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61年,清軍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結束了皇帝生涯,他的第三個兒子玄烨年僅8歲,正式登基,成為入關後的第二帝,年号康熙。康熙在位60年,為清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入關後最有作為的清朝帝王,然而,康熙到了晚年,卻十分害怕一個4字成語,每次談起這個成語,都臉色蒼涼,持續10年之久,直到康熙去世。
此事要從康熙立儲的事情上說起,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聯合耿精忠和尚之信二人,發動三藩之亂,康熙始料未及,清軍在開始連吃敗仗,好不容易才在第二年初穩住陣腳。當年五月,21歲的皇後赫舍裡因為産子而死,臨死前留下唯一的孩子,取名保成。皇後的死,讓康熙非常悲痛,并對這位嫡子另眼相看。後來康熙效仿漢人,給孩子們按輩分重新取名,保成被改成了胤礽。
第二年六月,康熙在大臣索額圖的建議下,正式決定冊立胤礽為繼承人,并且舉辦冊立大典。胤礽也成為了清朝曆史上唯一一位被正式冊立的皇太子。康熙之所以要立2歲的胤礽為太子,出于兩方面考慮:第一,胤礽是康熙嫡子,也是皇後唯一的孩子,康熙和皇後感情深厚,因此冊立胤礽。第二,當時三藩之亂戰火不斷擴大,台灣的鄭經渡過海峽攻打福建漳州,廣西的孫延齡叛變,西北的王輔臣也在叛變,大清朝似乎“搖搖欲墜”,康熙為了大清的“國本”安全,才決定立太子。
在康熙的培養下,胤礽成為一位十分出色的太子。胤礽5歲時,随康熙到景山射獵,康熙給他5支箭,胤礽射死了1頭鹿和4隻兔子,箭無虛發,讓康熙稱贊不已。為了能讓太子悉心讀書,康熙先後安排了6位老師教胤礽,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張英、李光地、湯斌等飽學之士。
然而,胤礽沒能一直優秀下去,随着其他皇子的成長,他們對太子之位的觊觎之心越來越重,到了康熙三十七年,皇子們都已年富力強,而且大多被封為貝勒,可以獨當一面,甚至可以幫太子協理政務。這雖然是好事,但對于太子來說,這是緻命的。因為皇子都有了自己的勢力,大家明裡暗裡都把矛頭對準太子,胤礽疲于應對,漸漸荒唐起來,在索額圖倒台之後,太子胤礽更加孤立無援。
康熙四十七年塞外行圍,康熙給太子的定性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宣布廢除太子。但太子廢除後,大臣們紛紛選邊站,新的一場厮殺似乎馬上就要來臨,康熙無奈,在第二年又重新複立胤礽。但接下來連續發生幾件涉及太子的大案,甚至太子有密謀弑君的計劃,皇帝和太子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康熙五十一,胤礽第二次被廢。
從康熙五十一年到康熙六十一年,這10年的時光裡,清朝是沒有太子的。此前沒有被殃及的皇子們,各自成立派系,明争暗鬥,讓康熙苦惱不已。有意思的是,康熙在群臣面前,對這種苦惱極力掩蓋。若有人提起早日冊立太子,康熙總會“笑”道:“宋仁宗30年不立太子,我太祖、太宗都未預立太子,都可保國泰民安。”
其實,康熙10年不立太子,是因為皇子們年齡都大了,若明立太子,不僅不能成事,還會害了這位“太子”。但不立太子的風險,康熙也不是不知道。康熙五十一年,在二次廢除太子之後,大病一場,諸位皇子都跪在乾清宮内請安,康熙對諸位皇子說:
“日後朕躬考終,爾等必将朕置于乾清宮内,束甲相攻耳!”
束甲相攻這個成語,雖然隻有4個字,但從康熙五十一年起,連續10年,這是康熙晚年最害怕的一個成語。康熙每次提到這個成語,都臉色蒼涼,一副可怕的神情。束甲相攻是春秋時的一個典故:齊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作為一方霸主,到他死後,他的5個兒子顧不上安葬齊桓公,就開始相互攻伐,齊桓公的屍體被射滿了箭簇,停放67天,長滿了蛆蟲,都未能入殓。
康熙作為一個雄主,到了晚年,最希望的事情有兩個,第一是完成皇權的順利交接,不要出現内亂,第二是希望自己善終,平平安安地到景陵下葬。所以每次想到“束甲相攻”,他都不寒而栗。康熙駕崩後,雍正“順利”登基,康熙所害怕的成語,沒有發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