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人吃椰子考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又到南方熱帶水果陸續集中上市時,北方居民又可嘗鮮了。
如果放在過去,甚至早些年,北方人想吃到南方水果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荔枝、龍眼、椰子、槟榔、香蕉……這些名貴水果在古代都是皇家貢品,一般人見都沒見過,更别說品嘗了。
(熱帶水果很豐富)
這一篇,先說說椰子。
在古代熱帶水果中,椰子以汁多出名,今人最愛飲用,如今超市裡擺滿了各種椰汁,雖然這些椰汁都标天然,不含防腐劑什麼的,實際沒有一個品種是天然的,都含添加物,經人工處理,價格卻比普通的果汁要貴出許多。但即便如此,人們還是喜歡喝,可見人們對椰子的喜愛程度。
(三國版圖)
據《三國志·吳書·士燮傳》記載:時任交阯太守的士燮,每年上市時節,都會派人專程進椰子到建業(今江蘇南京),讓孫權班一班吳國貴族嘗新。
從《三國志》記載來看,士燮進貢的土特産不少:“每遣使詣權,緻雜香細葛,辄以千數,明珠、大貝、流離、翡翠、玳瑁、犀、象之珍,奇物異果,蕉、邪、龍眼之屬,無歲不至。”
(南方猺人進貢名貴水果)
《三國志》所記士燮進貢品中的“邪”,就是椰子。又稱“胥邪”,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上林賦》中即謂:“留落胥邪,仁頻(槟榔)并闾。”
嵇含《南方草木狀》“椰樹”條稱,椰子“葉如栟榈,高六七丈,無枝條。其實大如寒瓜,外有粗皮,次有殼,圓而且堅。剖之有白膚,厚半寸,味似胡桃,而極肥美。有漿,飲之得醉。”
(椰子樹)
椰子過去有一俗名,叫“越王頭”,這裡面有一個典,與其名一樣,邪。東漢時,象林邑(位于越南中部)功曹之子區連自立為王,史稱“林邑王”,他派人殺了有宿怨的越王,将其頭顱挂到樹上,化成了椰子。
更玄的是,因為越王是喝醉酒時被殺,所以椰子“漿猶如酒”,“飲之得醉”。
這個故事在《南方草木狀》也有記載:椰子,“俗謂之越王頭,雲昔林邑王與越王有故怨,遣俠客刺得其首,懸之于樹,俄化為椰子。林邑王憤之,命剖以為飲器,南人至今效之。當刺時,越王大醉,故其漿猶如酒。”
(椰殼碗)
顯然林邑王越王生椰子,是一種附會,類似的傳說在中國海南也有,不過是越王換成“駱王”:海南島西部部落首領叫駱王,被仇家砍下頭顱,懸于樹上,于是駱王頭顱變成了堅硬的椰子,椰葉是駱王的頭發,樹幹是駱王的化身。
“越王頭”的傳說當然是不可信的。據《嶺表異錄》:椰子,“大如瓯盂,外有麄[cū]皮如大腹,次有硬殼。圓而且堅,厚二、三分。”并且提到椰子汁:“殼中有液數合如乳,亦可飲之。”
(椰殼堆碼在椰樹根部,遠看真像人頭)
不過,從《嶺表異錄》所記來看,古人對椰子的最有興趣的地方好像不在其汁,而頗青睐椰殼。北方人喜歡用之做成工藝品,放于家中,以顯不俗。“有圓如卵者,即截開一頭,砂石摩之。去其皺皮,其爛斑錦文,以白金裝之,以為水罐子,珍奇可愛。”
古人用椰殼來做飲器似乎是傳統。據《齊民要術》“椰”條,古人常用之來做碗或杯:“橫破之,可做椀,或微長如栝[guā]蒌子;縱破之,可為爵。”
(桃椰子)
《桂海虞衡志》中也提到:“(椰子)皮中子殼可為器,子中瓤白如玉,味美如牛乳。瓤中酒,新者極清芳,久則渾濁不堪飲。”
如何挑選椰子?古人也有經驗之談,海南人稱“不買椰衣隻買心”。清範端昂《粵中見聞·物部九》“椰”條中記述一妙招,一挑一個準:“凡揀椰子,以平搖之,聽其中水聲清亮,則其心大而甜,其肉厚;水聲濁則否。”
範端昂所記極是,大家去水果攤買椰子時可以照着試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