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現代農業的數字化建設之路

現代農業的數字化建設之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0 08:30:17

現在,很多地方都已經擺脫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種方式,各種高科技大顯身手。人們發現,将數字産業擴展到農業領域,運用先進的物聯網、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等“新基建”技術對農業的生産經營進行智能化管理,将顯著提升農産品品質,使農業生産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這種生産精準化、管理可視化、決策智能化的新型管理模式被稱為智慧農業。說起來挺新奇,那麼,智慧農業到底長什麼樣呢?

7月底,在安徽蕪湖市繁昌區平鋪鎮,種糧大戶劉明山的1000多畝晚稻正處在分蘖期,這是水稻生長發育的關鍵期,水、肥、病蟲害防治都要跟上才能為高産打下基礎。本應該是田管大忙的時候,自從今年劉明山用上了中聯智農雲的應用程序,田間管理的工作輕松了不少。

劉明山說:“氣象、施肥、田間管理、農作物的病蟲害,幾乎全部覆蓋了。以前巡田要請人,一個人巡不過來,現在它給你推送了不需要請工了,也省去了這塊費用,很精準,比如說這塊田要上水,上哪一塊,以前都是大水漫灌。”

現代農業的數字化建設之路(焦點訪談智慧)1

劉明山的1000多畝地,以往田間管理都是靠經驗,現在靠的是新科技。田間地頭的傳感器能結合農戶農場的種植地塊信息,采集農事數據,作物的長勢,農機作業的數據,它都能精準采集。

中聯智慧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專家籍延寶說:“通過這樣一個數據大量采集,我們平台端将水稻種植過程,全程标準化為十三個階段,四十九個關鍵環節。通過這樣一個标準化過程,再結合模型和算法,進行一個快速、高效的智能決策,把智能決策的結果、種植的指導意見及時推送給用戶。”

現代農業的數字化建設之路(焦點訪談智慧)2

通過把水稻的生長周期細化成13個階段和49個環節來實現精細耕作——以前即便是經驗再豐富的田把式,也根本做不到,因為人工不可能采集到如此多的數據。可如今,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鍊、衛星遙感等“新基建”領域的數字技術對傳統水稻生産進行數字化改造後,低成本、全方位數據采集可以實現“天、空、地、人、農機”五位一體的生産模式。

現代農業的數字化建設之路(焦點訪談智慧)3

這幾年,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利用“新基建”領域的新技術,對傳統的農業生産方式進行智能化改造,建成了很多示範性的智慧農場。未來這種現代化的農業生産将會越來越普及。跟傳統的大田作物相比,經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後的溫室栽培作物管理更加精細,在北京市北三環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裡,這些蔬果跟常見的大田作物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酚醛泡沫取代了土壤作為培養基質,而作物生長所需要的養料都是用水肥一體的技術進行精确的滴灌。記者采訪的當天中午,氣溫達到30攝氏度,溫室大棚的降溫水簾突然傳來了一陣噪聲。

現代農業的數字化建設之路(焦點訪談智慧)4

溫度、水分、肥料、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與作物生長關系密切的因素,在這裡都可以通過對傳感器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後,對環境進行自動化調控。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負責人魏靈玲說:“我們采集了大量的數據,進行了植物生理模型建設,通過模型制定了控制策略。在不同的控制策略下,我們有相對的執行機構,比如說開天窗或者是開遮陽或者是保溫,另外濕簾風機的啟動,包括噴霧的啟動,這些都是一堆的執行機構。”

現代農業的數字化建設之路(焦點訪談智慧)5

按照植物生理模型,對環境進行精準控制,就能保證植物能在最适宜的環境下生長,這樣種出來的果蔬不管是産量還是品質,都比傳統的大田種植要好一些。

目前,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階段,盡管這種智能化的溫室栽培項目目前還在推廣階段,尚未普及,但這種智能化、工廠化新型農業基礎設施必将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因為它在提高生産效率,節省更多資源的同時,也能解決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現代農業的數字化建設之路(焦點訪談智慧)6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周清波說:“随着城鎮化發展,務農的包括從事農業的人越來越少。如果智能機械化不跟上去的話,今後誰來種地的問題,同時也解決種好地的問題,就需要一些新型技術,包括信息技術的加入,傳統農業的結合。”

最近幾年,在新基建的新背景下,很多地方在農業領域智能化的進程中做了很多探索,從種植到養殖,從陸地到海洋,越來越多機械化、智能化的裝備設施被運用到農業生産中。錨泊于黃海海域的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号,就是一座移動的海洋牧場。外表看起來像貨輪,但這艘船的船艙裡有近9萬立方米養殖水體,15個養殖艙。

現代農業的數字化建設之路(焦點訪談智慧)7

在養殖監控室,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屏幕監控全船的氧氣系統、投飼系統、養殖海水、養殖光照等各類系統運作情況,實時監測養殖艙内水體的溫度、鹽度、溶解氧和酸堿度。

“國信1号”構建了船端智能化管控中心和船岸一體化智慧雲平台,全船監測點對艙内水、氧、光、飼、魚進行集中控制與實時監測,确保船岸一體聯動,從而實現智慧化養殖。

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所長徐皓說:“‘國信1号’是一個全新農業生産的基本建設平台,這樣一種工業化的生産體系,改變原來傳統的養殖方式,季節性的方式,就是說可以在工船上實現全年生産,每個月都能産出,向市場穩定地供應相應的養殖品種。”

現代農業的數字化建設之路(焦點訪談智慧)8

從魚苗入艙、投喂養殖到運輸、加工、起捕,在一艘船上構建起了一座漁業養殖加工廠。目前這樣的養殖工船還隻是我國深遠海養殖運營試點項目,從長遠來看,這種新型農業基礎設施和生産模式為未來海洋漁業打開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徐皓說:“這樣的養殖方式也是符合聯合國糧農組織所倡導的‘藍色增長’倡議,他們覺得未來人口達到了九十億以後,解決人吃飯的問題,解決人的食物問題,隻有向藍色的海洋要食物資源。”

這些年,除了種植和養殖等農業生産領域,越來越多的新基建相關的技術、設備被應用到農業生産中,如今在農産品流通和銷售的環節也開始用上了新科技。

現代農業的數字化建設之路(焦點訪談智慧)9

在德陽市旌陽區的一家超市,所有農産品上面都貼了一個二維碼,通過掃碼可以清楚地看到農産品來自哪個農場,以及是什麼時候被分揀和派送到這裡的。蔬菜上的二維碼記錄了從種植、生長、加工、流通、銷售全過程信息,這樣就形成了從種植基地到銷售終端全程可追溯的農産品質量體系。

四川德陽市旌陽數字農業中心技術負責人徐維說:“我們在田間地頭布了各種各樣的數據采集設備,通過這些設備實時把土壤、水質、氣象數據傳輸到數據中心。同時,農戶每一次播種、施肥、采收等數據也實時更新到數據中心,最後彙成一個二維碼,消費者通過掃碼能溯源到整個農産品生産全過程。”

現代農業的數字化建設之路(焦點訪談智慧)10

農民種植過程的數據會被實時傳輸到當地政府的數字農業中心,這樣的新型農業基礎設施,還用到了區塊鍊技術,而區塊鍊技術的優勢之一,就是數據無法被竄改,能保證所有數據上傳實時且真實。目前在全國,很多地方的大米果蔬等優質農産品都用上了數字化的溯源體系,有這樣的農業新基建,農産品有了身份證,消費者買得也更放心。

近些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迅猛發展,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新基建賦能農業生産,讓農業生産變得更 “智慧”、更“聰明”,發達國家圍繞農業生産精準化、集約化、高值化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戰略部署。在我國,信息化技術在農業農村生産經營管理很多領域已經開始大範圍的應用。

現代農業的數字化建設之路(焦點訪談智慧)11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一級巡視員陳萍說:“下一步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瞄準農業農村現代化主攻方向,加強智慧農業技術的創新推廣應用,攻克一批智慧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推廣一批數字化解決方案,再打造一批智慧農場、智慧漁場、智慧牧場。加快農業全産業鍊數字化轉型,用數字技術來優化提升農業的全産業鍊。”

我們看到,智慧農業不僅能大幅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和生産效率,也會讓我們餐桌上的食品更豐富、更安全,品質更高。指出,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作為“十四五”時期乃至2035年,我國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建設内容,發展智慧農業正面臨良好機遇。給農業插上智慧的翅膀,将會夯實鄉村振興的數字基礎,助推農業現代化。

制片人丨劉雪松 黃潔

編輯丨皮望星 王偉 趙雄

攝像丨王守城 李志超 柳棟 楊晨

策劃丨崔辛雨

責編丨溫娜 陳忠元

剪輯丨邢永躍 苗佳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