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林黛玉是怎樣評價劉姥姥的

林黛玉是怎樣評價劉姥姥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2 13:32:45

從來沒有想到過,有一天,林如海的形象會在我心裡徹底颠覆。因為這個颠覆,我在心裡難受了幾天,平緩了之後,我才開始下筆來進行梳理。

這個颠覆,來自長久的思考,而思考,則來自衆多網友在拙作《林黛玉說劉姥姥是哪一門子的姥姥,暴露了她的淺陋無知和教養缺失》下的留言和評論。

很多評論者認為,黛玉對劉姥姥的态度很正常。十多歲的千金小姐,不了解勞動人民的艱辛,看不慣劉姥姥為讨生活裝瘋賣傻的行為,如果從普通人的角度來看,尤其是把黛玉當成官僚氣濃厚的千金小姐來看,确實很正常。但是,很明顯,作者曹雪芹先生對黛玉的人物設定不是普通的官僚小姐。

林黛玉是怎樣評價劉姥姥的(林黛玉為什麼那麼反感劉姥姥)1

于是,從黛玉對劉姥姥的态度,我看到了作者對林如海的諷刺。

之所以說是諷刺,因為作者賦予林如海一個海納百川般的名字。但是,實際上,透過林黛玉,我們能看到,林如海不但沒有海納百川般的大家風範,反而顯得很小家子氣,缺乏仁愛之心

書香之族的探花郎林如海,空負“如海”之名。

曆代的儒家士子都奉孔孟之學為圭臬,而孔孟之學可歸納為四個字:修齊治平。《大學》中有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修齊治平的起點是修,也就是修身、修養、教養。先做到修身,才能談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修身這個基礎沒有做好,後面的治國平天下就都是空談。

作者為紅樓所設置的文化背景,是儒家文化占主導的社會,讀書人都以《四書》為常規讀物。書中的讀書人家很多,聚集到賈府的女子都或多或少地讀過書,賈府更是以“詩禮之家”自居,日常娛樂都充滿了詩書氣息。

然而,這麼多讀書人家,隻有林家是被作者認定的“書香之族”,而且林家的第五代繼承人還是“前科探花”。

書香之族”、“前科探花”,很顯然,作者是想讓林家成為讀書人的代表。

所謂讀書人的代表,不是指文章寫得最好,才華最高,而是指修身做得最好。

所以,作者刻意用“如海”給黛玉之父命名。海之所以能成為海,一方面是因為它“善下之”,無論面對權貴還是貧賤,永遠呈現出謙卑之态;另一方面是因為它能納百川,哪怕是臭水溝的水,它都能容納,絕不會嫌棄。

林黛玉是怎樣評價劉姥姥的(林黛玉為什麼那麼反感劉姥姥)2

林如海真的如海嗎?書中沒有給林如海多少筆墨,但林黛玉是林家的代表,她帶着林如海給她的教養和影響走進賈府,她的言行舉止所表現出來的修養,就代表了林如海的修養。

林黛玉謙卑嗎?一點也不,她“孤高自許,目無下塵”,凡事争先,一枝宮花的順序都能讓她對長輩級的下人發飙。

林黛玉是怎樣評價劉姥姥的(林黛玉為什麼那麼反感劉姥姥)3

林黛玉能納百川嗎?一點也不,她稱從未了解過的北靜王為“臭男人”,她嫌賈府外的水是“髒的臭的”,會“把花糟塌了”。賈府外的水,代表的是平民百姓,黛玉自比為花,認為髒臭的百姓會糟蹋她。

這就是曆經五代的“書香之族”最終呈現出來的教養,與“如海”正好相反。

林如海身為在職官員,飽讀詩書,對民衆缺乏仁愛之心。

很多評論者質疑劉姥姥,既然是與王家連的宗,打秋風為何不去王家?跑到賈府來找王夫人,這不是舍近求遠嗎?

看到這樣的論調,覺得相當可笑。

确實,如果從親緣關系上來說,王狗兒家與王家連宗,去王子騰家打秋風才是正途。然而,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什麼是“仁”?有一個衆所周知的成語,為富不仁,指的是有錢人家缺乏仁愛之心,不會拿自己的錢财去救助窮苦之人。

劉姥姥為什麼想到去賈府找王夫人打秋風?因為,在她的印象裡,王夫人“不拿大”。貴族小姐沒架子,容易接近,所以劉姥姥敢去接近。另外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劉姥姥聽說現在的王夫人“越發憐貧恤老,最愛齋僧敬道、舍米舍錢的”。

林黛玉是怎樣評價劉姥姥的(林黛玉為什麼那麼反感劉姥姥)4

這才是促使劉姥姥選擇賈府來打秋風的主要原因:王夫人為富也仁,有仁愛之心,“憐貧恤老”,樂善好施。

所以,有沒有親戚關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夫人仁愛之聲名遠播,所以吸引了同樣注重仁愛的劉姥姥慕名而來。就像《水浒傳》裡的柴進,仁義之名遠播,于是吸引了各路好漢前來投奔。

王夫人是榮國府的當家主母,她的仁愛之名,代表的就是賈府的名聲,這正是賈府這樣的“詩禮之家”所呈現出來的大家風範。

所謂大家風範,就是具備大胸襟、大氣度,願意不求回報地付出。比如我們國家曆來具備大國風範,不但從來沒有過恃強淩弱,而且對小國家的輸出從來是不求回報地援助。正是這樣的大國風範,才讓世界人民趨之若鹜。

這就是儒家文化中的“仁”給我們奠定的文化基因。

王夫人能吸引劉姥姥前來,說明她作為榮國府的代言人相當合格,将賈府“至今知黎庶憶甯榮”的詩禮之風發揚光大。 

正是因為有仁愛之心,所以,當聽說劉姥姥來打秋風,王夫人沒有表示出輕視和嫌棄,反而說“今兒既來了,瞧瞧我們,是她的好意思,也不可簡慢了她”,給予了劉姥姥足夠的尊重。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賈母知道了,打心底裡高興。作為榮國府第二代當家主母,賈母同樣繼承了賈府的仁愛之風,劉姥姥的到來,恰恰是這種家風得到踐行的體現,所以她以“老親家”稱呼劉姥姥,以平起平坐的姿态,同樣給了劉姥姥足夠的尊重。

林黛玉是怎樣評價劉姥姥的(林黛玉為什麼那麼反感劉姥姥)5

然而,相比于賈母和王夫人的仁愛,林黛玉卻表現出了為富不仁,不但質疑劉姥姥是“哪一門子的姥姥”,還給劉姥姥取了個帶貶義的外号。

在當時所有人中,最不該有此表現的就是林黛玉,因為她來自書香之族,因為她是探花的女兒,因為她五歲就讀《四書》,因為她是讀書人的代表。

《四書》之《孟子》中有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又及人之幼”,這是對讀書人提出的基本修養:尊老愛幼,尊敬所有老人,就像尊敬自己家的老人一樣;愛護所有孩子,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

我曾經以為,林黛玉有如此沒教養的表現,是因為她在賈府恃寵生驕。但是,能說出“她是哪一門子的姥姥”這樣的話,說明她沒有過遠親上門求助的見識,這就是林如海的問題了。

林黛玉是怎樣評價劉姥姥的(林黛玉為什麼那麼反感劉姥姥)6

書中說林家沒有“親支嫡派”,但有堂族,有遠親。這些堂族遠親,再怎麼遠,也沒有劉姥姥和賈府遠。但是,從紫鵑所述可知,林家的這些堂族遠親過得并不好,“各省流寓不定”。林如海是探花郎,又是皇上欽點的巡鹽禦史,這些堂族遠親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即使過得不好,卻沒有一個人上門求助過,所以林黛玉沒有見識過,更不用說有不相幹的百姓來求助了。

也就是說,林家雖然是書香世家,但沒有樂善好施的名聲。

這就看出賈府與林家的差别了:賈府有大家風範,為富也仁,樂善好施的聲名遠播,所以能吸引劉姥姥這樣拐了好幾道彎的遠親上門求助。林家呢,也許錢财不如賈府富裕,但施仁這種事并不在于錢财的多少。自家的堂族都沒有來往,可見沒多少仁愛,所以林黛玉質疑劉姥姥“是哪一門子的姥姥”。在她的人生經驗裡,隻有近親才會來往,對因仁愛而吸引遠親的見識一無所知。

有仁愛之心的人,不會在乎哪一門子,隻看能不能幫,要不要助,更不會去譏諷和嘲笑貧困之人。

這就是作者通過林黛玉對林如海的諷刺,空負“書香之族”、“探花郎”、“如海”之名,空讀孔孟之學,在修身方面遠不如賈府的大家風範,其仁愛之心更不如賈母和王夫人兩個不讀書的女人。

林黛玉是怎樣評價劉姥姥的(林黛玉為什麼那麼反感劉姥姥)7

當然,作者對林如海的諷刺,最終目的是諷刺當時的讀書人,背離了孔孟之學,忘了讀書的初衷。像林黛玉這樣,讀得越多,離民衆越遠,離仁愛越遠。如果連“仁”都沒有了,還是孔孟的儒學嗎?不過是挂孔孟之名,求取名利而已。

林如海和林黛玉父女,就是其典型代表。劉姥姥是作者刻意挂出來的一面鏡子,照出了林家父女的原形,也照出了當時讀書人的原形。書香世家出來的林家父女,其仁愛之心,遠不如賈母和王夫人婆媳。正應了寶钗對黛玉所說,“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

林如海讀書不明理,不如不讀書的賈母王夫人,而且他的不明理,丢失了仁愛,深深影響了林黛玉,這才有了林黛玉對劉姥姥居高臨下出言羞辱的态度。

相關閱讀:

林黛玉說劉姥姥是哪一門子的姥姥,暴露了她的淺陋無知和教養缺失

《紅樓夢》| 薛寶钗的讀書論,把寶玉黛玉林如海賈雨村都罵了

《紅樓夢》|黛玉之父林如海做了兩大惡事,助推了賈府的敗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