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網絡泛娛樂化表現

網絡泛娛樂化表現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5 05:38:20

網絡泛娛樂化表現?随着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品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也增添了不少生活壓力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的壓力得不到合理釋放,泛娛樂化被暫時充當了“減壓閥”,可以帶給人們淺層次、瞬間性的即時快感但是,其副作用就是會導緻人們内心孤獨或精神空虛,緻使人們的理想世俗化,滋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健康思想有必要深入認識泛娛樂化的本質及其産生的原因,以便有效抵制其盛行,防止其對人與社會的發展産生不良影響,特别是避免其對青少年成長的誤導,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網絡泛娛樂化表現?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網絡泛娛樂化表現(網絡泛娛樂化現象及其有效治理)1

網絡泛娛樂化表現

随着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品質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也增添了不少生活壓力。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的壓力得不到合理釋放,泛娛樂化被暫時充當了“減壓閥”,可以帶給人們淺層次、瞬間性的即時快感。但是,其副作用就是會導緻人們内心孤獨或精神空虛,緻使人們的理想世俗化,滋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健康思想。有必要深入認識泛娛樂化的本質及其産生的原因,以便有效抵制其盛行,防止其對人與社會的發展産生不良影響,特别是避免其對青少年成長的誤導。

網絡泛娛樂化的界定

所謂“泛娛樂化”是指在信息化條件下娛樂元素在社會生活中過度泛濫,導緻人們以娛樂化的心态對待一切,以娛樂作為價值衡量标準所形成的一種社會現象。

泛娛樂化是當前社會生活中出現的一種新社會現象,它依靠現代傳媒和高科技信息傳播的手段,将各領域的人物及事件等進行娛樂性的修飾,把能否取樂、吸引大衆作為追求的目标,大大降低了文化市場的嚴肅性。泛娛樂化使原本不包含娛樂元素的事物轉向娛樂化的屬性,并将娛樂化滲透到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滿足着人們的感官欲望。這種低層次感官刺激滿足了不少人的心理需求,使泛娛樂化市場不斷擴大,驅動着無數人去追求低淺的狂歡,忘卻了理性與道德要求。

1985年美國媒體文化研究者尼爾·波茲曼首次提出“娛樂至死”這個概念,指出“在這裡,一切公衆話語都以日漸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因此,簡單地理解,泛娛樂化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傳播的廣泛性,包括參與的主體及傳播面的廣泛性。近年來,随着大數據、互聯網等的快速發展,泛娛樂化思潮不斷向社會各個領域蔓延,不論是嚴肅的政治話題還是普通的日常生活都可以以娛樂的方式上演,且參與人數衆多,傳播速度快,影響面廣。

二是“娛樂”成為衡量文化價值的根本标準,導緻文化的育人價值與傳承價值缺失。泛娛樂化追求形式上的華麗或滑稽,罔顧内容的真實和意義,以此迎合人的虛榮心及身體官能的快感,導緻人們忽視對内在心靈的審視及人文素養的缺失。

三是價值導向偏差。許多大衆傳媒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無意或故意地進行錯誤的價值導向,讓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價值觀念在傳播中不斷得到宣揚。

泛娛樂化現象的危害

網絡因其具有時新性、匿名性、去中心化、交互性、迅捷性等特性而成為泛娛樂化盛行的溫床。網絡泛娛樂化的現象令人擔憂,其危害有三:

第一,極易導緻傳統文化倡導的啟蒙文化、精英文化、高尚文化被邊緣化。網絡泛娛樂化所倡導的娛樂觀念片面追求感官刺激,滿足個人欲望,這使得網民們逐步喪失對高尚精神和理想的追求,而容易沉溺于外在的玩樂刺激,使理性道德讓位于生理快感。

第二,極易導緻急功近利、浮華虛誇的社會風氣盛行。目前,越來越多的網民抛棄了我國自古以來的勤奮、吃苦、奮鬥等優良傳統,企圖借助泛娛樂化方式進行網絡炒作,通過走捷徑賺取金錢或名聲,以緻于虛誇新聞、虛浮的行徑及各種謠言在網絡上肆行,奪人眼球,讓人在無形中受到污染,使社會總體上缺乏精神底蘊的累積。

第三,網絡媒介公信力受到挑戰。泛娛樂化極易催生低俗化、虛假化與道德标準的模糊,導緻社會主流倡導的社會價值遭到嚴重毀壞。有不少網絡媒體為了尋求點擊率而炮制引人注意的“頭條”,讓娛樂性的八卦新聞或爆點信息充斥于網絡,在利用網民好奇心達到其商業目的的同時,也摧毀了其在大衆心中的公信力。

催生泛娛樂化的深層原因

影響人類行為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環境。其中,生理因素是基礎,心理因素是核心,社會因素是根本。個體行為常受到其思想、心理情緒和社會習俗的支配,而法律與制度是人為制定的用以規範人們互動行為的約束條件。因此,探究泛娛樂化産生的深層原因需要從人的内在心理及外部環境兩方面去考慮。

其一,理性信仰的缺失。信仰分為理性信仰和非理性信仰。理性信仰根植于有創造性的理智和情感活動,建立在自身富有成果的觀察和思考的基礎之上,而不管大多數人意見如何。非理性信仰恰恰相反,它常因某個權威或大多數人這樣說過就把某些東西當成真理來接受。随着互聯網與媒介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的信息大量來自于網絡,而網絡信息的海量化使得人們的注意力更容易被一些具有強烈個人主義色彩的話題吸引。缺乏理性思考的人容易被網絡話題所延伸出的偏見牽引,人雲亦雲,因而成為他人觀點下的輿論“犧牲品”。

其二,個體的自我需要還是以物質需要為主。現在,普通個體仍主要以物質需要為主,将占有物質财富、追求過度消費作為人生的價值取向,将自身的所有需求都簡單異化為對金錢的需求,将金錢的多寡作為衡量個人能力和價值的标準。且并沒有因為物質生活需求的基本滿足,而自發地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反而沉溺于低層次需求的漩渦,僅滿足于對物質生活的渴望。

其三,從衆心理導緻個人獨立性的喪失。從衆即指個體在社會群體中感受到壓力,從而放棄自己的意見和行為,采取與群體内大多數成員相一緻的行為。從衆心理是大多數個體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特别是在情境不确定的時候,受他人的行為或意見影響最大。個體因素包括性别、年齡、知識經驗等也影響着個體的從衆心理,如兒童與青少年因知識經驗的匮乏往往比成人更從衆,更缺乏判斷力和獨立性。生活在強調“集體合作”文化中的人們可能更容易從衆。我國傳統文化一向重視集體價值、集體意識的價值取向,所以這種文化導緻的中國人從衆行為更為常見。

正因為現代人普遍缺乏一種理性信仰,自我需求以物質需要為主,以及受從衆心理的支配,不少人特别是青少年缺少正确的價值觀引導,追求淺層次的物質享受和精神娛樂,或想走捷徑獲得關注,達到某種意義上的成功。而泛娛樂化恰恰是将内容與形式過度娛樂化,滿足了人們追求精神刺激和娛樂放松的需求,從而得到廣泛推捧。如一些為博眼球、博關注、博出位的網紅直播,不惜以醜為美、以惡為善,任意模糊是非曲直、真善美醜的邊界向公衆傳達錯誤的價值觀。

從外部環境看,相關管理部門的監管不力放任了泛娛樂化的盛行

正當的娛樂可以帶給人們心身愉悅,但是若對政治、法律、教育等領域都以娛樂化的形式加以調侃,沒有掌握适當的分寸,則會導緻整個社會價值理念的扭曲,對社會的發展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對網絡泛娛樂化加以規制。但是,由于網絡參與主體的廣泛性、網絡傳播速度的快捷性,而相關政策的規定與頒發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後性,難以對層出不窮的新亂象新問題做到即時規範與管理。另外,部分網絡平台及網絡編輯助推了泛娛樂化的盛行。“隻有嚴肅沒有娛樂是會被網民抛棄的”幾乎成為某些網站和網站編輯的信條。

因經濟利益的驅動,本應承擔網絡内容把關人角色的網絡編輯恰恰成為泛娛樂化的助推者。

一是沒有把控好“娛樂化”和泛娛樂化的度,利用娛樂新聞“娛衆”,以便獲取更多點擊率和關注。現在一篇深度好文不如一則娛樂醜聞更有市場效益,所以有些網絡編輯輕社會效益重經濟效益,在選擇内容呈現和闆塊設置上都不同程度地偏向娛樂化,以娛衆為媒介目的,加劇了泛娛樂化現象。

二是對網絡信息沒有很好的把關能力。網絡傳播主體及信息的海量化,加重了網絡編輯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而網絡傳播的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鍊接方式這三個特點也決定了其監管的難度。此外,網絡監管缺乏統一标準、職業素質參差不齊導緻網絡編輯把關不力,使得虛假新聞、惡搞信息橫行。

三是少數網絡平台及網絡編輯“自導自演”助力泛娛樂化盛行。為了滿足大衆心理、增加點擊量,少數網絡編輯罔顧職業操守和責任感,炒作八卦,制造娛樂點,而網絡平台“任之縱之”,不僅削弱了媒介媒體的公信力,而且也助推了泛娛樂化的流行,誤導了普通大衆的關注力及價值觀。

重視對青少年群體的教育,提高其信息素養能力

理性是制約欲望的工具,教育和文化承擔培養理性的重任,因此,對泛娛樂化現象的有效治理可從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入手,尤其是要重視青少年的教育。

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而青少年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據2020年4月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從職業方面來看,在我國網民群體中學生最多,占比為26.9%;其次是個體戶/自由職業者,占比22.4%;再次是企業/公司的管理人員和一般人員,占比10.9%。網絡空間是億萬民衆共同的精神家園,尤其要為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因此,抵制泛娛樂化,首先要從青少年抓起,通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培育青少年的正确價值觀及理性批判思維,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養能力,為青少年搭建健康的文化交流平台,傳播網絡正能量。

信息素養是人們在信息社會獲取信息、利用信息、開發信息的修養與能力。如何判斷自己需要什麼信息且如何去獲取信息,以及如何去評價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這些問題的解決對于青少年正确利用網絡信息至關重要。早在1998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和教育傳播協會就制定了學生學習的九大信息素養标準,其中前三條指出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要能夠有效地和高效地獲取信息;能夠熟練地和批判地評價信息;能夠精确地、創造性地使用信息。現在我國初高中學校也開設了相關的信息素養方面的課程,但其育人的作用未被重視,一般是作為副科、處于非常次要的地位。

隻有培養青少年的信息素養能力,才能培養其理性精神,提高其分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充實其精神世界,才不緻于盲目跟随、服從。特别是對于信息化社會新思想、新技術的前沿群體——大學生來說,信息素養的提高尤為重要。因大學生掌握了不少知識和技術,對世界的認識有自己懵懂的觀點,但其身體、心理尚處于發展階段、世界觀和價值觀尚處于形塑期,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若不能正确地篩選信息,極容易被虛假的信息蒙騙,被錯誤的價值取向誤導。因此,治理網絡泛娛樂化,要重視青少年群體的教育,關心其心身健康,防止其因過度注重視覺、聽覺的體驗,醉心于娛樂化層面的享受,僅注重眼前短期的收益而抛棄了一些傳統美德,忽視了對真善美的追求。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尼爾·波茲曼指出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文化成為一場滑稽。而泛娛樂化正是一種讓文化成為滑稽的形式。其種種網絡亂象助長了人們不思進取、娛樂至上、好逸惡勞的氣焰,導緻傳統文化中的勤勞、堅韌、毅力等珍貴意志品質被弱化,甚至出現傳統文化被惡意解構的現象。因此,我們要警惕泛娛樂化盛行的負面影響,建設一種健康的社會文化氛圍,以滿足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是走向強國的豐富資源,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水”。傳統文化一方面需要和現代社會協調融合,另一方面要對現代社會價值觀進行糾正、引導。

泛娛樂化導緻人們喪失對幸福、尊嚴、真理的追求,急功近利、浮華虛誇,使整個社會充斥着享樂主義、功利主義、自由主義的氣息,亟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抵制泛娛樂化,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增強人們向往和實現美好生活的精神動力。

政府及相關部門需加強網絡輿論引導與監管

網絡空間并非法外之地,塑造健康的網絡環境,相關法律法規不能缺位。首先,為了應對泛娛樂化及網絡暴力等不良現象,政府及相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過,法律法規的制定及貫徹執行具有一定的滞後性,因此要加強普法力度,多途徑讓人知法懂法不犯法。當出現新問題新現象時,相關部門要盡早做出判斷和應對措施,對于泛娛樂化這類負面的低級趣味的現象要加以抵制,還網絡一個清朗、積極向上的空間。

其次,要加強主流媒體的建設,充分發揮其輿論引領作用。主流媒體要主動負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職責使命,以評論為抓手,積極引領主流輿論和社會思潮。

此外,國家新聞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網絡平台及網絡傳播内容的監管力度,對網絡編輯要定期實施培訓與考核,提升網絡編輯的職業素養,發揮好網絡平台與網絡編輯的把關作用。正如政治學家伯納德·科恩在其《報紙與外交政策》中指出,媒介也許不能成功地告訴讀者該如何思考,但是卻能告訴讀者該思考些什麼。由此可見,讓受衆去接受嚴肅新聞還是低俗新聞主要還是取決于編輯的導向,因此,編輯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弘揚正能量,自覺抵制泛娛樂化現象的盛行。

泛娛樂化雖然發轫于網絡空間,但作用于現實社會,與個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穩定聯系緊密。因此,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前提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使個體具有理性信仰,從自我需要物質化轉向追求更高層次需求,特别要重視青少年群體的教育,重視其信息素養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為社會營造積極向上、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圍,才能有效治理泛娛樂化現象。(胡慧河)

來源: 文摘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