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希淩。
今天和大家聊一本我的FIRE運動啟蒙書——《不上班也有錢》。
這本書講了台灣妹Winnie和美籍老公,從一個普通上班族,到用近10年時間實現财務自由,環遊世界的真實故事。
這裡面沒有中的神仙運氣,沒有年薪百萬的知乎人生,也沒有什麼投資秘籍。
有的隻是一對普通夫妻,如何通過日複一日「苦行僧」般自律,最終達成目标的日常瑣事。
結合這本書,我總結了普通人實現「财務自由」的7條具體建議,每一條都有極強的實操性。
如果你也想提前退休,記得收藏起來,對照做。
01搭建一個穩定的認知系統首先,你要有一個正确的認知——普通人積累财富并不是一件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事。
它很難,但具有可行性。所以值得我們努力。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能帶你“快速賺錢”,馬上打110。
普通人的财富積累是一個很“笨”又相對漫長的過程。
《不上班也有錢》作者一開始靠盡可能攢工資,然後開拓了一些副業,再把這些錢用來買指數基金,經過了很多年,才慢慢收獲金錢的複利。
人的天性都是好享受、即時滿足的,而積累财富是一件「延遲滿足」的事,是有代價的。
未來你有錢的代價是,現在的你必須砍掉不必須的支出。
想想這樣的畫面:
朋友圈裡有人搬到了大house開香槟慶祝,你還擠在一個小單間;
有人用上了新款iphone科技感十足,你還在用5年前的舊款;
有人緊跟潮流穿美美的衣服,你還隻有幾件基礎款......
——問問自己,你願意承擔這些代價嗎?真的可以嗎?
如果你的回答是yes,往下看。
02制定一個具體的目标紀伯倫說,再遙遠的目标,也經不起執着的堅持。
财務自由不是空想,我們需要一個具體的目标。
——多少錢才能财務自由呢?
麻省理工學院學者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提出4%法則:
“隻要在退休第一年從退休金本金中提取不超過4.2%,之後每年根據通貨膨脹率微調,即使到過世,退休金都花不完。”
簡單說,
通俗的說,算出一年的家庭支出(如果是單身就按個人算)除以4%,這個數字就是我們的目标。
舉個例子。
文文每月開支6000元,一年7.2萬,她财務自由需要180萬(7.2/0.4%)。
如果你偏保守,建議再預留1年左右開支。也就是187.2萬(180 7.2)。
根據這個方法,算出你實現财務自由需要多少錢。
計劃多久實現?
03每天記賬、每周複盤生活中有三大支出:住房、交通和餐飲。
從大頭下手,找優化點。
比如一個人住一居室,是不是可以換成小單間。比如經常打車上下班,是不是可以換成公共交通......
之前看一則新聞,日本最省女孩靠“變态省錢”,15年買3棟豪宅。
她從18歲就開始記賬,每一筆都清清楚楚。她死摳每一筆錢,每天夥食費僅僅隻有10元。
當然我們不必這麼摳,但該省的錢,一定要省。
除了支出大頭,還要警惕“拿鐵因子”。
什麼是拿鐵因子?指看似很小的花費,積少成多。比如逛個超市,買杯奶茶,覺得沒花什麼大錢,實際錢已經偷偷溜走。
一定要記賬,否則你根本不知道錢都花在哪裡了。
一定要複盤,否則你記賬隻是個形式,沒起到優化支出的效果。
04存錢、存錢、再存錢存錢,這是積累财富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
《鄰家的百萬富翁》中說,财富是你所累積的,而不是你所花費的。
如果你每年都有不錯的收入,但都花完了,你并不會變得更富有,隻是生活水平比較高而已。
有人說,“我也想存錢啊,但賺的還不夠花,存不下來。”
其實你可以換一種想法:消費=收入-儲蓄。
每個月工資到手,先把50%存起來,剩下的再用來花費。
存款比例越高,離财務自由越近。
05設法增加收入随着年齡增長,增加自己的競争力跟不可取代性,讓收入随之增長。
除了工資,還可以探索更多收入。
舉2個例子。
小艾是個商務,她喜歡美食,經常在小紅書等平台分享吃喝玩樂。
後來越來越多人關注她,廣告主也找上門,她立刻抓住了商機。每個月能賺4,5000,相當于一半工資了。
這是從興趣出發。
林燕是個設計師,她在工作中積累了一些客戶,利用業餘時間接單賺錢。
這是從技能出發。
還有很多很多出發點。發揮你的腦洞,設法增加收入吧。
06找到适合的投資方法投資最怕的是什麼?
是不懂,是跟風,是做韭菜。
一定要先了解,再投資。
如果你平時很忙,不想在投資花太多精力,可以了解一下指數基金,推薦《指數基金投資指南》。
早在1993年的時候,巴菲特就開始推薦指數基金了。
巴菲特說,通過定投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竟然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的專業投資者。
如果你有點時間,比較厭惡風險,可以從可轉債入門,推薦《可轉債投資魔法書》。
我們要根據每一筆錢的預期投資時間以及預期收益,匹配對應的投資方式。
說幾個參考值吧:
1.貨币基金,可短期持有,預期年化2-3%
2.債券基金,建議持有半年以上,預期年化6%
3.股票基金,建議3年不用的錢投資,預期年化10%
07做時間的朋友複利的力量有多強大?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曾是世界首富,卻很少人知道,他一生中90%的财富都是60歲以後獲得的。
1930年出生的巴菲特,52歲時财富才有明顯的積累,在複利的魔力下,60歲後每年賺的錢,可能抵得上年輕時10年的努力。
巴菲特投資生涯的年化收益率大概是20%多,普通人投資股票型基金,長期收益率10%不是問題。
問題在于,很多人誤會了收益率。
以為10%,就是每年10%。
實際上,市場是波動起伏的。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工薪族财務自由說明書》裡有張圖,很形象說明了以為的收益率和實際的收益率:
用3年以上不用的錢投資,然後做時間的朋友。
《不上班也有錢》作者曾經曆美國股災,一晚上10萬美元就不見了,吓得夠嗆。
後來她有經驗了,遇到股災,關掉電視,不看基金,照常生活。
等股災過去了,錢變得更多了。
寫在最後财務自由之路沒有想象中困難。
喜歡一句話,每個人都有實現财務自由的能力,隻是大部分人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還有這樣的能力。
先幹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穩賺》說,财富自由、提前退休,無論你叫它什麼——它是龐大的、開放的、無限的,充滿着未知的可能。
就像那些夏天躺在草地上的孩子,感覺整個世界都是開放的,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共勉。
▲作者:希淩,自媒體人,FIRE運動踐行者。目标40歲前财務自由,提前退休。每周三、六晚9點和你分享極簡、理财與FIRE運動。
關注@希淩随想錄,一起慢慢變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