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肇慶市一共有多少種方言

肇慶市一共有多少種方言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1-05 03:31:17

[廣東方言]每日一講:肇慶市本地原居民方言介紹,肇慶人你們都還會說家鄉話嗎?

肇慶,古稱端州,廣東省地級市。肇慶是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廣佛肇經濟圈”、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9年10月,全市戶籍總人口為450.15萬人,常住人口418.71萬人.

肇慶市一共有多少種方言(肇慶市本地方言詳情)1

《肇慶年鑒》2016年肇慶人口語言 2016 年末,肇慶市戶籍人口444.17 萬人,其中男性230.58 萬人、女性213.59 萬人。肇慶市主要流行粵方言和 客家方言。粵方言,又稱廣州方言、 廣府話(俗稱白話),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廣府片,分布端州區、鼎 湖區、高要區;第二部分是羅廣片(又 稱勾漏片),分布四會市、廣甯縣、 德慶縣、封開縣、懷集縣和肇慶高新 區。全市總人口 90% 以上使用粵方言, 但各地又有地方色彩,在語意、詞彙 等方面存在差異,如懷集縣就有“上 坊話”與“下坊話”之分。客家方言, 全市約 35萬多人使用,以四會市最多, 約有15 萬多人。 懷集、 封開 2 縣部 分人使用少數民族語言壯語及标語。 使用壯語的主要居住在懷集縣西北部 的下帥壯族瑤族鄉和中洲鎮的部分村 莊, 大約有 7000 多人, 屬壯語北部方言,因與操粵語的漢族同胞交往密 切,故又與壯語北部方言有所區别。《肇慶市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第一部肇慶市地方志,于1984年11月始修,1996年第一次出版。

肇慶市一共有多少種方言(肇慶市本地方言詳情)2

《肇慶市志》第三章 語言 謠諺本市世居群衆所操的語言,有粵語、客家話、閩語、壯語、标語。其中粵語、客家話、閩語屬漢語方言,壯語、标語屬少數民族語言。在曆史上曾有人群操瑤語,如懷集下帥的瑤族居民。但随着和漢族居民來往的密切等原因,瑤語在此人群中現在僅個别年老者能說隻字半句,其餘均能流利使用粵語。近數十年,随着一些人因工作需要而遷入本市,故于市鎮上,有人操不同于上述任一方言的語言,如北方話。

本市操粵語(俗稱白話)的居民最多,占全市總人口之90%餘,分布于肇慶城區、高要、新興、羅定、雲浮、郁南、德慶、封開、懷集、廣甯、四會等縣(市)。

本市操客家話者計40餘萬人,各縣(市、區)都有分布,其中四會縣最衆為12萬餘人,雲浮次之近10萬,最少者為懷集約2500餘人。在羅定、雲浮稱客家話為涯話,在新興叫做洎子話。本市操客家話群體,絕大部分居于山區,各群體間語音上或詞彙上存有差異,在雲浮有“大涯話”“小涯話”之分,四會縣部分客家話發音及聲調已與廣州話混合。大多數操客家話者也會操粵語,成為一個雙語群體。這是在以粵語為主要通用語區内,客家話長期與粵語接觸使然。以下僅以羅定客家話,雲浮大涯話為代表記述肇慶客家話。

本市操閩語的群體,集中分布于郁南縣連灘的東西兩壩,以及羅定縣的太平、羅平、船步和雲浮市富林鎮的寨塘等地,約2.3萬人。所操閩語屬閩南方言,當地人稱之為“福佬話”。“福”指福建。操閩語者所居周圍均是粵語群體,故其所居實為“小小的方言島”。正緣此故,郁南連灘操閩語者也會講粵語,成為一個操閩粵雙語的群體。

本市操壯語者,主要居處于懷集的下帥和中洲的一些村寨,約6000餘人。下帥與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的上帥、小三江相連,其壯語(中洲亦然)與連山的壯語基本相同,同屬壯語北部方言。據其民間傳說和壯語群衆的族譜家譜記載,其中不少人的祖輩乃幾百年前自連山移遷至此的,其與連山壯胞一樣都自稱為“tsung”(壯)。他們日常與操粵語的漢胞交往多,受粵語影響頗深,且其中大部分人能流利使用粵語,故下帥壯語與壯語北部方言存有明顯差異。

本市操标語的群體,約20萬人,主要分布于懷集的詩洞、永固、橋頭鎮和梁村、大崗鎮的一些村寨以及封開的七星、金裝、長安鎮的一些村寨,其中封開七星鎮操标語者乃百數十年前自懷集詩洞遷徙至。從地理上看,懷集和封開的标語群體所處中間雖有黨山阻隔,但仍可說是基本連成一片的。他們自稱“peu■”或“piau■”。以往,與其相鄰者稱之為“豹”,如在懷集有“大崗豹”“梁村豹”之名。傳謂,“豹”乃“講話粗野”或“混雜”之意。幾年前,有關專家學者調查懷集此一語言時,以為“豹”有蔑稱意,然“PEU”音和普通話“标”音相近, 提出建議并得各級人民政府贊成,遂改為今稱。《四會縣志》第一節 語 系本縣民間語言主要是操四會話、廣州話、客家話。四會話是土人曆來使用的語言,有地方特色(詳見本章第二節),廣州話是曆代外來人員帶入。由于四會話與廣州話的發音接近,因而民間統稱為“白話”。主要分布在四會鎮、清塘、大沙、下茆、龍灣、江谷、鄧村、羅源、威整等鎮的全部或部分鄉村,共有22萬多人,占全縣總人口的60%左右。本縣客家話與傳統的客家話同一語系。由于受“白話”的影響,發音和聲調,與傳統的客家話有變異。主要分布在地豆、迳口、石狗、江林、清塘等鎮,全縣講客家話的有686條村莊,共有15萬多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7%。此外,還有與高要縣毗鄰的柑榄、姚沙等管理區的一些村民講高要話,與廣甯縣毗鄰的黃田、威整等鎮的一些村民帶有廣甯口音。這些話均屬粵語系。《廣甯縣志》第二章 方 言廣甯境内流行的方言有廣甯白話和廣甯客家話,但主要是廣甯白話。1989年在本縣 487177人中,說廣甯白話的438689人,占全縣總人口的90.05%;說廣甯客家話的46038人,占9.45%;說其他話的(含廣州話、普通話等)2450人,占0.5%。廣甯客家話在聲、韻、調諸方面都與興甯、梅縣客家話相仿,但在詞彙的用法方面則略有差異。說廣甯客家話的人則多居住在較邊遠、偏僻的山區。廣東的客家人多源于我國中原一帶,廣甯客家人大部分直接或間接由興梅、粵東一帶遷來,說的自然是客家話。他們來到時,地理環境優越,生産條件較好的地方已為别人所有,隻好到邊遠山區安家落戶,開荒墾殖,經過世代繁衍,長期與白話區的接觸交往,逐漸形成今天的廣甯客家話。《封開縣志》第三十六篇第一章 概述封開縣境内的方言有粵語、客家話,還有标話。第一節 漢語方言概述封開縣境的漢語方言主要是粵語(即“白話”)。講客家話的人數不多(大約數千人),較為集中在南部的幾個鄉鎮(如江川、平鳳、七星、漁澇等部分鄉村),他們大都遷來時間不長,與梅縣客家話差别不大,完全可以通話。白話是這一地區主要通行的方言,其内部差異較大,這與該地區的曆史建置有關。封開曆史上曾為兩個縣的轄區,南部地區為封川縣轄地,治所在今封川鎮;北部地區是開建縣領地,治所在今南豐鎮。現封開境内的兩種主要的粵方言即分别分布于這兩個地區,南部地區以羅董話為代表(原縣城封川鎮的白話受接近廣州音的江口音的影響,已失去了許多特色.故以較有特色的羅董話為代表方言),其分布區域與原封川縣所轄的範圍基本一緻;北部地區以原開建縣城南豐鎮為代表方言,分布範圍與原開建縣的轄區也是一緻的。

《高要市情讀本》 第一節 二大民系的方言特征

高要有兩種方言,一種是高要白話,一種是客家話。前者屬粵語中的廣府片,後者屬客家方言。

高要白話:高要白話的地理分布有幾個小區,每個小區的腔調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大灣、小湘、筍圍、祿步、樂城、水南、新橋、白諸、蓮塘、活道以及廣利、永安、沙浦等鎮居民的腔調與高要白話大緻相同,差别不大,而金渡、白土、回龍、蚬崗的大部分居民的口音地方色彩較濃。被稱之為“白土話”、“回龍話”。金利鎮和蚬崗鎮的一部分地方,靠近珠江三角洲,居民的口音接近三水、南海、順德三縣居民的口音,被稱之為“金利話”。

客家方言:小湘鎮西北部的山區、九坑山區、北嶺山邊沿以及其他一些山村,還流行客家話。其中水南鎮講客家話的居民約占全鎮總人口的80%,約有1萬人以上。祿步鎮、樂城鎮、河台鎮等講客家話的人也很多。全縣講客家話的人數約有4~5萬人。由于長期的住地遷移和同粵方言接觸,縣内的客家話與梅縣的客家話已有差異。但作為一種客家方言,其基本成分仍保持不變,縣内外之間,用客家話交談仍然相通。

《肇慶市鼎湖區軍事志》 四、 宗 教 語 言

鼎湖區境内居民主要使用兩種漢語方言:一是粵方言,又稱鼎湖白話,全區總人口92%以上使用。主要分布在坑口、桂城、廣利、永安、沙浦、蓮花等6個鎮(街道)。二是客家方言,全區大約有1萬人使用,各地均有分布,以鳳凰鎮居多(客家人占95%以上 ),其他分布在坑口街道辦事處的迪一、迪二、紅嶺村、雞梯村,桂城街道辦事處的大旗山、竹仔坪村,沙浦鎮的大坑頭、麥仔崗村,蓮花鎮的富新村。

肇慶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大旺簡志[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12:364

肇慶市大旺高新區本地方言主要有粵語、客家語、潮州話、四會話。各社區方言分布如下:羅湖、東風、一村社區是粵語、客家語;興隆社區是粵語四會話、客家語;将軍崗社區是粵語、客家語、潮州話;城區社區是粵語、客家語、潮州話;沙瀝社區是粵語、客家語;正隆社區是粵語、客家語、潮州話 。

(一)粵語

大旺粵語,是大旺本地居民主要使用的語言,屬粵語中的羅廣片,分布于各個社區。大旺粵語與廣州話的語音、句法、詞彙基本一緻,稍有差異。

興隆社區有四會話,發音亦與廣州話接近,同屬粵語系。彼此方言詞彙差異不大,容易理解,但與普通話有差異。例如馬骝—猴子、熱頭—太陽、落雨—下雨、搞掂—辦妥、湊仔—帶小孩、睇牛—放牛、返屋企—回家、趁墟—趕集、着衫—穿衣、企—站立、糍—糧食制品(除粉、面條外)、矮瓜—茄子、阿公—祖父、谷氣—郁氣、識得—認識、起身—起床等

(二)客家話

大旺客家話與梅州客家話屬同一語系,由于受粵語影響,發音、聲調與梅州客家話略有變異,主要分布羅湖、東風等山區片,其他各社區均有客家話使用者。東風社區除肖屋、僑隊、羅田、牛巷、陳村外,其餘各村使用客家語。羅湖社區的李坑、五社、大壩尾、馬頭營、三公塘、鯉塘主要使用客家話。大多數操客家話者也會粵語。

(三)潮州話

屬閩南語系,保留古音古詞較多,語言生動幽默。分布于将軍崗、城區、正隆等社區,主要由來自潮汕地區的移民使用。

德慶縣方言

《廣東雙方言區的分布及其成因》葉國泉 羅康甯,載于《雙語雙方言與現代中國》(陳恩泉 主編)1999年出版

德慶縣轄德城街道辦事處和新圩、官圩(含原沙旁鎮)、馬圩、回龍、高良、九市、鳳村、永豐、悅城、播植、武壟、莫村(含原古有鎮)12鎮,面積2258平方公裡,2003年底人口36萬。方言有:(1)德慶白話是德慶縣的主要方言,全境通行,有舌面鼻音(就是二的聲母這個音)。(2)客家話分布在悅城鎮雲邦村委會和播植、武壟、莫村等鎮的少數村落,使用人口約2千,但對外均使用粵語。

端州區方言

端州區90%人口以上說白話,少數講客家話,客家話主要分布在端州區黃崗、睦崗兩街的部分村落,1987年端州客家話使用人口為1.74萬、占全區總人口(19.33萬)的9%。

懷集方言

懷集縣人交際的語言分别有粵語、标語(當地稱“豹話、标話”)、壯語、客家話等;而瑤族群衆,因人口少,受環境的影響,所以瑤語已基本漢化,隻有一些老人還記得一些瑤語的單詞。粵語,在懷集縣使用的人最多,分布最廣,是縣内人民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由于地域不同,造成語音和語調有很大差異,習慣上分為上坊話、下坊話兩大系。梁村、大崗、崗坪、冷坑、馬甯、藍鐘等鎮說的叫上坊話;懷城、閘崗、坳仔、甘灑、汶朗、鳳崗、洽水、連麥、中洲等鎮說的叫下坊話。因語音、語調有差異,故一開口說話,就能分辨出說話者是哪坊人氏,但詞彙和語法基本相同,所以并不影響平時的交際。标語,是一種少數民族語言,屬于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一種獨立的少數民族語言,講标語的人集中在縣境西南的詩洞、永固、橋頭3鎮和大崗、梁村兩鎮的部分地方。标語也因地域不同,在語言、語調上甚至詞彙上都有差異,可分為詩洞、永固、橋頭、大崗4個語支。壯語是壯族人民的語言。縣内壯族人民集中在縣境北部與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交界的下帥鄉和毗鄰的中洲鎮少數村莊,他們的祖先來自廣東連山和廣西賀縣,所以他們的語言屬廣西壯族語系。

懷集客家話分布在6個鄉鎮(閘崗、藍鐘、下帥、詩洞、橋頭、冷坑)中的17個村委會,總人口約4 000人。懷集客家話可分為"梅縣型"和"長樂型"兩類。它保留了梅州客家話的特點,又在懷集粵方言影響下産生了一些變異。

2019年年末肇慶市及各縣(市、區)常住人口及城鎮人口比重

肇慶市一共有多少種方言(肇慶市本地方言詳情)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