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曆史康熙有沒有微服私訪

曆史康熙有沒有微服私訪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06:03:41

很多人都聽過評書《康熙私訪》,看過電視連續劇《康熙微服私訪記》,其中如《八寶粥記》、《犁頭記》、《銅鼎記》、《紫砂記》等一個個精彩故事,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康熙皇帝帶着感人的平民情節,深入社會基層,訪貧問苦,匡扶正義,鏟除貪官,懲治豪強等做法,看了讓人着實感動。在萬惡的封建社會能有這樣的英明皇帝,真是社會之幸,吾民之福,大清國之驕傲也。可惜,這些都是假的。康熙皇帝不僅沒有微服私訪,相反,他還明确反對這種“非徒無益,亦且有妨大體”的做法,表現了一個封建皇帝很難得的可貴見識。

曆史康熙有沒有微服私訪(康熙為什麼要微服私訪)1

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8歲繼位,14歲親政,直到69歲在暢春園病死,在位長達61年。他每天的活動在《清聖祖實錄》有詳細記載,可是他沒有一天微服私訪,甚至連悄悄出行也極少有過。對于微服私訪,他曾公開表示反對。康熙五十六年三月庚申(1717年4月16日),他谕示大學士、學士及九卿等高級官員:“朕嘗觀書,見……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開創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耳。此等事,朕斷不行。舉國臣民,以及仆隸,未有不識朕者,非徒無益,亦且有妨大體。況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也。”

康熙在講這番話的時候,已是63歲年紀,身體也不怎麼健康,過了5年多點兒就去世了,不必懷疑說了這話又再變卦。他反對微服私訪的谕旨是可信的。

康熙皇帝既然沒有微服私訪,為什麼能制造出這麼多有鼻子有眼的“私訪”故事呢?說來也并非無緣無故,主要有一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曆史康熙有沒有微服私訪(康熙為什麼要微服私訪)2

一是康熙頻繁出巡,為私訪故事提供了豐厚的素材。根據《清史稿》記載:康熙親政以後,按捺不住少年好奇之心,當年五月就到京師郊區轉悠了一圈。康熙十年,他又以祭陵的名義駕臨沈陽,從此拉開了多次出巡的大幕。其後分别以體察民情,查看邊事,視察水利,祭奠祖陵,涉獵行圍,參與佛事等種種名義,六下江南,三巡北邊,四上五台山,二十多次巡視塞外,至于在京畿視察的次數,尚未計算在内。直到他去世的前兩年,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四月,還以66歲的高齡巡視熱河。每次出巡,都是前呼後擁,浩浩蕩蕩,他在當時知名度,絲毫不亞于現今的各類明星。比如他在揚州巡視,發生因為觀看皇帝而踩死人的現象,山東歡迎他的人數達到“數十萬人”,康熙要想私訪談何容易?

當然,康熙也有輕裝簡從的時候。康熙二十六年大早,皇帝“素服步行,祈雨于天壇”。所謂“素服”,也就是沒有穿戴皇帝的禮服,但也絕不挑會穿一般人的服裝,因為是求老天爺辦事,必須放下皇帝架子,所以不得不“素服步行”。後世文人抓住這種機會,充分加以豐富想象,杜撰了所謂康熙“私訪”的故事

曆史康熙有沒有微服私訪(康熙為什麼要微服私訪)3

二是亂世思念英主,時勢呼喚皇帝“微服私訪”。康熙是滿清貴族入關後的第二個皇帝,史書說他“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環宇一統,雖日守成,實同開創焉。”以其為始乾隆繼之,祖孫倆人共同開創了有名的“康幹盛世”。可是,到了乾隆後期,盛世的光環暗淡。至道光中期,已是内憂外患,國事日非。後來的幾個皇帝,如同“黃鼠狼生老鼠”,一窩不如一窩。人民群衆自然懷念昔日的“康幹盛世”,盼望當今皇帝也像康熙爺一樣勤政愛民,深入基層,了解百姓,振興國家,再造一個什麼盛世。他們知道,這種良好的願望,既不會依靠上疏勸谏求得實現,也不可能指望權臣變為現實,但是,有一點可以做到,就是希冀借助前輩皇帝的形象,刺激一下當今聖上,能夠有所作為。于是,一些文人開始在康熙外出方面尋找靈感。凡是他到過的地方就給他編造一些故事。如:山西五台山的“康熙私訪誤會‘字王’”;山東臨清的“康熙三上碧雲樓”;濟南的“大明湖的蛤蟆不會叫”;江蘇宿遷的“康熙賜匾興福寺”;揚州的“皇帝題詩蜜香居”等,真是臨文不諱,應有盡有。盡管這些故事美好逼真,但是,無一不是向壁虛構,并非康熙真實的“私訪”經曆。

曆史康熙有沒有微服私訪(康熙為什麼要微服私訪)4

三是《永慶升平》的傳播,使“康熙私訪”廣為人知。鹹豐、光緒年間,出現了長篇評書《永慶升平》,開始為評書藝人姜振名演說,聽衆反響平平。後來吳輔庭、哈輔源師兄弟接着說,并因此在京城成名。光緒十七年(1891年),通州人郭廣瑞看好這部書的市場,根據哈輔源的稿本“錄成四卷”,“增删改補”為“百數回”(實為97回)評書。第二年由北京寶文堂刊行,仍名《永慶升平》。過了兩年,又有貪夢道人續演為100回,因而該書又有前、後傳之分。經過多個說書藝人的演說,康熙“微服私訪”的事迹廣為傳播。其後,又有人改編成京劇上演,影響越來越大。改編後的《永慶升平》,集中展示了康熙皇帝的優秀事迹。該書以清王朝如何剿滅“天地會”、“八卦教”起義為主要線索,通過康熙巧扮巡行、微服私訪之類的行動,體現了這位“一代英主”如何體恤民衆,維護朝廷,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等,極力宣揚康熙皇帝的無比“聖明”,贊揚了大清國曾經有過的太平盛世,引起人們無限回味和向往。該書情節曲折,人物鮮活,語言生動,效果感人。特别是在叙述的過程中,接縫鬥榫,不留痕迹,成功塑造了一個善于“私訪”的可愛皇帝,達到了以假亂真、真假難辨的效果。再加上京劇舞台有聲有色的宣傳,康熙“微服私訪”的故事流傳更加廣泛,影響更加巨大。但是,不管這些故事編織的如何巧妙動人,效果多麼良好,都明顯違背了康熙反對“微服私訪”的主張,這是英明的康熙皇帝生前萬萬沒有想到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