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内經靈樞54篇講解

内經靈樞54篇講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02:52:34

世間萬物,人是最寶貴的。寶命,珍惜生命的意思;全形,保全形體。寶命全形,即保養生命的意思,又稱攝生、養生。正如 《 素問 · 寶命全形論 》 說:“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本單元主要讨論 《 内經 》 的養生思想與方法。

一、原文導讀

【 原文 】101

【題解】《 素問 · 上古天真論論篇第一》上古,遠古時代。天真,張志聰注:“天己始生之真元也。”既先天之真氣。本篇論先天真氣在人體生長衰老和生殖功能盛衰過程中的作用,以及保養先天真氣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道理,故名“上古天真論”。

【提示】古今之人的不同壽命作對比,闡發了養生的重要意義;提出五種養生法則

【 校注 】 (1)法于陰陽:效法自然界寒暑往來的陰陽變化規律。法,效法

( 2 )和于術數:恰當地運用各種養生方法。和,調和,引申為恰當運用。術數,此指養生的方法,如導引、按跷、吐納等。

( 3)形與神俱:形神健全。姚止庵注:“形者神所依,神者形所根,神形相離,行屍而已。故惟知道者,為能形與神俱”。形,形體;神,精神。俱,範圍副詞,全也;一也。引申作健全、和諧。形神健全和諧,是健康的标志。

( 4 )天年:天賦年壽,即自然壽命。 《尚書》雲:“一日壽,百二十歲也。”本文謂百歲,亦其約數

( 5 )耗:嗜好,與前文“欲”義同。新校正雲:按 《 針灸甲乙經 》 “耗”作“好”。是林億等所見之 《 甲乙 》 作“好”,與今本不同。

(6 )不時禦神:謂不善于駕馭、使用精神,即妄耗神氣。時,善也;禦,用也。

( 7 )逆于生樂:違背生命之願望。《 中華大字典 》:樂,“願也”。

【 分析 】 一、養生的意義:遠古時代人們壽命之所以超過百歲,是因為他們懂得養生之道,能适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規律,掌握各種養生方法,保持形神和諧協調;而現在人之所以早衰,是因為不懂養生之道,醉酒行房,以緻精氣耗竭,真元匮乏。通過對比,回答了黃帝提出的問題,即人之壽命長短不在時世之異,而在人對養生的認識和态度的不同。

二、 養生法則:

1法于陰陽,即養生應效法自然界陰陽變化規律;

2和于術數,即恰當運用養生方法鍛煉身體;

3食飲有節制;

4起居作息有規律;

5勞作不違背常度。

隻有掌握了養生之道,保持形神和諧協調,才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些養生方法對今天養生保健仍有實踐價值。

三、形與神俱:

形神協調,是健康長壽的基本保證的觀點,反映了《内經》形神統一的

術思想。就生命體而主,形為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無神則形不可話,無形則神無以附,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離,離則為死,偕則為生,故形壯則神旺,形為精所成,積精可以全神;神旺則形壯,神能馭氣,煉氣可使體健。因此在診法上,形神并察,如破脫肉等形敗則死,而失神亦死;預測壽夭,形壯神旺者壽,體瘦神全者亦壽,而形存神亡者夭。

【 原文 】 102

【提示】闡發指導養生活動的兩大綱領

【 校注 】 ( 1 )虛邪賊風:泛指異常氣候和外來緻病因素。王冰注:“邪乘虛入,是謂虛邪;竊害中和,謂之賊風”。

( 2)恬淡虛無:思想閑靜,沒有雜念。恬恢,安靜淡泊的意思。虛無,心無雜念和妄想。

( 3 )任其服:着衣随便。任,随便。服,衣服。

(4 )德全不危:懂得修身養性之道,并身體力行之,即可免受内外邪氣的侵害。德,謂修養有得于心;全,全面實施養生之道。不危,不會有内外邪氣幹擾和侵害。

【 分析】

一、養生活動的兩大綱領

對外環境要“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對人本身要“恬快虛無,精神内守”,這是養生的基本原則。虛邪賊風,是外界的緻病因素,因時因地而異;情志失調、勞倦過度,是内傷緻病的因素,因人而别。因此,隻有既注意避免外邪的侵襲,又注意調攝精神,避免情志過激和精氣妄耗,才能保持真氣充盛,使疾病無從發生。故高世拭說:“外知所避,内得其守,病安從來”。

二、提出保養真氣的原則,重視精神情志的調攝。

《内經》反複強調保養真氣在養生中的主導作用,如本段有養神志以使“真氣從之”、“病安從來”,以及違逆養生“以從其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則半百而衰的論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也有順四時養生“以從其根”,否則“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的告誡等。分析《内經》養生的基本方法,無論養神志、調飲食,還是适起居、節勞逸,乃至運用術數養生,無不從充實真氣或暢達真氣運行立論,即使是“避虛邪”,也為達到“安其正”的目的,從而體現出《内經》養生學說以内因為主的辯證思想。後世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發明了許多健身術,如五禽戲、太極拳、武術、氣功等,都是通過自我鍛煉,來達到健康長壽目的。精神情志活動是由五髒所産生的,又能反作用于五髒,影響着生理活動,故《靈樞·本髒》說:“志意者,所以禦精神,收魂魄,适寒溫,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髒不受邪矣”。因而《内經》以調攝精神情志為養生第一要義,在多篇都有論述。本篇從避免過度的情志活動和保持精神守持于内兩方面,在方法上進行了概括,并為後世所遵循。

【 原文 】 103

【提示】論人生殖功能衰的過程及其規律

【 校注 】

(l)材力:精力,即生殖機能。

(2)天數:自然賦予人類的壽命數。

( 3)天癸至:天癸是腎氣充盛産生的促進生殖功能發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質。天,先天;癸,癸水。至,極也,此有充盛的意思。

( 4 )平均:充滿而均衡的意思。

( 5 )三陽脈衰于上:太陽、陽明、少陽脈氣衰減于上(頭面)部。因三陽脈皆起或止于面部,故雲衰于上。

( 6 )陰陽和:指男女堆合。一說指男女氣血陰陽調和。

( 7)五藏盛乃能寫:五髒精氣盛,腎乃能洩精。

【分析】 本節主要讨論了以下幾個問題:

1 .男女生長壯老的規律

根據原文精神,女子 7 一 14 歲,男子 8 一 16 歲,是生長發育期,主要表現為齒更發長,天癸發育日漸成熟,女子月事應時而下,男子開始有排精現象,具備了生育能力。女子 21 - 28 歲,男子 24 一 32 歲,是壯盛期,主要表現為智齒生出,牙齒生長齊全,筋骨堅強,體格壯盛,發長極。女子 35 一 49 歲,男子 40 一 64 歲,是衰老期,主要表現為陽明脈氣漸衰,面色逐漸憔悴,發枯白而開始脫落,天癸漸竭,形體衰老,精氣漸虧,逐步失去生殖能力。 《 内經 》 所揭示的男女生長壯老的變化過程,是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是經過長期的生活及醫療實踐觀察總結的結果。

2 .腎氣與生長發育和生殖的關系

人體在生長發育期,腎氣漸漸盛實;壯盛期,腎氣充盛已成穩定均衡趨勢;衰老期,腎氣漸衰。在腎氣充盛到一定階段所産生的“天癸”則是直接與生殖及性功能有關的物質。可見腎中精氣的盛衰與人體生長壯老過程直接相關,直接影響着人的生殖及性功能。誠如姚止庵雲:“男女之壯也,并始于腎氣之盛實,其後(當是“弱”字)也,亦由于腎氣之衰微。人之盛衰,皆本源于腎。”由此可見,人欲維護健康、延緩衰老必須以保養腎氣為首務。現代研究提示,補腎有助于提高機體免疫力,延緩衰老等。對年老有子的原因,按本篇的觀點,男子 64 歲、女子 49 歲,腎氣衰,天癸竭,即喪失生育能力,這是一般情況;但天壽過度、氣脈尚通、腎氣有餘的人,天癸未竭,亦可以有生育能力;更有對養生之道有深厚造詣的人,“能卻老而全形”,即使到了百歲,仍有生育能力,這是特殊情況。可見養生與長壽、與生育能力密切相關。

3 .關于“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寫”的理解

原文有二層意思,一是說明腎主藏精的功能,腎不僅藏先天之精,而且接受來自五髒六腑的後天之精;二是隻有當五髒精氣充盛,腎才能洩精。人體髒腑是一個整體,在生理上互相聯系,病理上互相影響。腎中精氣的盛衰與五髒六腑精氣的盛衰密切關聯,前節強調腎中精氣的盛衰與人體生長壯老及生殖機能密切相關,本節提示欲保腎氣又不可忽視五髒六腑之精的培育。 .

4.關于生殖功能盛衰過程以男八、女七為基數問題

此當是古人通過長期觀察總結出來經驗數,是符合實際的。至于理論解釋,注家之說不同,今引王冰注文以資參考:“老陽之數極于九,少陽之數次于七。女子為少陰之氣,故以少陽數偶之,明陰陽氣和,乃能生成其形體”。“老陰之數極于十,少陰之數次于八,男子為少陽之氣,故以少陰數合之。”

5.沖、任二脈與月經、胎孕關系,

為後世婦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如陳自明在《婦人大全良方》中說:“沖為血海,任為胞胎,二脈流通,則經月漸盈,應時而下。”因而沖、任二脈的盛衰對于婦女胎、産、經、帶的生理、病理至關重要,也是治療多種婦科病證的依據,如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理沖湯、安沖湯、固沖湯、溫沖湯,用于治療婦女 瘕經閉、經多、崩漏、不孕等,就是本着這一理論制定的

【 原文 】 104

【題解】 《 素問 · 四氣調神大論 》 四氣,指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生化作和規律。神,即人的精神意志活動。順應四時的生化作用和規律來調攝精神意志活動,稱為“四氣調神”。

篇内提出順應四時之氣調攝精神意志的方法,并從“從”、“逆”兩上方面反複論證順

應四時之氣調攝精神意志的必要性。誠如吳昆所說:“此篇言順于四時之氣調攝精神,亦上醫治未病也”。故以“四氣調神”名篇。

【提示】論述自然四時生長收藏的規律,提示人類要順從四時陰陽調神養生

【 校注 】 (1 )發陳:春季陽氣生發,萬物複蘇,植物萌生的大自然景象。發,生發,發散。陳,敷布、布陳。王冰注:“春陽上升,氣潛發散,生育庶物,陳其姿容,故日發陳也”。( 2 )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調攝人的精神情志,猶如保護萬物的生機,不可濫行殺伐,要多施與,少斂奪,多獎勵,少懲罰,向大自然施以愛心。

( 3)養生之道:保養春生之氣的規律。下文“養長之道”、“養收之道”、“養藏之道”皆仿此。

4)寒變:由于春季失于調攝,生長之氣不足所緻的寒性病變。吳崑注:“肝象木,旺于春,肝氣既傷,則夏火為木之子,無以受氣,故病生于夏而為寒變”。

(5)蕃秀:繁茂秀美。馬前注:“陽氣已盛,物蕃且秀,故氣象謂之蕃秀也”。

(6)使華英成秀:使人的精神飽滿,以适應夏氣成其秀美。

(7)痎瘧:泛指瘧疾。

(8)容平:秋季萬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長的自然景象。容,生态、相貌。(巧)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秋季風清勁急,萬物蕭條,山川清肅景淨。楊上善注:“天氣急者,風清氣涼也;地氣明者,山川景淨也”。

(9)飨洩:瀉出未消化的食物。又稱完谷不化的洩瀉。

(10)閉藏:冬季陽氣内伏,萬物潛藏的自然景象。

( 11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使神志内藏,安靜自若,如有隐私不能外洩,如獲心愛之物而竊喜。

( 12 )無洩皮膚,使氣亟奪:冬季不要使皮膚過多出汗,導緻陽氣頻繁耗傷。亟,頻數,屢次。

( 13 )痿厥:四肢軟弱無力而逆冷的病證。包括瘩證和厥證。

【 分析 】四時生長收藏的規律是春發陳,夏蕃秀,秋容平,冬閉藏。為了适應這些規律,保持身體健康,防止疾病發生,從生活起居和精神志兩個方成提出了春養生、夏養長 秋養收、冬養藏的養生之道。做到春使志生,夏使志無怒,秋令志安甯,冬使志藏。人類能順應四時陰陽變化調養精神情志和生活起居,則體健神旺,可以減少疾病發生。若違逆四時陰陽,則内傷相應五髒,并可能在下一季節發生病變。這一認識充分體現了中醫學“天人相應”整體觀思想及預防醫學思想,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 原文 】 105

【提示】順應四時養生的重要原則及預防思想

【 校注 】 ( 1)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人在春夏季節要順應自然界生長規律調養陽氣,在秋冬季節要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調養陰氣。養陽即養生養長,養陰即養收養藏。

( 2 )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人與萬物一樣在生長收藏的生命過程中運動不息。沉,隐沒,此指收藏。浮,與沉相對而言,此指生長。門,門徑,道路。

( 3 )内格:人體内在生理性能與自然界四時陰陽變化不相協調。王冰注:“格,拒也,謂内性格拒于天道也”。

【 分析 】 經文強調四時陰陽是“萬物之根本”,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從而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一順應四時養生的重要原則,列舉了違反四時之變的危害。“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作為養生的原則,是綜合前文春養生氣,夏養長氣,秋養收氣,冬養藏氣得出的結論。生長屬陽,收藏屬陰;春夏屬陽,故養生養長;秋冬屬陰,故養收養藏。對于“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後世醫家多有發揮,主要觀點有四:一、馬漪、高世拭等認為春夏順其生長之氣即養陽,秋冬順其收藏之氣即養陰。二、王冰認為養即制也。春夏陽盛,故宜食寒涼以制其亢陽;秋冬陰盛,故宜食溫熱以抑其盛陰。三、張介賓認為陽為陰之根,養春夏之陽是為了養秋冬之陰;陰為陽之基,養秋冬之陰是為了養春夏之陽。四、張志聰認為春夏陽盛于外而虛于内,故當養其内虛之陽;秋冬陰盛于外而虛于内,故當養其内虛之陰。上述各說,均從不同角度闡發了原文精神,擴大了養生防病的應用範圍。近人據此進一步提出許多新觀點,如春夏溫補陽氣、秋冬滋養陰液說;春夏調理心肝、秋冬調理肺腎說;以及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說等。後世所論均為養陽養陰的具體方法,而“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養生的原則,其内涵甚廣,當從衣、食、住、行、精神情志等方面,因人、因時、因地制宜,不可拘泥一法。經文最後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原則。中醫學的“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變兩個方面。反映了 《 内經 》 以預防為主的醫學思想,對養生保健、防病治病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數千年來一直有效地指導着中醫學的防治實踐。

【 原文 】 106

【題解】天年,即天賦之年壽,自然壽命。本篇論人體形成的基礎、生長衰老過程以及壽夭的原因,闡發了人的先天禀賦強弱、神氣盛衰,而決定能否盡終天年的理論,故篇名“天年”。

【提示】人之始生的物質基礎及人體生命形成過程

【 校注 】

( l )以母為基,以父為循:指人體胚胎的形成,以母血做基礎,父精做遮蔽與捍衛,陰陽互用,促使其發育成長。即胚胎由父精母血結合産生。循,《說文》:“闌檻也。”此引申為護衛解。

( 2 )肌肉解利:肌肉分理間隙滑潤、,氣道通暢。 ( 3 )氣以度行:氣血運行速度與呼吸次數保持一定的比例。楊上善注:“呼吸定息,氣行六寸,以循度數,日夜百刻

( 4 )使道:此指鼻孔。楊上善注:“使道,謂是鼻孔使氣之道”。一說指人中溝。馬注:“使道者,水溝也。俗雲人中。”一般指後說。

( 5 )基牆高以方:泛指面部骨骼、肌肉(頰側、耳門處)方正、豐滿。基牆,張介賓注:“基牆,指面部而言。骨骼為基,蕃蔽為牆。”蕃蔽, 《靈樞 · 五色 》 :“蕃者頰側也,蔽者,耳門也。”

( 6 )三部三裡起:顔面上(額角)、中(鼻頭)、下(下領)三部骨骼高起,肌肉豐滿。三部,即三裡。

【分析】

1.“以母為基,以父為循”的先天禀賦理論。認為人體胚胎是父精母血的結晶。父精為陽,母血為陰,陰為基,陽為用,陰陽交感,胚胎形成并開始發育,至髒腑齊全、營衛氣血調和暢行、神氣藏舍于心,魂魄畢具,可稱為人,脫離母體而降生。

2.神在生命過程中的重要性.“神氣舍心……乃成為人”、“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應聯系有關篇論予以全面、深刻的理解。影響人類生命壽夭的基本因素,有先天察賦,也有後天形成,既有内在機理,也有外在體征。為疾病防治、優生優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診治信息。

3.先天禀賦決定人的壽命期限。先天條件,張介賓謂之“天定”,徐大椿謂之“定分”。本段就先天禀賦強壯而緻長壽的機理作了闡發,其基本 先天發育良好,髒腑功能健全,營衛氣血運行和暢,抗病能力強,“各如其常,故能長久”。其中“呼吸微徐,氣以度行”涉及肺主治節,對于髒腑功能乃至精神活動有一定影響,此既決定于肺的先天發育基礎,又與後天氣息調攝有關。

4.頭面形态的長壽特征。附本篇外,《靈樞》還有五閱 五使、五色等篇可資參考。頭面形态是先天發育情況的标志。方面大耳,五官端正,說明發育良好;反之,顔面狹小,頭部畸形,五官不正,是先天發育不良的表現。發育是否良好,是決定能否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這是古人經過長期觀察之後獲得的認識,是有着客觀依據而合乎科學的結論,不應與預言窮通禍福的“相面術”等同看待。

【 原文 】 107

【提示】論述出生後的生命曆程及其規律

【校注】 ( l )走、趨、步: 《 釋名 》 日:“徐行日步,疾行日趨,疾趨日走”。

【分析】 本段以 10 歲為一個階段,論述了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規律,描述了各階段與髒腑精氣神變化相應的外部表現及特征,說明了中壽而盡的原因。文中還指出衰老過程中,各髒腑功能是按五行相生之序依次衰退的,說明各髒腑功能衰退有早有晚,其意義有待深人研究。論述人體各階段變化以精、氣、神的盛衰變化為基礎。人的生命源于先天之精,精能化氣生神,是生命活動的基礎,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後世将其概括為人身“三寶”。精、氣、神雖源于先天,但必須受後天的滋養培育,才能不斷化生,不斷充盛,維持生命活動。因此,調養精、氣、神,也成為養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内經》 中以年齡論生命規律者凡三段:《素問·上古天真論》 以女七男八為度,從腎氣盛衰立論,重點闡釋人類生殖機能盛衰表現和機理;本節則不分男女以 10 歲為階段、五髒盛衰為标準,認識生長壯老已完整的生命過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則從年四十開始論至年六十,告誡人們不知“七損八益”不能調陰陽、節剛柔,是早衰的關鍵。三者都以先天精氣立論,故可互相發明。

本段所述生命過程各階段的生理特點,為臨床各科的形成及其基本診治原則,奠定了理

論基礎。從出生至十佘歲,生機勃勃,發育迅速而生理功能尚末完善,故兒科病證,先天發育不良外,多外感、傷食,易虛易實,發展迅速,必須及時診治,當瀉則瀉,當補則補,在切。人生四十歲後,生長發育盛極而衰,乃生命過程中盛衰轉折階段,不僅生機開始衰退,

而且以往所受的病理損傷也由隐伏而顯現出來,新舊疾患,虛實夾雜,因此,内科病證的診

治,需要詳查病困,,分清主次,循序多法處理。五六十歲,人體機進一步衰退,不僅表現為明顯的老态,而且因虛生實,濁物積聚,形成虛實夾雜、标本互制狀态,慢性病多,病程長,并易感外邪,故老年虛證的診治,以虛為本,攻邪不忘固本,補正不忘疏導;

貴在調理,治養結合。

小結

1 .論述上古之人健康長壽的道理及後世之人半百而衰的原因;男八女七各階段生長發育、生殖機能成熟旺盛衰竭的表現及其與腎中精氣盛衰、沖任諧調之關系;提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快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内守” , “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等養生原則和方法。揭示補益腎中精氣延緩衰老的意義。

2 .闡述四時陰陽變化規律、自然界氣象物象特征,養生當順應四時陰陽消長,調節精神情志,指出逆四時陰陽的危害性;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指導思想;強調“治未病”的重要性。

3 .指出人之始生的物質基礎是父精母血;神的概念及其對生命的重要意義;人之壽夭的原因和表現;以 10 歲為階段的生命過程以及各年齡段的生理标志,體現髒腑精氣神對生命的意義。

内經靈樞54篇講解(内經選讀寶命全形)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