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藥未來身已死,銮輿空載鮑魚還
說起石決明,不得不講鮑魚,因為石決明這味藥就是鮑魚的殼經過加工而成。
鮑魚肉是我國傳統的名貴食材,号稱四大海味之首,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
但曆代文人墨客提到鮑魚的鮮美以外,卻總是聚集到一樁公案上,即在秦始皇死于第五次東巡途中的邢台沙丘後,趙高、李斯密謀擁立秦二世胡亥即位,回京途中為隐藏秦始皇的死訊,車載鮑魚以蓋始皇帝的屍臭。南宋忠臣王十朋的詩作《秦始皇》,就諷刺了秦始皇的荒淫無道。
《秦始皇》
作者:宋代 王十朋
鲸吞六國帝人寰,遣使遙尋海上山。
仙藥未來身已死,銮輿空載鮑魚還。
當然,鮑魚“無罪”,“懷璧”也“無罪”,因為鮑魚肉不僅是珍鮮,它所“懷璧”的石決明也貢獻為一味治療眼疾的名中藥。
藥用價值
石決明藥用最早見于《名醫别錄》記載曰:“味鹹,平,無毒。主治目障翳痛,青盲。”
中醫常有“介類潛陽,蟲類搜捕”之說。石決明屬于平肝息風藥下屬分類的平抑肝陽藥。凡以平肝潛陽、息風止痙為主要作用,主治肝陽上亢或肝風内動病證的藥物,稱為平肝息風藥。
石決明與決明子的區别
有人一想到石決明,就會聯想到決明子,甚至有的人将兩者誤認為是同一種藥材。其實石決明與決明子是兩種不同中藥,決明子是豆科植物決明的成熟種子,也叫草決明。
石決明與決明子均能清肝明目,用治肝熱目赤腫痛、翳膜遮睛。惟石決明鎮肝兼益肝陰,無論實證、虛證之目疾均可應用,尤多用于血虛肝熱之羞明、目暗。決明子苦寒,功偏清瀉肝火而明目,常用治肝經實火之目赤腫痛。
炮制效果
生藥較鹹寒,清肝火、平肝陽作用強;煅石決明鹹寒之性變弱,明目退翳的作用增強,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效果增強,對于肝火犯胃導緻的胃酸過多、胃脘痛等可酌情使用。
石決明(動物藥)
01【藥用來源】
為鮑科動物雜色鮑(光底石決明)、皺紋盤鮑(毛底石決明)、羊鮑、澳洲鮑、耳鮑或白鮑的貝殼。多分布于廣東、福建、遼甯、山東等沿海地區。
02【方劑應用】
明目地黃丸等。
03【性味歸經】
鹹,寒。歸肝經。
04【功 效】
平肝潛陽,清肝明目。
05【性能特點】
本品獨入肝經,鹹寒清熱,能清肝明目;質重潛陽,又能平肝潛陽。為鎮肝、涼肝之要藥。
06【主要應用】
1.用于肝陽上亢所緻的頭暈目眩。治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所緻的眩暈,常與生地黃、白芍藥、牡蛎等同用;治肝陽上亢及肝火亢盛所緻的頭暈頭痛,煩躁易怒,常與夏枯草、鈎藤、菊花等同用。
2.用于目疾。治肝火上炎所緻的目赤腫痛,常與夏枯草、決明子、菊花等同用;治風熱目赤,翳膜遮晴,常與蟬蛻、菊花、木賊等同用;治陰虛血少之目暗不明、雀盲眼花,常與熟地黃、枸杞子、菟絲子等同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