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佛教三界略講

佛教三界略講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8 13:24:53

【感謝】

該文章源自整理喜馬拉雅音頻,閑者知無涯老師的《新佛學金剛經系列課》

感謝 【安端】 的引領和指點!感謝 STONE、蘆葦、厚樸、李潤、辛昕、深海玫瑰-果琋、天心師兄、雙林居士、生顯、幸運花413、唐木、乒乓SOD、松哥、天涼好個秋、小占、質多醫伽阿羯羅多的幫助與支持!

本節課音頻首次上線:2019-2-16

佛教三界略講(257-不知最親切-放曠禅風大法眼)1

佛教通史-閑者知無涯

上一節課講清涼文益參拜雪峰禅系的長慶彗棱,但是很不投機,在返鄉的路上,就偶然遇到了羅漢院桂琛,所以,可以說——師徒有的時候是因緣,這就是命定的師徒。

桂琛問他:你行腳來福建做什麼事兒?他說:不知。桂琛說:不知道最好。呐,原話叫“不知最親切”。哎……這段對話,在禅宗公案裡非常有名。就是……你來這兒幹什麼啊?——不知——不知最親切!就這麼一句“不知最親切”,瞬間,清涼文益就開悟了。僧史這麼寫的:“豁然開悟,疑山頓摧”……一下就醒悟了,就這一句話——不知道最好。這就是“參學桂琛”的公案……就是,清涼文益參學桂琛得悟的公案。這個公案大家懂了嗎?你為什麼來這裡?——不知——不知最親切。如果沒懂這個公案呢,就是前面的——玄沙師備的課沒聽懂。

前面的課,我們有一課,講玄沙師備的禅理論,叫“識心達本”,對吧——世界颠倒了,如何颠倒回來?識心達本!如何識心達本呢?識心達本——認識到“心”才能達到根本。那,就是找認識“心”的道路。怎麼才能找到認識“心”的道路呢?兩條路。一條,叫作“從迦葉門接續頓超”;還有一條路,跟我們沒關,叫:“從上宗風,是諸佛頂族”出”——這是前面課講的。這個“不知最親切”,就是“識心達本”的路……這就……聽懂了嗎?清涼文益回答的是——不知!他跟玄沙師備提出來的“頓超”是一個概念,是一脈相承的,對吧,剛才說“識心達本”有兩條路,跟我們有關的隻有一條路,叫“接續頓超”……“ 從迦葉門”——頓時超越,隻有給我們留了一條“頓時超越”的路,那,你超越什麼?頓時超越一切呀!那麼“見聞覺知”要不要超越?當然要超越了!對不對?“見聞覺知”如果你都超越了,那你可不就什麼都不知道了嘛,對吧!所以,答“不知”——和“頓超”,在義理上是一脈相承的——頓時超越了一切見聞覺知,所以“不知”。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啊——你在高速上開車,你頓超……頓時超過了所有的車,然後這時候問你:前面的車什麼顔色啊?——沒有車,當然不知道什麼顔色了,所以“不知”。這個“不知”——不知最親切,桂琛就非常地贊許,所以,清涼文益瞬間得悟了……就是,聽了“不知最親切”之後,瞬間得悟了。這回大家聽懂了吧!這是這個公案和前面的課的銜接。哎……算了,不懂算了……因為我也沒打算大家能聽懂……總之,大法眼文益和羅漢桂琛,他就一拍即合了,立即頓悟了。

後來,清涼文益,他就收到了江西的一個地方官的邀請,哪兒呢?撫州的地方官……撫州,就是曹洞宗的大本營,曹山的所在地,他受到撫州曹山地區邀請,就到了崇壽寺弘法……他就到了江西撫州,呐,名聲四震!據說“四遠之僧求益者,不減千計”,那這個事兒就很恐怖啦!“求益者,不減千計”——就,求清涼文益者,不減千計。那,日常就來求學的人就千把人啊!他在的這個地兒叫——江西撫州,大家記一下這個地方……江西撫州。為什麼?因為大約在公元937年,齊王徐知诰在江蘇南京稱帝了,史稱: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建立齊國(徐齊)。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稱帝,國号“齊”,改元升元;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诰恢複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又改國号為“唐”,史稱“南唐”】。南唐擁有的地盤兒,就包括江蘇的大部和江西的全部、包括湖南、湖北的大部,那就等于清涼文益是在南唐的地盤上。

呐,南唐前面課裡講過,齊王徐知诰謊稱自己是唐憲宗……不是第四代,就是第五代孫,然後名字一變,所以改名叫:李昪……唐朝姓李嘛,他就李昪……他就變成姓李的了,改号“南唐”。李昪稱帝以後……前課裡說過,“五代”國家,除了後周都崇佛。那,清涼文益這麼大的大師在自己的地盤兒上,在江西撫州,對吧……江西這地兒多窮啊,趕緊請到江蘇來吧,對吧……撫州小地方,趕緊請到南京來吧。所以,李昪稱帝以後,立即迎請文益進駐金陵報恩院——那就是南京報恩院,現在也在,賜号淨慧禅師。後來,他又轉到南京清涼寺傳法,所以,我們叫他:清涼文益。

他在南京傳法的時候,僧史是這麼記的,“諸方叢林,鹹遵風化,異域有慕其法者涉遠而來,玄沙正宗,中興于江表”【《五燈會元》第十卷,原文:師緣被于金陵,三坐大道場,朝夕演旨時,諸方叢林,鹹遵風化。異域有慕其法者,涉遠而至。玄沙正宗,中興于江表】。呐,就是玄沙正宗,就被振興于江表啦……就是,徹底被振興在江蘇南京這個地方啦!而且,異域有慕法者……它那個“異域”不是指外國人啊,因為當時“五代”,其他國家那都叫“異域”了……其他地方的人,慕法者涉遠而來。

到後周的顯德五年,就是公元958年,清涼文益就圓寂了,享年74歲,他就葬在了江甯縣的無相塔,谥号叫“大法眼禅師”……大法眼。大法眼!呐,法眼宗的這個名字,就是從他的谥号來的,他叫“大法眼禅師”,所以,他就叫“法眼宗”。所以後世,我們一半兒……一半兒——也叫“清涼文益”,也叫“大法眼文益”。

在同一年……就是他圓寂的同一年,周世宗打敗了南唐,割據了淮南的大部地區,南唐就走向衰亡了,又拖了十年,周世宗……“後周”被趙匡胤給篡了,然後呢,就徹底把南唐滅了……北宋把南唐滅了。但是這一仗,周世宗是反佛的,反佛的打敗了奉佛的南唐,這對法眼宗後期在南唐弘傳還是産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就……後期弘法就不老靈了。

清涼文益,他法席極盛于南唐的興旺期。剛才說,公元958年以後就不盛了啊,他的極盛期是公元940年到950年這十年時間。在公元945年,南唐元年,李璟攻占閩,取得了建州、汀州、漳州——三州,那就是打到了雪峰禅的大本營。南唐扶持清涼文益,扶持大法眼宗,這樣法眼宗的勢力就殺回了福建雪峰禅的大本營。又五年——公元951年,南唐又派兵殺入長沙,滅掉了楚,這樣,自中唐以後,禅宗最活躍的幾個省份……呐,除了河北,就是在中南地區最活躍的幾個省份——江西、湖南(這是老的大本營)、江蘇、福建已經全部在南唐王朝的控制之下了,南唐又尊法眼的清涼文益,所以,這就為法眼宗迅速擴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就,禅宗後期,全是跟政權的扶持有直接關系的,跟雲門一樣,法眼也是,它得到南唐的扶持之後,南唐又在十年之内取得了禅宗的幾個重鎮省份,所以,法眼宗就迅速崛起了。

在禅淨合流之前……就,禅宗和淨土宗合流之前,禅宗的戒律是非常地松的。可以說,淨土宗僧人對自己的戒律要求還是挺高的啊……第一高的,當然是律宗啦,然後是淨土。禅宗的戒律一直很松,對吧。我們課裡講過的這些大德們,還都是比較自覺的,對吧,大德嘛。但是,一般的禅宗僧人,行為非常地放曠……就是,從晚唐以後,行為非常放曠。之所以有德山棒啊……臨濟棒啊……說句實話,那些僧人也是該打,對吧。像德山棒——宣鑒大師這樣的,嚴守戒律……德山棒——宣鑒是一個非常嚴守戒律的……是非常少見的,因為他出身律宗。

在晚唐到五代,禅宗僧人,肉是可以吃的,酒是可以喝的,沒有要求——吃肉……吃吧,喝酒……喝吧。而且,在廣東、廣西一帶的僧人還是結婚的,大量僧史記載——那時候,還有好多僧人結婚生孩子。所以,禅宗,這段時間戒律很松。他們的戒律逐漸變嚴是有一個曆史過程的,就是——從宋朝開始,逐漸變嚴……逐漸變嚴……當然,它所謂的“嚴”,也是比唐朝“嚴”,呐,後期更嚴。在整個有宋一朝,今天看,還是比較松的,但比唐已經嚴多了。

正因為唐朝末年,禅宗戒律非常地松——為什麼松呢?這也跟它的基礎有關,對吧——洪州宗,是以流民為基礎的,本身就是流民,對吧,他戒律就松;第二,洪州宗的理論又是“即心是佛”……哎,随着你的心去幹吧;“平常心是道”——對吧,日常想幹什麼……幹什麼……“平常心是道”、“即心是佛”——就是……群衆基礎,他就沒有戒律,然後,他這個理論又不提倡戒律。這就是說,當時的曆史環境。所以,晚唐到五代時期,禅宗有“狂禅”之說……就“狂禅”……而且,這種“狂禅”不是一般的僧人“狂禅”,大宗師們身上,或多或少也有狂禅放曠之風。課裡講過的大宗師呢,還都好!但是,比較放曠的人是誰呢?就是這個大法眼宗的開山宗師——清涼文益,而且,這是有史實記載的。

根據《五代史》記,“僧謙光”——這個“僧謙光”就是文益……清涼文益;“金陵人也”——南京人,他在南京;“素有才辯,江南國主以國師禮之”——就是說,大法眼文益“金陵人也”,其實他是後到金陵的……南京人,“素有才辯”,受到國王的禮遇。但是,《五代史》後面是這麼說的:“然無羁檢”——哎……就是,放蕩不羁,也不自我檢查自己……“然無羁檢”;“飲酒如常,國王無以禁制”——就是,喝酒……喝吧,國王也不管;“于諸肉中,尤嗜鵝鼈”——唉……不光喝酒,還吃肉,不光吃肉,還“尤嗜鵝鼈”……尤其喜歡吃鵝、尤其喜歡吃鼈……就是王八。【原文:僧謙光金陵人也,素有才辯。江南國主師禮之。然無羁檢,飲酒如常。國主無以禁制。而又于諸肉中尤嗜鼈。國主常與從容語及釋氏果報,且問曰:吾師莫有志願否?寡人固欲聞之。謙光對曰:老僧無他願,但得鵝生四隻腿,鼈長兩重裙,足矣。國主大笑。顯德中政亂,國主猶晏然,不以介意。一旦因賞花,命謙光賦詩。因為所諷詩雲:擁衲為芳叢,由來事不同;鬓從今日白,花妒去年紅;豔冶随朝露,馨香逐曉風;何須對零落,然後始知空?】。清涼文益的這種放曠呢,今天看,覺得——哎呀……大宗師,你怎麼能這樣呢?其實不是。在當時,是禅僧們的常态,禅僧們差不多都這樣,不值得大驚小怪——他不結婚就不值得大驚小怪,廣東那邊,好多禅僧還結婚呢。

前課裡講,晚唐後,中國佛教内有兩大運動:呐,第一個運動,是禅宗統一運動;第二個運動,是萬宗歸淨運動……就是,第一個,是——禅門出手要統一其他宗門;第二個,是淨宗要滲透進所有的宗門——把你們的戒律都抓起來,對吧,淨宗就比較守戒律,這就比較好。所以,在晚唐的這段曆史時間,正是這兩大運動的激烈交鋒的年代——就是,淨土宗和禅宗互相激烈交鋒的年代……就,禅宗覺得淨土宗愚昧——哎……就念“阿彌陀佛”……你愚昧;然後,淨土宗覺得禅宗狂放——你們這也能叫僧人?對吧——你說我愚昧,哎,我說你下流;你說我無知,我說你狂妄……欸,總之都有道理吧。但是……而且嘛,他們互相……就是說……大家都在一個教門兒裡,所以互相指責的時候,都挺能抓重點的——抓得都挺準。從唐史、五代史、以及宋史看後世記錄禅宗宗師的生平,我們基本上可以了解一、二……差不太多。

再回來說大法眼文益。大法眼文益,他是開宗宗師。開宗宗師,你就要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對吧,沒有理論體系——區别于其他人的理論體系,你開什麼宗啊?大法眼文益,他留下的禅理論體系,是語錄體的,就是……前面課裡說的口号體。他留下來很多語錄體的法語,後世弟子就把這些語錄,這些法語,集結成為《文益禅師語錄》。這是弟子們集結的,我們一般看的,他的語錄,就是弟子們集結的——《文益禅師語錄》。但是,非常走運的是,大法眼文益,他也留下了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說,其他宗師,有很多都是沒有留下東西,都是碑銘,對吧,雲門也好,臨濟也好,都是碑銘。但大法眼文益,除了弟子整理的《文益禅師語錄》之外,他自己留下兩本自己寫的書,一本叫《大法眼禅師頌十四首》,一本叫《宗門十規論》。這本《大法眼禅師頌十四首》,就是一本詩歌集;然後,這個《宗門十規論》呢,說實話,就是他一個有曆史資料的證論集。

關于大法眼文益的禅思想,後世的記述各有偏重。因為,他是相當于集大成者的人啊……他很快……他這個宗相當于一個集大成者……所以,對他的記述各有偏重。大僧正贊甯,曾經在“僧史”裡特别強調過玄沙與雪峰血脈殊異——什麼呢?就是說,法眼宗的宗旨……就是……因為有人說法眼是來自于雪峰禅系啊,但是,贊甯就特别指出來——法眼宗不來自于雪峰禅系,法眼宗來自于玄沙山法旨,對吧,跟雪峰山無關。那,這樣呢,前課裡一直在講……開課講——雪峰兩擎天,對吧,雪峰兩大擎天柱,一個擎天柱——法眼宗,那是玄沙山法旨,和它無關;一個雲門宗,對吧,它自己想認,雪峰禅系不認啊!對吧,這樣,發自雪峰禅系的兩大宗——雪峰兩擎天,其實…..就都跟雪峰禅關系不大了。

本課前面講了清涼文益“頓悟”的那個公案,就是——“不知,不知最親切”,這個公案是《景德傳燈錄》裡的。《景德傳燈錄》就記了這麼多——“不知,不知最親切”,于是,大法眼文益就豁然開悟。但是,要知道,“燈錄”有好多,這個公案在後面的《五燈會元》裡,又多出了後半段——就,另一個“燈錄”裡,這個故事又多了一半兒。多的一半兒是這麼寫的:清涼文益辭别欲行,羅漢桂琛送到門外,指着門外的一片石頭問文益,說,尋常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那此石是在你心内,在心外?對吧……這個……不用解釋吧,能理解吧。就是……剛才那故事多的半截兒是說——他得悟了,得悟了以後,師父就送他到門口,對吧——三界唯心,那你告訴我,那塊石頭現在在心外在心内?呐,文益答:在心内。

其實,“在心内”是個标準答案,為什麼呢?這是根據唯識學的标準答案。為什麼石頭在心内?因為“境由心造”嘛——石頭是“境”,由心“造”,按唯識的理論當然是心内咯,對吧。所以,文益答“在心内”,然後就準備告辭。桂琛就說:行腳人——就是說……文益——什麼來由安片石頭在心頭?就是——你能告訴我,什麼原因非要把石頭放在心頭嘛?對!是在心内……哦,可以!但是,你能告訴我,你是什麼理由要把石頭放在心内呢?法眼文益就大囧,無言以對。對吧?因為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地好!是境由心造,對吧……你看見石頭,然後,這個石頭是在你心内的,但是,你得給我一個理由,你為什麼心裡非要造一個石頭?你心裡造一個美女行不行啊?你能給我造一個理由出來……你給我說個理由,說——為什麼“心造”一定是造了個石頭?你為什麼不看見一個石頭,造一個美女?

這樣,一下就把文益給堵住了。這是什麼呢?這是羅漢院桂琛的進一步地對“唯識無境”的發揚。唯識無境,呐,這是玄沙師備禅觀,就是……弘揚的觀點——唯識學的。但是,到了他的徒弟——羅漢桂琛的時候,已經把“唯識無境”這個觀點進一步地推高了,所以他才有這麼一問,說——什麼理由把石頭放在心上。唯識無境,對吧,沒有“境”隻有“識”——所以,你心裡造了一個石頭……現在,我連“識”也不要了,對吧——“無境”的“境”不是“識”造的嗎?“識”不是“所造在心内”嗎?對吧……我現在“識”也不要了,“心”也不要了——“識”也是“空”,“識”也是沒有。既然“識”都沒有了,所以,石頭也就不着于心内了。對吧,所以說,這回就是徹底“空”——“空”得徹底!而且,這種“空”法,不是中觀的“究竟空”……這叫“究竟空”啊,是唯識的“究竟空”——你有什麼理由非造一個石頭在心裡……就,告訴你,你沒有這個理由!你要放棄你“心”的概念!你連“識”的概念也要放棄。

所以,最後這半截兒公案,就點醒了清涼文益,對吧。清涼文益首先已經得悟了,然後,他又在得悟上進一步地提高了,總結出來後來法眼宗的禅觀,就是……這後半截公案,叫作——若論佛法,一切見成;一切見成,見到就成。這個後半截兒公案點醒文益的就是這四個字:一切見成。

一切見成,實際就是後來法眼宗禅,禅觀的核心特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