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天,我們買下了300盒方便面、300根火腿腸,并把4個裝滿開水的大水桶,費盡心思地搬運到虹橋火車站外。那裡,聚集着大量即将離滬的滞留者。
昨晚在雨中,在520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當場沖泡這300盒方便面一一送給滞留者。雖然目光所至,很多滞留者都疲憊、無奈、甚至有一點點傷心,但我們依舊想對每一個即将離開上海的人說:謝謝你們來過上海!
A
虹橋火車站外有大量滞留者。這個信息,我是從優秀的攝影記者、同事孫中欽處知道的。
17日夜,他從威海路的報社出發,一路騎着共享單車,到虹橋火車站外。當晚,孫中欽拍攝的這個視頻,成為短視頻平台上的爆款。
看了這個視頻,我心頭一驚,連忙了解詳情。原來,上海疫情封禁兩月,許多被困者急于返鄉。他們在走出小區之後,即想方設法向虹橋火車站移動。
到達火車站,這些人經曆了漫長的路途。上海的公共交通尚未開放,要麼步行,要麼騎共享單車。所以,有人騎車,從臨港騎到火車站。有人步行,從楊浦走到虹橋。
然而,到了火車站,還隻是第一步。由于每天離開上海的列車有限,而火車站是閉環管理,沒票不得入内。所以,很多人又陷入了搶票的困境。搶不到票,就隻能露宿在站外。據說,露宿超過一周的,大有人在。
更讓我感到揪心的是,孫中欽介紹,站外無處買水,買食物。這也是為什麼,他的視頻中,那位外地好心人送出的盒飯,這麼受歡迎了。可惜的是,現場有300多名滞留者,而好心人隻能送出四五十份盒飯。好心人說:“盡自己的力量,能幫多少幫多少。”而我卻想到,剩下的那些滞留者,他們怎麼辦……
B
我最先想到的,也是送盒飯。
因為是給滞留者吃的,我還盤算了一下菜品。至少要三菜。大葷是排骨或大肉,小葷是青椒肉絲或鹹菜肉絲,素菜是青菜。飯要多一點,所以應該是飯一盒,菜一盒,同時菜要鹹一點。考慮到搬運不便,湯可以免了,但要附一小瓶礦泉水。
我拿着這份菜單,和我認識的所有餐廳從業者打電話,這才知道自己有點想多了。很多餐廳員工都還沒到位。正式開張的,根本沒有餘力。一位老闆對我說,按照我這個标準,他最多隻能做50客!
我還想過,送面包和礦泉水。不過孫中欽說,現場比較冷,又時常下雨,最好能夠讓滞留者吃一口熱的。
那,要麼送泡面?
我給全國勞模張國樑打去了電話,他也贊同送泡面。而且,“現場要有熱水沖泡,讓滞留者吃一口熱的!”
張國樑說,建議把活動時間,定在5月20日。一來,這個日子特殊。二來,天氣預報當天晚上有雨。三來,他當天正好是出小區配藥,可以一起參加!
那還有什麼可說的,上吧。
C
我開始了瘋狂的電話聯系。
泡面和火腿腸,好找。但我有一個要求,不能是臨近保質期的。最終,在浦東一家超市訂到了。
車輛,不太好找,但也不麻煩。孫中欽本來就要去現場采訪,我們可以乘坐采訪車前往。而要把泡面和熱水,從浦東送到浦西,那就要找一輛有通行證的車輛。我給幾個朋友打了電話,最後川沙的陳良先生,很爽快地提供了一輛拆掉座位的依維柯,并派了駕駛員。
最難搞定的,居然是熱水。我最初的設想,是搜集20隻熱水瓶,帶到現場。用完熱水後,再到附近接熱水,循環往複。于是,我請晚報資深記者金志剛,幫忙協調,有無可能從虹橋火車站内“借水”。虹橋火車站的工作人員很熱情,非常願意提供幫助。隻是疫情期間,火車站是閉環管理,出入多有不便。
随後,我在虹橋火車站周邊10分鐘車程處,尋找“借水點”。一家維修廠的老闆願意提供幫助,但人無法出小區。另一個加油站也願意提供幫助,但卻沒有提供足夠熱水的能力。
最終我想到,許多公司裡常備有開水桶。如果可以的話,索性就借開水桶,裝滿熱水運過去。思路一打開,問題就容易解決。幾個電話之後,我借到4個開水桶。兩個35升,兩個40升。其中,兩個40升的水桶,由川沙的華輝先生提供。而且,小華還幫助在自家企業内燒開水,并裝滿水桶。
華輝,就是上次我買了3000斤蔬菜,送到9家養老院時,那個幫忙送菜并不收費的90後。
D
一切就緒。
520這一天下午4時30分,我們幾個可以外出的人員,在虹橋火車站滞留者聚集的地方集合。現場支開小桌子,擺好垃圾袋後,大家簡單地分了分工——
小華負責拆方便面外包裝,并協調熱水進度;
陳良先生的駕駛員負責沖泡;
我負責剪開火腿腸的外包裝,并按人頭分配泡面;
張國樑、孫中欽和熱心的晚報張師傅,一起維持現場秩序,避免人員聚集……
我們相約,除非對方願意,不要問滞留者是哪裡人,不要問他們“是不是還回來”,不要問他們“怎麼來的火車站”。如果可以,對每一個人都說上一句:謝謝你們來過上海!
說幾個我難忘的鏡頭吧。
有人拆開方便面包裝,直接往嘴裡幹咽。等我們提醒他有熱水時,一塊面餅已經下肚了。他,中年,應該是個有故事的人。
有人問:我不餓,給我一杯水好嗎?我們連忙遞過去一瓶礦泉水,他摸索出幾粒藥,一口灌下。
有人說,孩子在樹下讀書,我泡兩碗面,帶過去好嗎?
有人在路對面的鐵絲網外,走不過來,我們連忙幫他泡上一碗,送了過去。
有人說,我不要火腿腸,想吃兩碗面,一碗辣的,一碗不辣的。可以嗎?
一個西安的小夥子,穿着紅色志願服,幫忙撿拾地上的垃圾。我們幫他泡上一碗面,他深深地喝了一口湯,說:“這是我在這裡8天8夜,喝到的第一口熱湯。之前,我都是用礦泉水泡面。”
寫下上面這些故事時,我是強忍着淚水的。
E
當然,更多的是“謝謝”。
其實,聽到這麼多“謝謝”,我倒是有點不自在。疫情兩個月,普通上海人的生活,大家都感同身受,遑論這些滞留的人?一碗熱泡面,沒有辦法彌補萬分之一。
一個湖南小妹說,上海很好的,要不是疫情……她哽咽了。
讓我覺得非常、非常、非常開心的,是在我們發泡面期間,一個來自寶山的飯店老闆,也到現場免費發放盒飯。一問,這個姓牛的老闆,也是看到孫中欽的那個爆款視頻,覺得四、五十份盒飯不夠,才趕來的。
牛老闆這人,能處!中午300份盒飯,晚上300份盒飯。他還說,要号召同行一起來做這件事情,“可以讓離開上海的人,感受到最後一點溫暖”。
牛老闆,向您緻敬!
回到我們的“泡面攤”。300盒泡面,說多不多,分發也用了兩個多小時。到了最後幾盒泡面時,4大桶的熱水都幾乎用完了。于是剩下的幾個滞留者,大家相互“勻了一下”,保證每個人的泡面碗裡,都有一點熱水……
我們把車上所有的方便面、所有的礦泉水都送出之後,依舊有滞留者問:能給我一根火腿腸嗎?
F
有人問,你們是哪個部門的?
我們回答,我們是普通的上海市民。
于是,這個人就說了一番話。雖然他講得很克制,但我們聽得,也很尴尬。過去的兩個月,大家都經曆了一段難以言說的日子。
回程的路上,孫中欽說了一句:不知道明天,後天,這些滞留者,還能不能吃上一碗熱泡面!
這句話觸動了我,着急地把這一篇文章寫出來。
我不知道,在520這個特殊的雨夜,虹橋火車站外,有多少滞留者在淋雨受凍。
我也不知道,在疫情之下,在上海的某個角落,有多少普通人,正在忍受着常人難以忍受的煎熬。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幫助滞留者,幫助在上海疫情中,遭遇困難的人。就像張國樑對我說的——
能幫一把,幫一把。
能幫一個,幫一個。
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但經曆了“送菜”和“送泡面”,我就知道,上海這座城市,絕不冰冷。人人都散發一點熱能,就能驅趕寒冬。
520,愛上海!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