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常熟虞山十八景明信片

常熟虞山十八景明信片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7:26

常熟虞山十八景明信片(常熟虞山美景與鈎沉)1

清晨早早起來,乘公交車奔往虞山。本來是想參觀翁同龢故居的,但因開門晚,我們隻好充分利用時間先遊虞山。

虞山就在城邊,早已人山人海。楓楊樹旁、"虞山福地",附近都已被摩托車、自行車占據。城市邊有山真好,綠木蔥茏,花團錦簇,既是城市裡的景點,又是大氧吧!晨練的人們争先恐後,爬山遛彎,打拳練劍,我們遠來的陌生人也加入其中。

常熟虞山十八景明信片(常熟虞山美景與鈎沉)2

先是到了"言子墓"。言子,名偃,字子遊,常熟人,是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中唯一的南方人。擅長文學,闡揚孔學,為孔子所重。後人配祀孔廟,列為"孔門十哲",尊為"南方夫子"、"先賢言子"。為繁榮江南文化做出很大貢獻,常熟城内現存言子故居、言子專祠、言子墨井等遺迹。

言子墓位于虞山東麓半坡上,由西漢十七代孫言成大始建,到了明清兩朝屢有修建,築亭立坊,漸漸成為如今的規模。中間有"言子墓道"牌坊,石柱楹聯寫道:"舊廬墨井文孫守,高垅虞峰古樹森"。

常熟虞山十八景明信片(常熟虞山美景與鈎沉)3

過小石橋,到第二座牌坊,正面匾額"道啟東南",據說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言氏裔孫迎駕于蘇州獲得的禦書,并建牌坊。背面是"靈萃勾吳"。

拾階而上,迎面是一四柱石亭,上書"文開吳會",傳說是康熙第五次南巡時禦筆所書,又稱"禦碑亭"。左右對稱各有一亭,亭中立有石碑,隻是文字難辨,很是遺憾。

常熟虞山十八景明信片(常熟虞山美景與鈎沉)4

再登便是"南方夫子"牌坊,從一側進去,就到了墓園,四周有墓牆,言子墓就在中間,石環相繞,成坡字形,後有一碑"先賢子遊言公墓",旁有一碑,可能是老碑,也能看出"先賢言子墓"字樣。墓後有山坡樹林,綠蔭環抱,幾千年來,常熟人們世代對自己家鄉的先賢敬仰。

常熟虞山十八景明信片(常熟虞山美景與鈎沉)5

為了敬重仲雍,我們重新下山,再從仲雍墓前,虞山東麓攀登。仲雍,又名虞仲、吳仲,周太王次子。周太王寵愛三子季曆的兒子昌(後周文王姬昌),欲傳位于季曆。哥哥泰伯與仲雍主動避讓,從陝西岐山爬山涉水來到了無錫、常熟一帶,稱勾吳,與吳地人們一起耕作生活,得到擁戴。泰伯成為吳地之主,死後由仲雍繼位。仲雍死後葬于烏目山,因仲雍也叫虞仲,故改叫"虞山"。這也是"虞山"的來曆。

常熟虞山十八景明信片(常熟虞山美景與鈎沉)6

剛一上山就是一座牌坊,"敕建先賢仲雍墓門",背面匾額"清權坊"。到了第二座牌坊"南國友恭",系清江南督學使者曹秀先題寫,楹聯是:"道中清權垂百世,行侔夷惠表千秋",背面匾額"讓國同心"。

爬過一段山路,就到了仲雍墓區,左右有四柱小亭,墓前牌坊,上書"先賢仲雍墓",楹聯是:"一時遜國難為弟,千載名山還屬虞。"背面刻有"至德齊光"。墓圍石砌,上面青草茂盛。墓後有三通碑,一是"先賢虞仲周公碑",一是"商逸民虞仲周公碑"。可以說是常熟最古老的墓。

常熟虞山十八景明信片(常熟虞山美景與鈎沉)7

在仲雍墓下不遠處,有"古吳王周章墓"。周章是仲雍的曾孫,周武王滅商以後,曾派人尋找泰伯、仲雍的後代。吳國已傳至周章,周武王即封周章為吳國國君,列為諸侯,納入周朝版圖。

一直爬到山頂,有"辛峰亭",六角重檐兩層造型。登亭一覽無餘,虞山、尚湖以及城區盡收眼底。相傳有蛟蟄于亭下,亭中有一"許真君碑"即是鎮蛟之物。

常熟虞山十八景明信片(常熟虞山美景與鈎沉)8

從辛峰亭下來,走不遠就到了虞山城牆——虞山門。看來是新建的,雄偉壯觀。"虞山門"三字,系集翁同龢手迹。據記載,常熟城牆始建于西晉,初時隻是竹木栅欄,到了元朝才開始磚砌,直至明嘉靖年間為抵禦倭寇襲擾,又擴大了城垣,并設"虞山門"。

常熟虞山十八景明信片(常熟虞山美景與鈎沉)9

"城半在山高",遂成為江南諸城獨有形勝,"十裡青山半入城",聞名遐迩,展現出常熟古城特有的城市風貌,以及文人景觀,讓人流連忘返。

九口2020-12-2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