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古栗園
馬其亞
每次回老家,剛下火車,總能聽到熟悉而親切的叫賣聲:“糖炒栗子,又香又甜!”我總是忍不住買上一包嘗嘗。熱突突、甜絲絲、香噴噴的,真是好吃!
說句笑話,我活了接近古稀之年,竟沒見過栗樹,甚至連栗子有沒有外殼,栗花是什麼樣的,都不知道。
5月5日,恰逢立夏節氣。上午,應文友邀約,我來到了城區東北沂河邊上的炮車古栗園。
隻見一眼望不到邊的栗樹林,枝繁葉茂,郁郁蔥蔥。高約十幾米的樹冠如同巨傘,樹枝互相交錯,遮天蔽日。稀疏的樹幹,整齊排列。樹幹有粗有細,粗的兩人相抱不及手,細者雙手可扣。文友介紹,樹幹越粗,樹齡越長。古栗園面積大約千畝,共有栗樹上萬棵,樹齡三百年的約有3000棵。每棵樹幹,形态各異。主分枝有的離地尺餘,有的過人頭頂。主分枝或長或短,或粗或細,也是形态萬千。
今日恰遇晴朗天氣,和煦的陽光從葉隙間灑下來,猶如萬條彩帶。我們沿着水泥甬道,步步深入林中,臉上時常伴有陽光,伴有葉影,不用撐傘遮陽。離開甬道,鞋底隻沾白沙,輕跺即掉。文友說,正是特殊的白沙土壤,成就了這片古栗園。這裡是沂河沖積平原,沂河水攜帶大量泥沙從沂蒙山區下來。不知什麼時候,河道東移,這裡就有了千畝白沙灘。人們發現,白沙灘無法生長農作物,卻可以讓栗樹成蔭。我想,在其他地方沒有看到栗樹,可能是不具備這樣的土壤條件吧。樹蔭下,偶有小草小花。同行文友,有意拔起一株灰灰菜,大家觀察,灰灰菜的根紮得很深,根上基本沒有泥土。這就說明,白沙土壤不适合農作物生長,而栗樹可以紮根很深吸取營養。
文友繼續介紹,傳說古栗園是大約三百年前,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此地引導當地百姓栽植的。我們特意參觀了那棵乾隆皇帝親手栽植的栗樹,人們給它取名為“禦植栗”。
因為栗樹樹幹形态各異,這裡的老百姓以及四面八方的文人騷客,就給許多古栗樹取了非常形象的名字,并且演繹了一個個美好的故事。比如,夫妻樹、情侶樹、相思樹、姊妹連理樹、捉妖樹等等。
進入古栗園不太遠,我們就見到了那棵小鹿栗樹,主幹約一人高,兩個主分枝,其中一個分枝下部約有一米多長,呈水平偏上狀,接着拐向上三四十厘米後再有兩個豎直次分枝,很像鹿角。這個主分枝的拐彎處呈圓錐形,很像鹿臉和鹿嘴,拐彎處中心恰有一個雞蛋形狀的樹枝疤痕,深邃帶框,恰像鹿眼。渾然天成,觀者都說此樹神似小鹿!“小鹿”前面還有一棵樹,斜枝上直立幾條細枝,活像豎琴;緊挨“豎琴”,還有一棵栗樹好像女子起舞。于是人們就把這三棵樹構成的小景區取名為“神鹿聽琴”。更有文人演繹出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因為太形象,人們一傳十,十傳百,附近的百姓以及四方遊客紛紛前來看稀奇,并且都要摸摸鹿頭或鹿嘴。還有人編成順口溜:“摸摸小鹿頭,吃喝不用愁。摸摸小鹿腿,金銀滿地堆。”我們幾位文友特意在“小鹿”前面留影紀念。
走在樹蔭下的白沙灘上,我發現沙灘上有許多帶毛刺的幹物質,文友說,這是栗子殼,帶殼的叫毛栗子,毛栗子就像小刺猬,那個刺還紮手。我想起以前在街上看到有人剝這樣的殼。聽說一個殼裡會有兩三個栗子。栗子成熟時,殼會不會自動裂開?我沒有細問。
回來才想起,我從來沒有看過栗花,也不知道栗花是什麼樣子的。“百度”一查才知,栗花開在夏天。現在剛剛立夏,栗花即将開放。“百度”說,栗花是白色的,形狀像毛毛蟲,十幾厘米長。栗花氣味濃郁,可以用來驅蚊子。
陪我們遊覽古栗園的,是曾經做過古栗園林業隊隊長的老趙。他說的一個詞語“三古”,讓我印象很深。三古,即古台兒莊,古窯灣,古栗園。他說台兒莊和窯灣都是大運河上的古城,改革開放前基本沒有什麼古味。改革開放以來,當地政府銳意開發,廣泛宣傳,現在越來越古味濃厚,越來越遊人如織。蓬勃發展的旅遊文化又有力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相距北邊台兒莊南邊窯灣,僅僅幾十裡路程的炮車古栗園,千畝萬株,古木參天,樹形奇異,文化底蘊濃郁,又處在母親河沂河邊上,如果能夠很好地打造,應該不次于那兩座古城。改革開放之初,老百姓局限于眼前利益,大量砍伐栗樹。後來通過多方呼籲,炮車古栗園被确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鎮把古栗園定為旅遊熱門景區。老趙說:“現在的老百姓真正認識了古栗園的價值。假如有人讓他砍栗樹,他會急眼的。”
我們在遊覽中也同時看到,景區管理尚需改進。重要景點應該設置醒目的提示或引導設施;擺攤設點應該進一步規範;清潔衛生應有專人管理,及時清除垃圾;景區内的墓穴也應該适當隐蔽。聽說“五·一”那天,足有萬人來遊,可見古栗園已經有了很大知名度,相應的管理應該緊緊跟上。
這次去炮車古栗園,時間太倉促,基本上是走馬觀花。聽說,古栗園裡還有許多有故事的樹,比如迎客栗、江革栗、功勳栗、如來掌栗等,還有與水有關的景點,如日月泉、雙龍池、沂河風光帶等等,我沒有看到。過不幾天,栗花就要開了,我還沒有見過它的真容。所以,一定再去看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