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在這個變化不确定的世界,越有必要靜心思考,夯實認知,好好沉澱自己。
你好,我是「愛思考的大熊」。
今日認知讀書系列主題-「思想實驗」。
今天分享的書,是《異類心理學:40個改變認知的瘋狂思想實驗》。
思想實驗是指使用想象力去進行的實驗,所做的都是在現實中無法做到(或現實未做到)的實驗。
思想實驗,本質上,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加深你真正理解事物的思考方法。
提升認知力的最大前提,是真正能理解一個事物,而不隻是知道它的名稱或定義。
而要做到這點,最有效的捷徑,當然是在現實中去實踐、測試、觀察,得到反饋。
但實際上,受現實條件限制,許多實驗是沒法做的,或壓根是不存在的。
比如,下面提到的列車困境、加速運動的電梯、沼澤人..都不可能在現實中實驗。
這時,思想實驗,就派上用場了。
通過構建虛構、具象、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兩難/荒謬)的場景,能加深我們對事物、對自身更深刻的直覺、理解和判斷,引導出新的洞察。
之所以分享這本書,是它裡面,提供了種類豐富的思想實驗,讀起來就像看小說一樣,很有趣,又能引人思考。
這本書,把思想實驗,分成7類:
困境類、悖論類、哲學類、數學類、科學類、科幻類、商業類。
這種分類,是按不同思想實驗的表面特征來分。
如果仔細琢磨它們背後深層的本質特征,可以統一梳理歸納為三類或三種層次:
價值觀類、事實類和概念類思想實驗。
下面,我們一一來講。
價值觀類思想實驗
價值觀,是人内心的選擇和偏好,像效率、公平、勇敢、堅強...
這類詞,往往很抽象。談起來好像頭頭似道,但往往細究起來,又似是而非。
現實中,沒條件去實際測試每種價值觀,這時,價值觀思想實驗就能派上用途。
舉個例子,
列車困境
假設你是一個正開着列車的司機。
突然發現軌道前方有5名工作人員,慌忙中你踩下刹車,結果發現刹車莫名其妙失靈了!
如果這樣開下去,肯定會撞到5個人。
這時,你發現,右前方還有一條軌道,隻要拉把手,就能把列車轉向右側軌道。可那裡竟然也站着人,但隻有1個人...
如果你什麼都不做,列車直接撞向人,那5個人就沒命了;如果你拉動把手,改變方向,就等于親手殺死另外1個無辜的人。
那麼,你會怎麼選?
這是被稱為“列車困境”的著名思想實驗。最早由英國哲學家菲利帕福特提出。
如果你選擇救5個人,犧牲那1個人,那就是站在拯救最多的人,獲得整體最大效用的立場和價值觀,這在哲學上,被稱為“功利主義”。
這由英國思想家邊沁提出,就是“為了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才是正确選擇”。
但如果你發現,自己實在不忍心拉把手,殺死那1個本來置身事外無辜的人,隻能眼睜睜着,聽從命運安排,看着列車撞死那5個人,那就是站在“無論有什麼理由,殺死無辜的人都是錯誤的”的立場和價值觀,這在哲學上,被稱為“絕對道德主義”。
這由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就是“天然純粹的道德初心和意志”。
你看,當你聽到“功利主義”或“絕對道德主義”這種詞,看起來似乎明白在講什麼,其實未必,你知道的,隻是這個詞本身或它的解釋或定義,但未必真正理解它到底在說什麼,而現實也未必有這樣的條件讓你去真正理解。
這時,聰明的哲學家們,就虛構了這樣的一個兩難的思想實驗。
通過這樣的虛構情景,你會發現你内心隐藏的起心動念、偏好選擇。可能原來你堅定認為自己是“功利主義者”,但一場景帶入,發現自己要殺死1個無辜的人卻下不了手;或你認為自己應該是那個有道德潔癖的人,結果在那個場景下,自己還真的是會犧牲1個人救更多人的主...
通過這樣虛構、具象、情理之中(沒有不合理或瞎扯的設定)、意料之外(沒想到會有這麼極端的兩種對立選擇)的思想實驗,你絕對會加深對功利主義、絕對道德主義,對自己的理解。
類似的,還是經典的女友之問,“當我和你媽同時掉在河裡,你先救誰”...
可以用一個問句來概括和引導出這類思想實驗:
“如果xxxx,你會怎麼選?(偏好)”
至于什麼才是正确的選擇?什麼才是合理的答案?
其實沒有。
有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更加了解自己,以及你的價值觀和偏好選擇。
事實類思想實驗
這類思想實驗,是通過構建一個虛拟的場景,引導自己對于事實/事物發展變化和性質的直覺判斷,加深對于事物的本質發展規律的理解。
舉例:
加速運動的電梯
假設在無重力宇宙空間,有一部電梯正在向上做加速運動。
此時,天花闆上懸挂的重物與你手中拿着的蘋果,會分别做什麼運動?
這就是愛因斯坦的在自己腦子裡幻想的,關于引力事實和本質”的思想實驗。
物理上,有非常多這樣的思想實驗。你不可能在現實中,去找一個無重力宇宙空間,安一部電梯,然後向上做加速運動,看下天花闆懸挂的重物與你手中拿着的蘋果,會做什麼運動。
隻能通過這樣虛構、具象、的思想實驗,去引導你内在的物理和事實的直覺判斷,得到新的洞察。這就是事實類思想實驗的價值。
最終,依靠這樣的思想實驗,引導出内在的物理和事實直覺判斷,愛因斯坦提出了等效原理法則,加深了對于事實的理解。
可以用一個問句來概括和引導出這類思想實驗:
“如果xxxx,會發生什麼?(事實)”
概念類思想實驗
這類思想實驗,也是通過構建一個虛拟的場景,去追問你對關鍵概念的認知和理解。
舉例:
沼澤人
某男子正在沼澤邊行走,突然他遭遇雷擊,死在了沼澤裡。
之後,沼澤中誕生了一個完全由不同成分構成的“人”,這就是所謂的“沼澤人”。
沼澤人,長得和被雷劈的男子一模一樣,記憶、判斷、經驗也都一模一樣。然後,他代替死去的男子繼續生活,周圍的人都沒注意到這個替代者。
那麼,我們能否說,沼澤人和死去的男子就是同一個人呢?
這個思想實驗,是由美國哲學家唐納德戴維提出的思想實驗。
這個思想實驗,核心想讨論的,是人的“同一性”這個概念。
如果你說,這兩個人,不同同一個人,這時,你對“同一”的定義,就是同一個,是物理角度的定義,因為他們的物理成分完全變了。這就是構成論。
而如果你說,這兩個人,還是同一個人,這時,你對“同一”的定義,就是同一類,是效果角度的定義,因為他們記憶、判斷、經驗,表現出也都一模一樣。這就是結果論。
現實中,不可能有沼澤人,所以,它隻能是一種思想遊戲和虛拟想象。
通過這樣虛構、具象、意料之外的思想實驗,去追問你對關鍵概念的認知和理解,得到新的洞察。這就是概念類思想實驗的價值。
如果用一個問句來概括和引導出這類思想實驗,那就是:
“如果xxxx,那到底是什麼意思?(概念)”
這本書裡,有40個腦頭大開的思想實驗,大家感興趣的,可以一讀,當作消遣挺好的。
思考清單 - 【思想實驗】
- 思想實驗,本質上,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加深你真正理解事物的思考方法。
- 三類思想實驗,分别是價值觀類、事實類和概念類,形式上,都是通過确定一個主題,通過構建虛構、具象、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兩難/荒謬)的場景,加深我們對事物、對自身更深刻的直覺、理解,引導出新的洞察。
- 價值觀類思想實驗,目的是發現你對某類價值觀的偏好選擇和理由;事實類思想實驗,則是去引出你對事物本質特征和發展規律的直覺判斷;概念類思想實驗,則是去厘清你對關鍵概念的定義的認知和理解。
我是「愛思考的大熊」,喜歡琢磨認知和思考的話題,也在不斷實踐。關注我,我會持續分享認知和思考方面的内容。如果喜歡我的内容,請長按點贊收藏關注我,後面我會持續分享認知思考方面的思考幹貨,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