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諸子登岘山》是一首吊古傷今的詩。所謂吊古,是憑吊岘首山的羊公碑。作者登上岘首山,見到羊公碑,自然會想到羊祜。由吊古而傷今,不由感歎起自己的身世來。
《與諸子登岘山》
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迹,我輩複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注釋】
1、代謝:交替,交換
2、勝迹:名勝古迹
3、魚梁:魚梁洲,在襄陽附近
4、夢澤:就是雲夢澤
【賞析】
岘山位于湖北襄陽城區以南,背靠巍巍的大荊山,東臨漢水,與一水之隔的鹿門山形成東西對峙,俨如扼守在江漢平原北部的兩扇大門,雄踞一方。三千裡漢水,流到這裡被岘山迎頭一擋,拐出了一個大的急轉彎。岘山美石不斷被沖進漢水,在魚梁洲形成第一大卵石灘。
岘山作為一座曆史文化名山,到處是名勝古迹。登臨岘山山頂往南看去,楚皇城,宋玉故裡曆曆在目。朝東觀望,夾魚梁洲與孟浩然的隐居地鹿門山隔漢水相望,向北遠眺,古鄧國和關羽水淹七軍遺迹盡收眼底。注目西去,則是孔明古隆中躬耕之地。而山上尤以羊祜的堕淚碑著名。據記載羊祜鎮守荊襄,常登岘山,曾歎江山永存,而人多湮沒無聞。羊祜去世後,百姓感念他的德政,立碑于岘山,望其碑者無不落淚。孟浩然與友人登上這座名山,吊古傷今,感慨不已。
首聯“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人類社會總是在發展變化着,長江後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這是不可逆轉的自然法則。過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會成為過去,古往今來,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永在無情地流逝。首聯兩句憑空落筆,似不着題,卻流露出詩人的心事茫茫、無限惆怅,飽含着深深的滄桑之感。
颔聯接着寫江山留下名勝古迹,我輩今日登臨,與前兩句相照應,登臨見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派嚴冬的蕭條景象。最後兩句扣實,見羊祜“堕淚碑”而淚下沾襟,一個“尚”字,包含了複雜的内容,既體現了羊公碑經曆歲月而今屹立的感慨,又包含了對自己至今無所作為,死後難免湮沒無聞的傷感,十分有力。
整首詩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以平淡深遠見長。清朝人沈德潛評孟浩然是“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