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這就是讓我留下來的理由?7月12日發現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後,經過20天夜以繼日的奮戰,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實現了社會面清零的目标,進入疫情防控的攻堅收尾階段在北海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近期召開的發布會上,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公安民警代表講述了他們的抗疫故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北海這就是讓我留下來的理由?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7月12日發現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後,經過20天夜以繼日的奮戰,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實現了社會面清零的目标,進入疫情防控的攻堅收尾階段。在北海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近期召開的發布會上,來自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公安民警代表講述了他們的抗疫故事。
“疫情來臨,作為醫務人員,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到哪裡去。”北海市人民醫院産科副主任吳超燕說。該院每天需要抽調30%的醫務工作者參與大規模核酸采樣。北海酷熱難耐,大家剛穿上防護服,很快就全身濕透,稍微活動幾下就心跳加速。“在高風險區上門采樣時,擡頭看,是20多層的高樓,要完成上百戶人口的采樣任務!這個時候,我們沒有退縮,而是選擇平靜分工合作、堅決完成任務。”吳超燕說。
為了解決疫情期間中高風險區孕産婦的就醫問題,北海市人民醫院及時完善了孕産婦就醫機制,迅速建立線上咨詢醫師隊伍。在核酸采樣之外,吳超燕與同事們24小時駐守醫院,參與孕産婦日常診療、搶救、遠程會診等工作。從7月12日至今,他們迎接了160多個小生命的誕生。“看着小寶寶安然入睡,家人喜悅地分享好消息,我感受到了北海人的堅韌樂觀,也看到了戰勝疫情的曙光。”吳超燕說。
北海市公安局海城分局法制大隊大隊長鄧雪燕負責中高風險地區執勤點值守及陽性、密接人員的轉運工作。7月13日晚,接到參加疫情防控的命令後,她交代好手頭的工作,便馬不停蹄往家裡趕。由于疫情防控人員需要閉環管理,她便把3歲的孩子托付給老人,簡單收拾行李後就住進了單位。
“像我這樣的民警、輔警有很多,他們都無條件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鄧雪燕說,民警周卓晖穿着防護服在戶外一幹就是14個小時,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水都不敢多喝;駐守核酸檢測執勤點的民警林廣貴連續工作11個小時,防護手套中的雙手被汗水浸泡起了皺;海城分局老民警傅志強還有1個多月就退休了,但他仍主動申請到最艱苦的崗位上……北海市4000餘名警力無畏艱險,沖鋒在前。
鄧雪燕說,使她感觸最深的是,在抗疫中隻是為群衆做了一些小事,卻收獲了來自群衆的溫暖。7月24日下午,鄧雪燕了解到家住垌尾新區的陳大爺因身患疾病,需要每日吸氧治療。陳大爺家中氧氣瓶裡的氧氣所剩不多,又因為疫情無法出門購買。在鄧雪燕與供氧站的多次溝通下,氧氣瓶在當晚就被送至陳大爺家裡。陳大爺的兒子連連道謝:“有你們在,我們很安心。”
“有天上午,我正在執勤。兩個小女孩跑過來,塞給我兩瓶礦泉水,就趕緊跑開了。”鄧雪燕說,許多同事收到過群衆的“禮物”,有礦泉水,有水果,還有防蚊噴霧,“這些都是群衆對公安民警的深情厚意”。
在鄧雪燕看來,這場戰“疫”中沒有旁觀者。“大家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最後的勝利一定屬于我們!”她說。
文:健康報記者 高豔
來源: 健康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