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複旦教授陳平簡介

複旦教授陳平簡介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29 22:36:08

複旦教授陳平簡介?12月1日至7日是全國第二個憲法宣傳周12月1日,陝西省憲法宣傳周主場活動暨陝西省"十大法治人物"頒獎典禮在西安舉行,西北政法大學汪世榮教授獲評2019年陝西省"十大法治人物"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莊長興,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牛一兵,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宏賢出席,并為獲獎人員頒發了證書和獎杯此次活動标志着陝西省憲法宣傳周系列宣傳活動正式拉開帷幕,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複旦教授陳平簡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複旦教授陳平簡介(從甘肅34)1

複旦教授陳平簡介

12月1日至7日是全國第二個憲法宣傳周。12月1日,陝西省憲法宣傳周主場活動暨陝西省"十大法治人物"頒獎典禮在西安舉行,西北政法大學汪世榮教授獲評2019年陝西省"十大法治人物"。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莊長興,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牛一兵,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宏賢出席,并為獲獎人員頒發了證書和獎杯。此次活動标志着陝西省憲法宣傳周系列宣傳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汪世榮,現任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校長助理、中華法系與法治文明研究院院長、楓橋經驗與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法律史學科首席專家,首屆長安學者,中國法律史學會第八、第九屆執行會長,中國法學會診所法律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西安市法學會唐律研究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革命根據地法律史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結緣司法 職業奠基

1984年,一個青澀的瘦高男生從甘肅偏遠農村考到位于西安的西北政法學院(現西北政法大學),在這裡一口氣讀了七年。本科三年級時,他積極參加教師和學生組成的"法律服務中心",開始接觸司法實踐。柳青在《創業史》中寫道:"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要緊處隻有一兩處。"對汪世榮來說,這重要的一步來自本科三年級時撰寫的小論文被老師仔細批改,并鼓勵他向三個班級的同學分享。這件事為他後來考研究生選擇法制史專業起到很大的鼓勵作用。1990年,讀研究生三年級時,法律史學家方克勤教授帶他一起給本科生上課,水到渠成地把他對專業的興趣變成自己堅守一生的職業選擇。汪世榮談到:"選擇教學崗位,選擇韋伯所說的'以學術為志業',離不開老師們的精心教誨,是他們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充滿了深切的敬意和發自内心的認同。"汪世榮創造了西北政法學院校史上四個第一:1991年,他考取著名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張晉藩教授的博士生,成為西北政法學院由本科至博士連讀的第一人;1994年7月,在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受母校邀請回校任教,又成為當時西北地區高校引進的第一個法學博士;五年後他32歲時,成為學校從講師直接晉升為教授的第一人;2015年2月,他主持申報并擔任首席專家的課題"法治文化的傳統資源及其創造性轉化"成為學校首次獲得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項目

2017年汪世榮教授在西北政法大學80年校慶典禮上發言

紮根傳統 立足當代

近30年來,汪世榮的研究軌迹從古代司法走向當代司法,研究聚焦基層司法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1990年代中期,他同時出版《中國古代判詞研究》、《中國古代判例研究》兩本個人專著。随後,他相繼研究了判例和中國司法制度改革,陝甘甯邊區高等法院、紫陽縣司法檔案,人民調解的"福田模式",陝甘甯邊區人民檢察制度,馬錫五法治思想。汪世榮在深厚的傳統法研究基礎上,接續西北政法大學革命根據地法制研究的紅色傳統,立足當代實踐,探索"楓橋經驗""人民調解"等中國話語的最新實踐。

2017年汪世榮教授赴浙江諸暨調研"楓橋經驗"項目

基層實踐 成果豐碩

"實踐出真知",這是汪世榮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教二十五年來,汪世榮始終埋頭苦幹,潛心鑽研,砥砺前行。他始終知道自己的研究應與中國實際問題相結合,為當今中國法治的發展獻計獻策。所以他撲下身來,潛心整理司法和社會治理檔案,長期堅持深入基層進行實地調研。

2017年汪世榮教授帶領碩士研究生在富平法院淡村法庭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汪世榮研究"楓橋經驗"始于2005年,那時他擔任校科研處處長,受諸暨市人民政府委托主持橫向科研合作項目《"楓橋經驗"與法制建設》。他科研的特點就是紮實,強調田野調查和檔案文獻相結合。2008年他主編的專著《"楓橋經驗":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本書印刷1萬多冊,很快售磬,成為"楓橋經驗"研究領域引證最多的專著,他是國内最早将"楓橋經驗"概括總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經驗"的學者。2018年10月,由他擔任首席專家的陝西省"三秦學者"西北政法大學基層社會法律治理研究創新團隊,通過紮實、深入、長期持續的調研,在法律出版社推出"楓橋經驗"系列研究三本專著:《"楓橋經驗":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實證研究》、《人民調解的"楓橋經驗"》、《"楓橋經驗":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第2版)》。三本書在全國政法系統受到重視,被"楓橋經驗"陳列館悉數收藏、展出。汪世榮教授還是全國第一個在權威期刊《中國法學》發表"楓橋經驗"主題論文的學者,該論文被新華文摘2019年第7期法學欄目全文轉載。最高人民法院對他的工作予以高度評價:"長期以來對于弘揚'楓橋經驗'、創新社會治理有着深厚研究,做出了重大理論貢獻。……是'楓橋經驗'專題調研的倡議者、工作落實的實踐者、成果應用的推動者,對于加強'楓橋經驗'理論研究深度、拓展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廣度作出了突出貢獻,成效顯著。"

知行合一 建言獻策

汪世榮一直遵循的理念是"知行合一",他認為"研究者不是旁觀者,研究者應當是參與者,是社會的建設者和學術的推動者。"2017年5月,汪世榮入選中央政法委"雙千計劃",挂職擔任最高人民法院司改辦副主任,分管基層法院的指導工作。他關于人民調解的意見和建議被司法部在人民調解制度改革中吸納,他也被司法部遴選為第二批全國人民調解專家。在最高人民法院挂職之後,汪世榮依托司改辦平台,開始謀劃把研究優勢轉化成工作優勢的方法。挂職期間,汪世榮被委派參與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國僑聯《關于涉僑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建設的試點意見》的讨論、制定及試點效果的調研等工作,他先後赴浙江、福建、山西、安徽等省進行關于涉僑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的調研,調研報告得到周強院長、李少平副院長的批示肯定。他和同事共同完成第六巡回法庭綜合司法改革調研、甯夏自治區、青海省民族法庭建設、内蒙古自治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等調研。特别是2017年底,經汪世榮倡議,最高人民法院領導批準,2018年1月初,由他帶隊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改辦調研組赴浙江諸暨市專題調研了新時代人民法院傳承創新"楓橋經驗"。調研結束後,汪世榮主筆完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傳承創新"楓橋經驗"調研的報告》,報告經過周強院長等院領導批示,提交給中央政法委。

2017年12月汪世榮教授在最高法院挂職期間參加司法改革專題調研課題成果彙報會

2018年,作為中國法學會《"楓橋經驗"理論總結和經驗提升》重大項目課題組成員,汪世榮參與了中國法學會的調研活動,參與完成《"楓橋經驗"的理論構建》一書,他主持的中國法學會重大項目部級委托課題《"楓橋經驗":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實證研究》,受到中國法學會肯定。

除此外,汪世榮還指導了全國大量基層政法單位的工作,如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人民法院,通過源頭治理,提高了一審服判率,優化了資源配置,精簡了普通案件法官參與人數,集中力量解決重大疑難案件,提高了司法審判效率。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汪世榮先後榮獲了 "全國優秀教師"、"第二屆陝西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陝西省優秀教師"、"第二屆陝西省優秀中青年法學家"等榮譽稱号。他始終認為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核心使命,如何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對學生有助益的教師一直是汪世榮的職業追求。為此,他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增強自我知識儲備,力求成為一名"傳道受業解惑"的優秀師者,從而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在課堂上,汪世榮教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他特别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經常采取互動問答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方法,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汪世榮教授給本科生授課

汪世榮重視教學和科研團隊建設,經常和青年教師交流,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鼓勵青年教師身體力行,積極參與、推動學校事業改革發展。他倡導并主持西北政法大學的"診所式"法律教育,構建的診所式教育"西北模式"享譽全國,他出版有《有效的法學實踐教育》等法學教育專著和十餘篇教改論文。他開展融貫知識、能力和職業倫理的法科研究生實踐教學、依托"楓橋經驗"研究,面向基層社會治理實踐,培養高素質法科研究生。近年來,他主持的團隊相繼獲得2014年陝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17年陝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19年校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汪世榮教授榮獲"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号

生活中的汪世榮教授一直有散步的習慣,他堅持每天晚飯後散步一小時,這個運動習慣他已經堅持了30年,這保證他有充沛的體力和清醒的思維。他認為,人生亦如散步,每一步都要自己踏踏實實去走。他也希望學生能夠腳踏實地,從今天做起,從自己做起,從每件具體的事情做起,千裡之行積于跬步,隻有認真走好每一步,為以後打下堅實的基礎,成功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

關注"西北政法大學"頭條号,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資料來源:西北政法大學新聞網、西北政法大學官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