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密宗精美佛像

密宗精美佛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23:19:37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1

公元五、六世紀,密宗觀音信仰在印度就已經流行,後周時期,有關經典開始傳入中國。唐高宗、武周時期,漸趨發達的印度密教不斷随梵僧東來,密教圖像開始在兩京寺觀頻繁出現。中天竺高僧阿地瞿多(唐言無極高)于永徽二年(652年)譯出《陀羅尼集經》,密像壇法開始有軌可依,以後印度僧人包括玄奘、義淨在内的中國高僧都曾參加密教經書的翻譯工作,先後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永淳二年)、《十一面神咒心經》(顯慶年間)、《不空羂索神咒心經》(景龍年間)、《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經》、《如意輪陀羅尼經》、《不空羂索神咒真言經》等譯出的佛教經典,成為繪制密教圖像的依據。

玄宗開元年間三高士(即金剛智、不空、善無畏)來華,密教大行,密宗圖像開始廣泛流行起來。在西藏,觀音菩薩也為藏族同胞所尊崇,以各種形式的化身出現,成為西藏的保護神。觀音信仰的流行,不同的觀音圖象被一再繪制。松贊幹布迎請的世間尊觀音菩薩、十一面觀音菩薩,為觀音化現的西藏保護神。松贊幹布、DALAI等被認為是觀世音菩薩在西藏的化身,觀音信仰在藏傳佛教遍及的地區成為最為重要的佛教信仰。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2

按照密教佛教教義,密宗共分兩界,即金剛界和胎藏界。金剛界為依如始成之智德修正之果相,乃是依照佛内證之智而修成,其體堅固,故名,能破極微極細無明之惑。以大日如來為主尊。共分五部:蓮花部、金剛部、佛部、寶部、羯磨部(作業)。觀世音即蓮花部部主。

胎藏界為衆生本有之理性,由衆生本有之理德修具而成,本性清淨,藏内如孕子于胎,理體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故名,其心如蓮,以自證功德流出,毗盧遮那佛自心八葉華,有成佛性覺,本尊為大日如來,共分三部,佛部部主為大日如來,蓮花部主即為觀世音,金剛部主大智如來(破惑業苦三障),又分胎藏十三院,共安四百十四尊,胎藏九尊中西北維即為觀世音菩薩(又有白色觀音,為胎藏界曼陀羅觀音院之白色自在菩薩,淺黃色,左手持蓮花)。有關觀世音菩薩的造像等,便是以這一本體為依據而展開的,在密宗和藏傳佛教重,尤其如此。根據佛教六道輪回之說和密宗教義,共分六觀音,六觀音與六道之關系圖示如下: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3

大悲觀音(千手觀音)→地獄道

大慈觀音(聖觀音)→餓鬼道

師子無畏觀音(馬頭觀音)→畜生道

大光普照觀音(十一面觀音)→修羅道

天人丈夫觀音(準提觀音)→人道

大梵深遠觀音(如意輪觀音)→天道

大悲、大慈、獅子無畏、大光普照、天人丈夫、大梵深遠六尊觀音作為六道輪回的神主,能分别依次破除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的苦難,破除轉趨聖道的障礙,觀音救拔苦難的神聖功能,引起人們内心的極大共鳴,所以六觀音菩薩成為人們所廣為尊崇的對象,其圖像被一再繪制。尤其救拔地獄道的大悲觀音(千手觀音),尤為人們所尊崇。今根據散佚海外觀音菩薩圖像,先對涉及的有關觀世音菩薩的有關觀念,略作說明,作為對這批回華作品探讨的基礎。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4

1、千手千眼觀音

武德年間,中天竺婆羅門僧瞿多提婆攜帶千手千眼觀音的有關經典和圖像來到東土。以後智通、善無畏、不空等先後翻譯出有關經典,如《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信仰便在中土逐漸流行開來。《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言:

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衆生,作大利樂。我于其時始任初地,一時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時心歡喜,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衆生,則我即時身生千手千具足。發願己,時應身上千手千眼悉盡具足。

四十隻手總攝密教金剛界如來、金剛、摩尼、蓮花、羯磨五部,解除災難和增益的神聖法力。統攝宇宙大成。千手千眼觀音,為地獄道教主,以千手為特色,一般繪四十隻手代表千手,千手拔救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二十五有界的有情衆生。千手千眼觀音亦是六觀音之一,千手千眼觀音是我國極為常見的密宗觀音圖像,又名大悲觀音、大悲金剛,為地獄道教主。早在佛教傳入之前,我國就已經形成了各種鬼神觀念,對于死後進入非人間的鬼神世界有着本能的恐懼。随着佛教傳入的六道輪回觀念,對于面臨未知鬼神世界,更為恐懼、焦慮不安,尤其六道中的地獄道,更為恐怖、畏懼。佛教宣揚的地獄諸苦,令人毛骨悚然、心神駭懼。所以有人入寺參拜,見地獄變所描繪的地獄景象,毛立神駭,竟然改變自己所賴以養家糊口的職業。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5

2、大慈觀音(聖觀音)

餓鬼道衆生的救度者。

密宗稱聖觀音,天台宗稱大慈觀音。亦稱正觀音,聖觀自在。此尊法相為觀世音菩薩本身相,是觀音各種法相的總體代表,也可以說是觀音菩薩的正體标準像。觀音菩薩其他應化身,都是從正觀音形象演變的。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6

3、師子無畏觀音(馬頭觀音)

藏密一系中有關馬頭觀音的圖象則最為常見。藏密以為馬頭金剛是無量壽佛的忿怒身,以馬頭為頭飾,表示有大忿怒和威猛摧伏之勢,如寶馬一般馳騁四方和涉生死海,摧伏一切邪魔,啖食一切無明重障。馬頭金剛又稱馬頭觀音、馬頭明王、忿怒持明王、師子無畏觀音,六道之中的畜生道教主,為藏密胎藏界觀音院本尊,在藏地流傳極廣。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7

4、十一面觀音

(大光普照觀音)→修羅道。北周武帝時期,《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已經譯出,但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十一面觀音為密教六觀音之一,又名大光普照觀音,為修羅道教主,主管救拔修羅道衆生。十一面觀音或象征十一億諸佛,或象征菩薩神通法力無邊,可以随時救拔受苦一切有情衆生,或象征菩薩的十地修行法,而最後成正等正覺。

曾起四十八願,救拔衆生脫離地獄之苦,由于救不勝救,絕望二身體破裂為千片。首裂為十片,阿彌陀佛法力法力合為一體,加上彌陀自面為十一面。又說為佛三為一體而成十一面觀音。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8

5、準提觀音

天人丈夫觀音(準提觀音)→人道。準提觀音,金剛智所譯《佛說七俱胝佛母準提大明陀羅尼經》。三世諸佛之母之義,為密教觀音之一。又稱七俱胝佛母、天人丈夫觀音,六道中人道教主,通常為三眼十八臂。準提佛母的十八臂應十八不共法二生,十八不共法為如來之所以為如來的專有特質,準提觀音具有神聖的地位。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9

6、如意輪觀音:主救度天道衆生

也可以稱為大梵深遠觀音,而之所以名為“如意輪觀音”,主要是因其形象是左右手分持寶珠及輪寶。這種觀音,一般是六臂造型,并且各有不同的作用。右邊的第一手,主要是用于思維;第二手是用于持如意寶;第三手是持念珠。而左邊的第一手,則是按明山;第二手持蓮花,第三手是持寶輪。這六臂的功能,主要都是在于解除衆生的煩惱。如意輪尊者,即如意輪菩薩。以其手分别持如意寶珠和寶輪,故名如意輪,密号為持寶金剛。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10

引路菩薩

依據《觀無量壽佛經》所創造出來的觀世音菩薩像,觀世音成為來迎亡靈往生西方的接引菩薩。人道。世間尊在漢地的變體,蓮花手菩薩在人間行佛事的職能。手持蓮花的蓮花手菩薩在晚唐轉化為引路菩薩。漢地淨土尊。世間尊菩薩救人道,法金剛觀音(頭飾五佛冠),立姿,左手持蓮花,右手施與願印。冠飾法金剛像(觀音身形之一)。世間尊、蓮花手菩薩,同為阿彌陀佛的接引助手。劉宋畺良耶舍譯《佛說觀無量壽經》描述了接引菩薩的形象特征:

(觀音)臂如紅蓮花色,有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為璎珞,其璎珞中,普現一切諸莊嚴事,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花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猶如印文,一一畫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以此寶手接引衆生,名第十觀。

此類題材晚唐宋初十分流行。較早出現的引路菩薩為手持蓮花、冥幡。最後蓮花消失,而僅以冥幡象征死亡,接引亡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漢地引路菩薩的出現。松贊幹布迎請的世間尊觀音菩薩、十一面觀音菩薩,為觀音化現的西藏保護神。救人道,引路。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11

當然,救拔六道衆生。救六道的香王、水菩薩、空行觀音、如意輪觀音。救人道世間尊。法金剛可以代表無量光佛。漢地持蓮花觀音兩種樣式世間尊的引路菩薩,一為救六道的空行類觀音水月觀音。唐代依然再翻譯的《了本生死經》:

實無有法,譬如月輪去地四萬由旬,于全器中而有少水則現月像,而實不從彼謝至于全器少水中現,然有衆緣和合影現如是,不從此滅生于餘處,有業報相感因緣不阕故。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12

般若心經空性是水月觀音的主旨: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婆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色不異,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唯識學、《了本生死經》、《般若心經》。經典出處。思維相持蓮花觀音。八世紀末開始流行。除千手千眼觀音、十一面觀音等,六道衆生,不局限于六道中的某一道。如不空羂索觀世音,蓮花手菩薩等。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13

敦煌藏經洞不空羂索曼荼羅

1、不空羂索觀世音

作為《不空羂索咒心經》等,六觀音之一。胎藏界觀音院一尊菩薩,亦為金剛界曼荼羅中的本尊。有一面、三面、十面、十一面,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八臂、三十二臂等不同的形相。在所持法器種以羂索最為典型,羂索為鳥獸之毛編織而成,大抵取鳥獸之具以為佛、菩薩之道具,是攝取衆生的象征。以如此威猛的武器代表觀音慈愛,接住有情,不使遺漏,使其心願不空,故稱不空羂索觀音。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14

2、蓮花手菩薩

蓮花手菩薩是十一面觀世音人形變化的形态之一,屬于明妃,又稱白衣母菩薩,為阿彌陀佛所統轄的眷屬部衆。她依據阿彌陀佛的旨意創造衆生有情,有着神通變化之力,佛圓寂後又承擔宏法的重任。她也是龍族喜愛的神靈,蓮花手菩薩信仰在西藏極為流行。在佛教圖典裡,持蓮花菩薩有多種,不一定都是觀音菩薩。如東南方候補佛為蓮花手菩薩,毗盧遮那佛化身之一一稱蓮花手菩薩,胎藏界曼佗羅守門菩薩亦明蓮花手菩薩,等等,都部是觀音名号。但不指觀世音菩薩。

佛經所謂于釋迦牟尼佛滅度後彌勒佛出生前的四千年間,蓮花手菩薩、世間尊菩薩(觀音)來作人間佛事,救度六道中的人道衆生。這便是觀世音的稱号:蓮花手菩薩。在所有蓮花手菩薩像中,隻有頭冠中為無量光的才為觀音。有時蓮花手菩薩亦是定光佛的脅侍菩薩,也往往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繪為一組。唐義淨譯《香王菩薩陀羅尼經咒》,持蓮花手菩薩形像。圖像典型為蓮花手菩薩造型,救五道(六道)離苦。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15

水月觀音

一般認為與《華嚴經》所說補陀羅山的内容有關,也與《法華經》所宣揚的觀世音救助八難的水難等内容亦有關聯,希望能夠通過水月觀音消除災難而往生淨土極樂世界的願望。《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有關,中、晚唐時期(九世紀前期),水月觀音信仰開始流行,水月觀音的形象開始出現,五代以來,逐漸盛行于東土。

香王菩薩,義淨譯《香王菩薩陀羅尼咒經》身體特征與蓮花手菩薩相似,為觀音異形身相。救五道衆生,空行觀音與香王觀音一脈相承,空行觀音救六道,冠飾無量光佛,觀音除三障六道,救助衆生脫離生死輪回,往生極樂世界。漢藏兩地空行觀音、水月觀音的相似性。水月觀音為五代、兩宋流行的三十三觀音身相之一。空行觀音、水月觀音宣揚佛教空性思想。般若思想和唯識學說為背景的情形下的造像。以空為體,以水月比喻萬法唯識、性空如影之意。《妙法蓮花經》所造。以手扶膝,作思維相。另一類手持楊柳枝和淨瓶,灑甘露救衆生之意。手持蓮花的形象不見了,變化漢傳三十三觀音化身。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16

在有關觀音信仰中,除以上流行的六道觀音作為繪制觀音的經典依據外,尚有依據佛教經典流行的其他觀音圖象的出現,如白傘蓋佛母、佛頂尊勝母、二十一度母、白衣觀音、引路菩薩等,亦遺存為數不菲的觀音圖像,亦須對有關觀念略作梳理。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17

白傘蓋佛母

白傘蓋佛母是佛教佛頂尊中最偉大的女性尊神之一,為大日如來(毗盧遮那)或釋迦牟尼的化身,從佛頂中化現,傳統中作為佛智的象征,在藏傳佛教中是重要的女神之一,被稱為“千頭千手佛母”,因可以禳解各路妖魔帶來的災難及其護國、去病、除障、破災、降福功能而廣被尊崇。白傘蓋佛母根據密教佛教典籍不空所譯《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缽怛陀尼》以及藏傳佛教典籍《佛頂白傘蓋陀羅尼經》、《如來頂髻所出白傘蓋無能勝》等佛教經典所繪制的白傘蓋佛母(觀音)形象。八世紀初,白傘蓋佛母信仰由于漢譯密教經典的流行,就已經在漢地流行。以後随着藏傳佛教有關經典的流布,白傘蓋佛母信仰開始在藏傳佛教流布的地區流行,成為流行地區最為尊崇的佛教信仰之一。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18

佛頂尊勝母

最勝佛頂曼荼羅。以佛頂尊勝母為本尊的壇城畫。最勝佛頂菩薩是佛陀肉髻所化菩薩,亦是毗盧遮那佛的化身,功德助人長壽,三面八臂,白色身,主面額又白毫、三眼,頂冠安置毗佛化佛。右手第一手持蓮花,蓮花上安置紅身阿彌陀小化佛。壇城安排本尊佛頂尊勝母身像,頂冠有大日如來像,左右脅侍菩薩,左面為白身觀音菩薩,右面為藍身蓮花手菩薩。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19

度母

為聖救度母的簡稱,由觀音眼中淚水幻化而成,為觀音的變化身、觀音伴侶,相對于觀音神格中陽性之女性本質。屬于彌陀蓮花部。共有二十一位度母,根據色身不同,又分有綠度母、白度母、紅度母、藍度母、黃度母等,其中綠度母、白度母最受尊崇。綠度母最為常見,白度母次之。綠度母又稱救八難度母。據《度母本源記》:綠度母能夠救八種苦難。綠度母是大乘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女性神之一,是賢良和智慧的化身。綠度母常作為觀世音等諸佛菩薩的脅侍出現,也有以綠度母為主尊的單獨造像形式。在密教中又有藍度母、紅度母、忿怒身相之分。其忿怒身相作為明妃時,則常常對應禅定五佛。

白度母具備消災、健康、長壽、增長福德智慧、避免夭折和意外身亡的職能,與尊勝佛母、無量壽佛合稱長壽三尊。紅度母,又稱最勇度母、作明佛母,有二臂、四臂、六臂、八臂身相,二臂身相的紅度母稱清淨作明佛母或白作明佛母,四臂身相的紅度母則稱優填作明佛母、喜金剛業力作明佛母、劫作明佛母。作明佛母像往往作搭花箭欲射狀,其像年輕豐滿、情感豐蘊,據說生活不幸福的夫婦祈禱紅度母而往往能獲得幸福。藍度母(即獨髻母)作為綠度母的忿怒身相,是所有女神中最為怖畏和最有威德的一尊女神,即使聽到她的咒語即可獲得吉運和成功,破除一切魔障。

密宗精美佛像(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20

白衣觀音

早在597年前翻譯出的《陀羅尼雜集》中,就已經有身著白衣形象的觀世音菩薩出現,白衣觀音信仰依據密教系統發展而來,善無畏所譯《大毗盧遮那佛神變加持經》已經提到“白處尊”所處“發冠襲白帛”的觀音,因左手持開放蓮花,處于白蓮花中,被認為是蓮花部主(胎藏九尊中西北維即為又有白色觀世音觀音,為胎藏界曼陀羅觀音院之白色自在菩薩,淺黃色,左手持蓮花)。

不空所翻譯《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亦提到白衣觀音的形象,可說,在不空所處的時代,白衣觀音信仰九已經開始萌芽了。宋代以來頗為流行白衣觀音,為三十三觀音中第六尊,衣白衣坐白蓮花中。又白色表淳淨菩提心,白衣觀音為密教胎藏界觀音之一尊,蓮花部部母,能生諸佛,戴天發髻冠。白衣觀音單獨繪制,與密教盛行有極大關系。白衣觀音:主尊為白衣觀音或單獨繪制白衣觀音,比較晚,與密教盛行有極大關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