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溫州特産每日一推--溫州鴨舌

溫州特産每日一推--溫州鴨舌

旅遊 更新时间:2024-11-14 07:24:05

溫州特産每日一推--溫州鴨舌(溫州特産每日一推--溫州鴨舌)1

【簡介】

溫州鴨舌是一道浙江溫州著名的漢族小吃,屬于涼菜,鴨舌是鹵的,風至半幹,在口中細嚼,韌性十足,頗為耐嚼。溫州人稱鴨舌為“鴨賺”,而不稱鴨舌。在溫州話中舌發音和賺錢發音相近。所以鴨舌溫州話中為“鴨賺”。

【曆史文化】

溫州的瓯江浩浩蕩蕩入海,其源頭在龍泉。龍泉進入雁蕩山,叫楠溪江,一溪清流,繞山悠悠流淌。瓯菜的源流,也是十分的長,有許多的菜名用的是古漢語。不過,“鴨賺”是當代的,據說其興起的時間大約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

溫州是一個水城,有瓯江,緊鄰大海。即便山中,也是水系發達,曾成就過謝靈運,一任永嘉知府,開了中國山水詩之先,溫州便也是鴨子的天堂。

水城是有鴨子的,大規模養鴨以後,溫州的副食加工業崛起,有名牌“鮮八裡”,分解了鴨子,鴨舌成了一道名菜。我在溫州吃過好幾頓鴨舌,它是一道涼菜,鴨舌是鹵的,風至半幹,在口中細嚼,韌性十足,頗為耐嚼。然而,我卻是在網上遇到溫州人南方朔,他告訴我,溫州人叫“鴨賺”,不稱鴨舌。這情況很嚴重,我沒想到會産生如此重大的失誤,因為,我向以熟知溫州自居的,此便穿幫了。

說的是,溫州話中,舌的發音居然同虧,這麼說,吃鴨舌就是吃鴨虧,每一個汗孔裡都布滿商業細胞的溫州人,便不樂意“吃鴨虧”,索性就改了,叫“鴨賺”,請客也就成了“吃鴨賺”了。至于豬舌,則照例叫“口賺”,隻有人的舌名不變。“鴨賺”和“口賺”,這樣的菜名的确可以反映溫州人的性格,不好聽,不順耳,最關鍵的是不吉利,那麼就改掉它,叫“賺”還不行嗎?

溫州人做實業和做貿易皆走在前沿,他們對于細節的把握登峰造極。溫州人除了把鴨舌改叫“鴨賺”,他們在其他方面也是出語驚人的。比如溫州人要政府幹事,就直通通地說:拿人錢财,予人消災。意思是,你政府收了我們的稅了,你就得給我們解決問題。近幾年,在浙江省的經濟排名,溫州市已經落在甯波之後,這與諸多溫州商人不滿溫州投資環境遷往上海有關。溫州商人覺得在上海投資,章子一次性就蓋完了,在溫州還麻煩得要死,于是紛紛遷往上海,這也逼得溫州政府來了一次“效能革命”,就是要提高服務效率。

從一碟鴨舌看“鴨賺”,或許可以看出溫州人的思路,原來諧音有“虧”麼,改個名叫“賺”好了,此中也是可以獲得樂子的。近幾年大衆餐桌上多了一道涼菜——鴨舌。此菜顔色醬紫,香氣撲鼻,味道醇厚甜美,實為一道佐酒之極品。

小小鴨舌,長不過寸,重不過兩,誰會重視其經濟價值?有些人還嫌髒、嫌麻煩一扔了之。但現在這樣單獨剔出來一加工,居然價格不菲,市場價1公斤在160元至200元左右,而在宴會餐桌,價格更高,十幾個舌頭、50克不到要賣20多元,合着要兩元錢一個。

一問此菜出處,來自市場經濟的鼻祖——溫州,不由感慨,或許中國也隻有溫州這樣重商的地方才會考慮以“棄之不惜”的鴨舌賺大錢。

溫州鴨舌說明需求是可以創造的,價值是可以創造的。在此菜出現之前,很多人對它是不屑一顧的,恰恰精明的溫州人把它單獨弄了出來,經過精心鹵制,成為美食。

從溫州鴨舌可以看出,分工越細、越專業化,創造的價值越大。去市場看一看,連頭帶舌,連毛帶皮,1隻鴨子也就賣個20塊錢左右,與鴨舌一比,差距實是天差地别。可以說,小小的鴨舌比全鴨創造了更多的附加值。

事實上,以前我們很多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由于追求“大而全”,結果被許多“小而精”的民營企業打敗,這一點與溫州鴨舌有異曲同工之味。

浙江經濟以塊狀經濟著稱,“一縣一品”“一鎮一品”甚至“一村一品”,以專業協作[1] 來支撐起了一個個大産業。分工明确的産業集群推動浙江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有經濟學家稱其為“小狗經濟”,小狗分工明确,集體協作,最後把猛獸打敗。調查統計顯示,浙江省“塊狀經濟”工業産值規模當前已經超過18000億元人民币,占浙江全部工業總産值的近61%。

在浙江,大量企業就是靠做一顆顆螺絲、賣一枚枚紐扣來賺大錢的。比如現在全國最大的炊具制造商蘇泊爾(23.91,0.01,0.04%),就是從給别人造高壓鍋配件起家的。甚至連新疆羊肉串所用的竹簽,也是大量從義烏小商品市場批發出去的。一位商販告訴記者,這樣一根竹簽,開始的時候可以賣到1分錢,當今1分錢可以買10根,就算這樣,憑借批發量大,還是有錢賺。

“不以善小而不為”,溫州鴨舌正說明了這個道理,精明的溫州人又給我們上了一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