有:輪廓的算術平均偏差Ra、輪廓的最大高度Rz等。這裡隻介紹最常用的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其他内容可參閱國家标準。
輪廓的算術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樣長度l内,輪廓偏距y絕對值的算術平均值,如圖7-35。用公式可表示為:
Ra=
∣y(x)∣dx 或 Ra≈
∣yi∣
圖7-35 輪廓算術平均偏差
表面粗糙度的高度評定參數Ra的數值見表7-3。
表7-3 表面粗糙度Ra數值 μm
第1系列 第2系列 |
第1系列 第2系列 |
第1系列 第2系列 |
第1系列 第2系列 |
0.008 0.010 0.12 0.016 0.020 0.025 0.032 0.40 0.50 0.063 0.080 0.100 |
0.125 0.160 0.20 0.25 0.32 0.40 0.50 0.63 0.80 1.00 |
1.258 1.60 2.0 2.5 3.2 4.0 5.0 6.3 8.0 10.0 |
12.5 16.0 20 25 32 40 50 63 80 100 |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高度評定參數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的數值越大,表面越粗糙,零件表面質量越低,加工成本就越低;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的數值越小,表面越光滑,零件表面質量越高,加工成本就越高。因此,在滿足零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應合理選用表面粗糙度參數。
4. 表面粗糙度代号在圖樣上的标注
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畫法如圖7-36所示。對于Ra、Rz粗糙度高度參數,尤其選用Ra數值的為最多,标注Ra數值時省略Ra字樣,見表7-4。
圖7-36 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畫法
表7-4 表面粗糙度代号
在圖樣上标注表面粗糙度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同一零件圖中,每個表面一般隻标注一次表面粗糙度代号。
(2) 表面粗糙度代号的尖端必須從材料外指向材料表面。
(3) 表面粗糙度代号應标注在可見輪廓線、尺寸線、尺寸界線或引出線上,并且盡量标注在有關範圍附近,如圖7-3所示。
圖7-37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示例 圖7-38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4) 當表面粗糙度代号中,僅有高度參數值一項内容時,表面粗糙度代号和數字的方向應按圖7-38規則标注。
(5) 當零件表面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時,可将表面粗糙度代号統一标注在圖樣的右上角,如圖7-39所示。
圖7-39 相同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标注 圖7-40 不連續的同一表面、連續表面的标柱
當零件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不同時,可将使用最多的一種表面粗糙度代号統一标注在圖樣的右上角,并在代号的前面加上“其餘”二字,如圖7-37所示。
零件上連續表面、重複要素(如孔、齒、槽等)的表面和用細實線連接不連續的同一表面,其表面粗糙度代号隻注一次,如圖7-40所示。
圖7-41 同一表面不同要求的注法 圖7-42 螺紋、齒輪、鍵槽、倒角、圓角的注法
同一表面上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時,應用細實線畫出其分界線,并注出相應的表面粗糙度代号和尺寸,如圖7-41所示。
齒輪、螺紋、鍵槽等的工作表面和倒角、圓角的表面粗糙度代号可以簡化标注,如圖7-42所示。
5. 表面粗糙度的選用
表面粗糙度參數值的選用,應該既要滿足零件表面的功能要求,又要考慮經濟合理性。具體選用時,可參照已有的類似零件圖,用類比法确定。
選用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① 在滿足功用的前提下,盡量選用較大的表面粗糙度數值,以降低生産成本。
② 一般情況下,零件的接觸表面比非接觸表面的粗糙度參數值要小。
③ 受循環載荷的表面極易引起應力集中的表面,表面粗糙度參數值要小。
④ 配合性質相同,零件尺寸小的比尺寸大的表面粗糙度參數值要小;同一公差等級,小尺寸比大尺寸、軸比孔的表面粗糙度參數值要小。
⑤ 運動速度高、單位壓力大的磨擦表面比運動速度低,單位壓力小的磨擦表面的粗糙度參數值小。
⑥ 要求密封性、耐腐蝕的表面其粗糙度參數值要小。
表7-5列舉了表面粗糙度參數Ra值與加工方法的關系及其應用實例,可供選用時參考。
表7-5 表面粗糙度參數Ra值應用舉例
Ra |
表面特征 |
表面形狀 |
獲得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
應用舉例 |
100 |
粗糙 |
明顯可見的刀痕 |
鋸斷、粗車、粗銑、粗刨、鑽孔及用粗紋锉刀、粗砂輪等加工 |
管的端部斷面和其他半成品的表面、帶輪法蘭盤的結合面、軸的非接觸端面,倒角,鉚釘孔等。 |
50 |
可見的刀痕 | |||
25 |
微見的刀痕 | |||
12.5 |
半光 |
可見加工痕迹 |
拉制(鋼絲)、精車、精銑、粗鉸、粗鉸埋頭孔、粗剝刀加工、刮研 |
支架、箱體、離合器、帶輪螺釘孔、軸或孔的退刀槽、量闆、套筒等非配合面、齒輪非工作面、主軸的非接觸外表面,IT8-ITll級公差的結合面。 |
6.3 |
微見加工痕迹 | |||
3.2 |
看不見加工痕迹 | |||
1.6 |
光 |
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
精磨、金剛石車刀的精車、精鉸、拉制、剝刀加工 |
軸承的重要表面、齒輪輪齒的表面、普通車床導軌面、滾動軸承相配合的表面、機床導軌面、發動機曲軸、凸輪軸的工作面、活塞外表面等IT6-IT8級公差的結合面。 |
0.8 |
微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 |||
0.4 |
不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 |||
0.2 |
最光 |
暗光澤面 |
研磨加工 |
活塞銷和漲圈的表面、分氣凸輪、曲柄軸的軸頸、氣門及氣門座的支持表面、發動機氣缸内表面、儀器導軌表面、液壓傳動件工作面、滾動軸承的滾道、滾動體表面、儀器的測量表面、量塊的測量面等。 |
0.1 |
亮光澤面 | |||
0.05 |
鏡狀光澤面 | |||
0.025 |
霧狀鏡面 | |||
0.012 |
鏡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