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商業模式畫布”給“企業畫像”
當下,用戶畫像、人才畫像、.....畫像,吵得很熱鬧。
而更加需要的一個方面是要給“企業畫像”,通過畫像把企業這個黑箱打開。能夠簡潔、直觀地把這家企業展示給大家。
一、企業畫像之工具:商業模式畫布
畫像需要工具,最好給一個标準的模闆,這樣畫出來的像,也能使千差萬别的不同企業都好似同屬于一個物種(大體形體構成相同),就能夠相互比照、參照分析。
而“商業模式畫布”就是這樣一個給企業畫像的好工具。我想,開發商業模式畫布工具的作者也正是這個想法。
企業是一個商業化組織,故稱之為商業模式畫布,或者稱之為“企業畫布”也未嘗不可。
現在通行的商業模式畫布是由亞曆山大·奧斯特瓦德及皮厄尼創設的,這塊畫布規定了九大構造塊,好比人之頭像,有眉、眼、耳、鼻、口等五官。
畫布的使用者據各構造塊之要義,把具體企業的内容簡潔明了地填列進去,這個企業的大體輪廓便會呈現出來,這家企業便有了一個素描的畫像。
通過這張企業畫像,我們能看到這家企業的基本商業運作要素、以及核心運作邏輯。
二、企業畫像之要素:九大構造塊
商業模式畫布形成的企業畫像包括九大要素,也是回答了九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你的客戶是誰?是如何細分的?(可運用TPS法:市場細分、目标市場選擇和企業自身定位)。
第二,你能為這些客戶提供什麼價值?(價值主張,以及承載價值的産品\服務 )
企業所提供的産品或服務是什麼?我們針對細分用戶創造了什麼樣的價值産品或服務?能為他們解決什麼問題?
第三,你和客戶關系是怎麼樣建立和維系的?(客戶關系)
怎樣吸引、留住、維系客戶、并轉化為訂單。最常見的傳統方式就是通過廣告的形式進行企業産品宣傳。互聯網時代獲取“流量”(網上注意力)獲取及轉化成為關鍵。就是讓用戶熟知、産生好感,在需要時記起你、願意從你處購買。
第四,你通過什麼渠道能找到這些客戶、形成訂單,并将将産品或服務轉移、交付給客戶?(渠道)。這也就是最終完成商品“驚險的一躍”,因而也絕不容忽視。
第五,你的收入來源是什麼?(收入來源)
包括收入來源、盈利方式,以及産品/服務要如何定價。
第六,你的核心資源是什麼?專利?人才?土地?以及使用資源的獨到能力(核心資源)
第七,你通過什麼關鍵業務給客戶提供價值?(關鍵業務)
即資源與能力的使用方式,也就關鍵業務活動,對業務活動規劃之就成為業務流程。
第八,你的合作夥伴都有誰?(合作夥伴)
哪些資源與業務活動是自營的,哪些又需要外包、對外合作與協作。
第九,你的成本結構是什麼?(成本結構)
包括固定成本與變動費用之和。
三、企業畫像之邏輯:六項邏輯
通過各構造塊之間的六項邏輯勾稽起來,就形成各構造塊之間的邏輯關系,這樣才能把企業的“故事”講通。也是由表入裡的一個過程。
如果梳理形成畫布各構造塊的内容是畫像,那麼,各審視各構造的邏輯關系又好比給企業相面,這個企業的畫像也就活了起來。
第一項邏輯:從客戶細分到價值主張。
第二項邏輯:在前一個邏輯清晰的基礎上,再從客戶關系到渠道通絡。
第三項邏輯:再在客戶價值明晰的基礎上、确定企業收入來源。
這樣就構建一種交易結構(兩個循環),這種交易結構首先一定是讓顧客獲得價值;與之同時,我們企業也要獲得價值。
第四項邏輯:為了提供價值、實現收入,企業需要開展哪些業務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需要何種資源能力的支持。
第五項邏輯:除了企業自身開展的業務及擁有的資源外,還需要哪些外部的合作夥伴的支持與配合,才能使業務完整順暢地開展。
第六項邏輯:所有上述活動的開展及資源能力的具備都是需要成本的,而且,要審視這些成本能否通過前述的收入抵消(算清賬)。
(文:文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