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結構是什麼

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結構是什麼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0-01 16:47:40

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結構是什麼?答案及提示問題探讨,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結構是什麼?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結構是什麼(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二群落的結構答案)1

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結構是什麼

答案及提示

問題探讨

稻田中生活着多種底栖動物,如大臍圓扇螺、中國圓田螺、蘇氏尾鰓蚓、羽搖蚊的幼蟲等,在稲田中飼養中華絨螯蟹(俗稱“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動物和雜草,底栖動物和雜草都會減少。同時,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動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長。

讨論

1. 河蟹與底栖動物(如螺類)的關系是怎樣的?

答案:河蟹捕食底栖動物,它們之間存在捕食關系;河蟹和某些底栖動物可能還會捕食水中的浮遊生物,因此河蟹與底栖動物的種間關系可能還包括種間競争。

2. 提高河蟹的種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動物種群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提示:本題有一定開放性。河蟹的種群密度增大,會使很多生物種群的數量發生變化。河蟹會吃掉更多的底栖動物和雜草,導緻底栖動物等的數量減少;河蟹的爬行活動對田泥有松動作用,可以改善田泥的土壤肥力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長,可能會引起以水稻為食物的其他動物的數量增加。

有研究表明,養蟹稻田底栖動物的種類數、密度和多樣性均低于常規稻田,且放蟹密度越大,降低得越明顯。為保護底栖動物的多樣性,可以在稻田中增加河蟹餌料的投喂量。

旁欄思考題

你能舉例說出你所在地區的常見群落中占優勢的物種嗎?

提示: 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對附近的森林、草地、池塘等生物群落展開調查,舉例說出群落中占優勢的物種。

思考•讨論1

讨論

1. 紅尾鸲和鹟的種間競争對兩個種群的分布有什麼影響?

答案:紅尾鸲和鹟的食性比較相似,種間競争導緻兩個種群的分布範圍縮小,甚至錯開。

2. 資料2說明捕食、種間競争在群落中是怎樣相互聯系的?

提示:海星與藤壺、贻貝、帽貝和石鼈四種動物存在捕食關系,後四種動物以水中的浮遊生物、腐殖質等為食,彼此存在種間競争關系;自然狀态下,這五種生物可以共存,但在人為去除捕食者一一海星之後,藤壺、始貝、帽貝和石鼈之間主要是種間競争。且占優勢的物種随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

由此可見,捕食會影響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種之間種間競争的強弱,進而調節物種的種群密度。

3. 除了種間關系,還有哪些影響群落的因素呢?

答案:影響群落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除種間關系外,生物因素還有種内競争等;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照、溫度、水、無機鹽等。

想像空間

你能想象一下某個森林群落通過自然選擇形成分層結構的大緻過程嗎?

提示:首先,要明白自然選擇的要意是什麼。其次,要明白森林群落經垂直分層後,其中的植物種群在資源和空間的分配上有什麼變化。由此想象出通過自然選擇,不同形态結構的植物在森林群落的空間分布上呈現垂直分層現象。

思考•讨論2

讨論

1.這4種鳥選擇覓食生境的策略有哪些異同?哪一種鳥覓食生境的範圍更寬?

答案:綠翅鴨和鶴鹬選擇覓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兩者均選擇生境1和生境3,并以生境1為主,不選擇生境2;綠頭鴨主要選擇生境1;青腳鹬在3個生境中都出現,在生境3出現的概率高于前兩處。

青腳鹬的覓食生境範圍更寬。

2. 如果兩種鳥的覓食生境一樣,生态位就完全一樣嗎?

答案:不一定。綠翅鴨和鶴鹬選擇的覓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種類有較大差異,占用的資源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也不一樣。

3. 任選一種鳥,分析它的食性,從覓食的角度,與它有競争關系的鳥類有哪些?

提示:以綠翅鴨為例,綠翅鴨以小堅果為主要食物,還吃莖類、螺類、貝類等,綠頭鴨也是,二者存在明顯的種間競争關系;綠翅鴨與鶴鹬、青腳鹬也有種間競争關系,因為它們都捕食螺類,綠翅鴨和鶴鹬都吃貝類。

4. 任選一種鳥,從覓食生境、種間關系等多個方面綜合描述這種鳥類的生态位。

提示:描述鳥類的生态位,通常需要考慮它們的覓食生境、栖息地、食物及與其他物種的種間關系等。以青腳鹬為例,它們的覓食生境包括低潮鹽沼一光灘帶、海三棱藨草帶及海堤内魚塘一蘆葦區;以草屑、螺類、甲殼類為食;青腳鹬與鶴鹬存在明顯的種間競争,因為它們都以草屑和螺類為主要食物,青腳鹬與綠翅鴨、綠頭鴨也存在種間競争,因為它們都捕食螺類,青腳鹬和綠頭鴨還捕食甲殼類。

思維訓練

某湖泊中生活着鲈魚和短吻鳄,短吻鳄會捕食鲈魚,而鲈魚又是人們喜愛的美味。當地居民為了提高這種鲈魚的産量而大量捕殺短吻鳄。在短吻鳄被捕殺兒乎絕迹之後,鲈魚的産量卻沒有增加。調查表明湖中鲈魚的種群數雖竟然比原來還下降了。追溯原因,有人提出了以下可能:

A. 氣候變化造成鲈魚的食物短缺;

B. 短吻鳄捕食的另一種魚以鲈魚為食;

C. 捕殺短吻鳄前鲈魚的種群已經衰退;

D. 人類主要捕撈鲈魚幼齡魚造成種群衰退。

以上四種解釋都有道理嗎。你認為哪種是最可能的原因?作出推測後,應該怎樣進一步判别?

本題具有定開放性,應鼓勵學生大嘗試作答,隻要答案符合邏輯和科學性都應該給予鼓勵。

提示:該題提出的四種解釋,都有一定道理。鲈魚種群數量下降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僅根據所給信息判斷,B說法是最可能的原因。這是因為,湖泊中一般生活有多種生物、各個種群之間存在複雜的種間關系和相互作用,短吻鳄是頂級捕食者,捕食多種魚類和其他動物,鲈魚則以小魚、蝦、貝類浮遊動物等為食。當短吻鳄幾近消失時,被它捕食的動物數量可能會增長,進而影響原本比較穩定的落結構,最終影響鲈魚的種群數量。

作出推測後,應深人調查該湖泊中的物種組成及其相互關系。尤其是與短吻鳄、鲈魚存在緊密聯系的物種,看看它們的種群數量發生了哪些變化,從而作出進一步的判别。要判斷A、B、D的解釋是否合理,也需要做更多調查。例如,調查湖泊所在地是否發生了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對湖泊中的生物帶來了哪些影響,人類對鲈魚的捕撈情況是怎樣的,等等。

練習與應用

一、概念檢測

1. 長白山北坡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嶽桦林和高山凍原。針闊混交林中的喬木層有紅松、紅皮雲杉、白桦等多種植物,在林冠層生活着小杜鵑、大杜鵑、黑枕黃鵬等鳥類。判斷下列表述是否合理,

(1)針闊混交林中的紅松和紅皮雲杉存在種間競争的關系。 (√)

(2)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不同的森林類型,是群落的垂直結構。 (×)

(3)小杜鵑主要生活在林冠層,這是小杜鵑的生态位。 (×)

2. 某棄耕農田中的植物種類40年間的變化情況見下表。下列有關該地群落變化的叙述,錯誤的是 (C)

A. 物種豐富度趨于增加

B. 群落對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C. 物種豐富度呈現“S”形增長

D. 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發生了變化

3. 河蟹是雜食性動物,以魚、蝦、螺、蚌、 水生昆蟲和水草等為食,它們喜歡潛伏在水草或底泥中。在生産實踐中,人們不會将河蟹與食性和它相似的青魚混養。為什麼?

提示:青魚與河蟹的食性相似,生态位有所重疊,如果放在一起混養,在食物和空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二者的種間競争關系強烈,不利于各自種群數量的增加。

二、拓展應用

1. 《詩經•小雅•小宛》寫道:“螟蛉有子,蜾蠃負之。”古人以為蜾蠃不産子,因此捕捉“螟蛉” 當作“義子”來養育。南北朝時期,醫學家陶弘景發現,蜾蠃把螟蛉銜回窩中,用尾上的毒針刺入螟蛉體内,并在其身上産卵。所以, 他認為螟蛉不是“義子”,而是蜾蠃幼蟲的食物。這兩種生物存在怎樣的種間關系?

答案:捕食。提示 廣義的捕食包括植食、肉食、拟寄生等。拟寄生的特點為總是導緻寄主死亡,這與寄生有本質區别。

2. 在群落形成的過程中,如果兩個物種的生态位相似,你認為這兩個物種的發展将是什麼結果?

提示:本題具有一定開放性。兩個物種發展的結果可能有多種,隻要符合邏輯和科學性即可。

兩個物種的生态位相似,在空間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它們必然存在種間競争。種間竟争可能會使二者的生态位發生分化,結果為它們仍然共存于同一個群落中;也可能為一方消失,另一方留存下來。

3. 捕食者在獵殺獵物時,場面比較血腥,這往往會讓人認為捕食者很殘忍。有的地方曾經為了保護某些食草動物而人為消滅捕食者,但結果卻事與願違。請從群落中物種之間的相互關系, 以及這種關系是如何形成的等角度,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義。

提示:捕食者往往捕食個體數量多的物種,這樣就會避免出現一種或少數幾種生物在生态系統中占絕對優勢的局面,為其他物種的生存騰出空間,因此,捕食者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種的豐富度,并使多個生物種群的數量維持在一定範圍内。

同時,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個體,客觀上起到促進被捕食者種群發展的作用;捕食者與被捕食者還表現出協同進化。

探究與實踐

讨論

1. 在班級内交流各自的研究報告,比較研究結果,就發現的問題進行讨論。

答案:略。

2. 如果要調查水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應如何研究?

答案:主要是取樣方式、取樣對象、取樣設備等要進行改進。取樣時要考慮定點、定量等因素。定點就是要選取有代表性的地點取樣;定量就是每次取樣的數量(如一瓶、一網等)要相同。根據調查的水中小動物種類的不同,選取的取樣設備也不同,如用網兜、瓶子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