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原因:因為上一營養級的生物并不能全被下一營養級的生物所利用,總有一部分能量随着生物的遺體、糞便或殘枝敗葉被分解者利用,還有一部分能量通過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掉了。
2、食物鍊中營養級一般不超過5個的原因:傳遞效率是10%~20%,那麼營養級越高,所獲取的能量越少,當營養級達到第五至六級時,傳遞到該營養級的能量就不足以維持一個種群的生存了。
3、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流動的特點的原因:能量流動的渠道是食物鍊食物網,而捕食關系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一般不可逆轉。
4、形成森林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的時間短的原因: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條件次生演替初始就具備該條件,而初生演替需要漫長的時間來形成。
5、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實驗中,達到K值後數目減少的原因:代謝産物的積累導緻酵母菌的繁殖收到影響;營養物質的消耗;PH改變。
6、群落演替到森林階段還能找到灌木的原因:群落演替是指群落中占優勢的一些種群被另一種更占優勢的種群取代,而不是完全消亡。
7、與草叢相比針葉林的動物分層更加複雜的原因:針葉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結構更加複雜。
8、治理鼠災用引入天敵而不用投放鼠藥的原因:鼠藥會污染環境,引入天敵使鼠和天敵的數量相互制約,同時提高了生态系統的穩定性。
9、入侵物種會對本地物種造成影響的原因:缺少天敵無限制因素少大量繁殖,強占了本地物種的食物空間等資源。
10、凍原生态系統土壤有機質比草原土壤有機質更加分富的原因:凍原溫度低,分解者分解作用減少。
11、草原生态系統中草的同化量為W1,綿羊的同化量是W2,W2遠小于W1的五分之一的原因:傳遞效率是指兩個營養級之間,還有一大部分能量流入了與綿羊同一營養級的生物。
12、林木群落演替較慢的原因:植物生長周期長。
13、土壤含有大量有機物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是錯誤原因:1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機物,有機物被分解者分解成無機物後才可被利用2能量以熱能散失,植物不能利用熱能。
關于生物學習建議這塊的話:
1、背熟課本,不能背下來也大聲朗讀幾遍。
2、題海戰術,刷完題對答案,從答案中尋找知識點。
生物學習它就是一種知識積累型學習,這個知識點你知道就得分,不知道就不得分,所以生物學習就是不斷積累知識點的過程。怎麼積累?當然是課本,大家也都知道每年高考填空題總會出幾個課本上的邊角原話來考我們,所以背熟課本是尤為重要的,我當年也是反反複複的背書都被翻掉了皮。
第二個途徑就是做題,做錯了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要把你不會的知識點記下來,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當然現在離高考時間不長了,所以我就把我那一年積累的最重要的知識點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可以更高效率地查缺補漏,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高考加油哦!
這個是我整理好的曆年真題(别處都找不到哦),無償分享給大家
點贊收藏評論我會免費送給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