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贊林寺
冒雨,拜谒被譽為“小布達拉宮”的雲南香格裡拉松贊林寺。
在車上,遠遠就看見佛屏山麓,拉姆央措湖的對面,有一座外形猶如古堡,金碧輝煌的藏族寺廟,遠觀好似縮小版的布達拉宮,這就是噶丹松贊林寺,漢語稱歸化寺。
1982年再次重修重建的松贊林寺,集藏族造型藝術之大成,是雲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在滇藏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布達拉宮
遠看松贊林寺
站在松贊林寺廣場,向山上主殿望去,寺仿布達拉宮布局,依山勢而修,雖沒布達拉宮的規模大,但也顯得氣派非凡。大門上的橫牌匾“噶丹松贊林寺”,為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先生所題。
松贊林寺大門
進入寺門,走約50米後,開始登石台階,大概爬了200級左右就達山頂。在海拔3300多米的山上爬台階,如氣喘籲籲,就要停下來休息,慢走慢爬,再登頂。
上山主路兩旁是按藏傳佛教教義和等級規則排列的大小不等的僧舍。
主路兩旁大小不等僧舍
來到山頂寺院的平台處,隻見三座大殿高高聳立,這是朝聖的重點。紮倉大殿在中央,康參、密參等簇擁拱衛,高矮錯落,層層遞進,立體輪廓分明,足見其主建築之雄偉。
大寺為五層藏式雕樓建築,大殿屋頂上銅瓦鍍金,具有藏漢寺廟風格的建築。
銅瓦鍍金
面對大殿,從左到右依次是宗喀巴大殿(供奉的是藏傳佛教格魯教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紮倉大殿(寺院的佛教學院,可容1600僧衆學習經典、修研教義的地方)和釋迦牟尼大殿(供奉釋迦牟尼佛)。講解員說,這樣的順序排列代表着僧、法、佛三寶,即成為僧人、學習佛法、走向成佛。
大殿門口兩邊的牆壁上,挂着黑底白畫的巨幅布簾,象征僧俗界限,莊嚴 。
黑底白畫的巨幅布簾,象征僧俗界限,莊嚴
進入大殿,不可踏門檻而入,要摘下帽子和太陽眼鏡,以示尊重。
僧侶做功課
一進大殿門,藏文化的莊嚴肅穆之感撲面而來。殿内随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壁畫,表達了藏族人民渴望和平,各族人民和睦相處的願望。 還收藏了許多反映藏族宗教文化的藏文經籍、 藏醫學、天文曆算、文學詩歌、音樂等,是藏族各個領域精髓融合的寶庫,被譽為 “藏族藝術博物館”。
站在寺院的平台上,俯瞰香格裡拉縣城,青山綠水,甯靜祥和。
俯瞰香格裡拉縣城
據講解員介紹,松贊林寺于1679年破土動工,曆時3年建成, 五世達賴賜名“噶丹•松贊林寺。
松贊林寺的建成,體現了佛教顯宗和密宗的相結合,顯示藏傳佛教已深深滲入滇藏民間,成為藏傳佛教徒向往之福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