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80多歲老人關節炎腿疼

80多歲老人關節炎腿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2:36:51

不久前,60歲的彭女士前來看診。自述從前年春季開始,漸發雙下肢麻木,雙膝關節疼痛,屈伸不利,上下樓梯時痛如針刺,遇冷加重。曾在某醫院診斷為:雙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服西藥無效,且進行性加重。而來谷醫堂中醫館求醫。谷醫堂中醫館的張有莊醫生為彭女士進行了詳細的問診。彭女士雙膝關節無畸形,觸之不溫,其舌淡紅,其苔薄白,其脈弦緊無力。張有莊醫生辯證其為風寒濕邪,閉阻經絡,而以寒邪偏盛,寒為陰邪,其性凝滞,痛有定處,故而以雙膝關節疼痛,痹阻日久,邪氣留連,深入筋骨,至氣血運行受阻,而屈伸不利,麻木不仁。

80多歲老人關節炎腿疼(50歲以後關節酸痛)1

診斷後,張醫生以“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益肝強腎,氣血雙補”為治療原則,以獨活寄生湯加減,開具中醫處方。患者服上藥7劑後,症狀明顯減輕,并于三日後複診。患者雙下肢麻木消失,雙膝關節疼痛明顯減輕,但是下樓時還有些許疼痛,活動不靈活,張有莊醫生查其舌淡紅,其苔薄白,其脈緊。于是在原處方上調整藥方,要求患者繼續服用,并避免受風寒,避免雙膝關節劇烈運動。

本病例以獨活寄生湯為基礎方,遵循中醫久痛必虛,久痛必淤的理論。初診在基礎方上,加活血祛淤的藥,以活血祛淤止痛。複診時,在原方上減去活血祛淤的藥物,加入強筋骨補肝腎的中藥。初診患者疼痛劇烈,複診時患者疼痛緩解,急則治其标,緩則治其本,标本兼顧,這樣既解決了患者的疼痛,又補益了肝腎,達到了穩固療效,緩急有序,沉疴頓起之效。

80多歲老人關節炎腿疼(50歲以後關節酸痛)2

目前,我國膝關節症狀性骨關節炎的患病率為8.1%,全國約1.2億人受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疼痛的困擾。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又稱老年性關節炎,臨床上以中老年發病最常見,女性多于男性。主要症狀:膝關節疼痛、腫脹、僵硬、活動受限、關節畸形、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咔嗒”聲等。發病原因與衰老、肥胖、炎症、創傷、關節過度使用、代謝障礙及遺傳等因素有關。

而中醫認為,關節病屬于傳統醫學的“痹證”範疇。“痹證”是中醫内科裡的一個疾病名稱,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

關于“痹”這個字的含義,中醫經典《中藏經》曰:“痹者,閉也”,意思是閉塞不通。 具體來說,痹證指的是人體外感風邪、寒邪、濕邪等,當人的正氣不足、髒腑生理功能低下的時候,各種緻病邪氣結合起來,乘虛而入,使得經脈閉阻,氣血不通,從而引起肌肉、關節、筋骨出現疼痛、酸楚、麻木、灼熱、屈伸不利,甚至關節腫脹變形等臨床表現的病症。

80多歲老人關節炎腿疼(50歲以後關節酸痛)3

痹證主要是由外感風、寒、濕邪相夾雜而緻病。三個邪氣中,風邪偏勝者稱為行痹,主要臨床表現是關節疼痛部位不固定,呈現遊走性疼痛的特點;寒邪偏勝者稱為痛痹,主要臨床表現是疼痛劇烈且疼痛部位固定;濕邪偏勝者稱為着痹,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膚麻木、肢體關節沉重感較為明顯。

痹證的發生是由于人體正氣不足,邪氣閉阻經絡氣血所緻,那麼平時就要注意保暖、防寒、防潮,避免風寒濕邪侵入人體,尤其不宜在運動後渾身大汗之際沐浴。日常應注意生活規律,飲食有常,勞逸結合,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對外邪的抵抗能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