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周的字體

西周的字體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5-21 02:45:29

接着說西周書法,說完王室作器,我們接下來讀第四節小節——

諸侯國的金文書法

西周早期,周王朝采用分封制,分封制商代已有,實際上,所謂的“分封制”就是古漢語“封建”的原始含義,古文獻中之“封建”說的就是“分封制”。分封制被周王室沿用,周王室分封的對象有三類:王室後裔、商的遺民以及立功的将士。

西周的字體(西周諸侯國書法與西周甲骨文書法及墨迹)1

(周王室的分封對象)

分封的目的,當然是讓他們在全國各地方施行分區管理以輔佐周王,被封的“諸侯”在“封國”内繼續分封,通過這種方式的逐級分封,下級對上級承擔繳納貢物、軍事保衛等義務以保證王室的強大,拱衛王室,由此王室也對各諸侯國及其子民進行有效控制,從而加強其統治。周初的分封國大緻如下圖:

西周的字體(西周諸侯國書法與西周甲骨文書法及墨迹)2

(周初分封諸侯國)

周王室作器紀事,諸侯國上行下效,當然也有自己小地域内作器需要(其作用與王室作器相同)。

所不同的是,由于以上分封制的原因,各諸侯國金文書風(即所謂的“四方之風”)不可能像周王室作器一樣彙聚高水平的書法家和工匠并帶有“王者大雅”之風,這決定了諸侯國金文的風格必然具備地域性、跟随性、多樣性,并呈現出稚、拙、質、樸以及某些“俗”的特征。書中舉例如圖:

西周的字體(西周諸侯國書法與西周甲骨文書法及墨迹)3

(3-4.11)

西周的字體(西周諸侯國書法與西周甲骨文書法及墨迹)4

(3-4.12)

西周的字體(西周諸侯國書法與西周甲骨文書法及墨迹)5

(3-4.13)

因此,這一節我們沒必要糾結作者所舉的樣本拓本不夠清晰,所選作品不夠知名,沒有傑出的精品,我們要注意的,是這最後的一段話:

“篆引”秩序建立于王室作器的題銘當中。……“四方之風”的“俗”所顯現出來的書法觀念、審美标準與能力、技藝水準等,均與王者之“雅”有距離。換句話說,對于王室作器題銘,“篆引”秩序屬于原生的,對于諸侯國作器,它卻是衍生的,存在差距是一種必然。諸侯國作器中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大都屬于原生的。

因為“原生形式以創造性為主導特征,衍生形式多出自模仿,藝術作品的價值在于前者。”所以,對于諸侯國金文要分别看待:以他的創造性作品開闊眼界,開拓思維;以他的模仿性作品當作鏡鑒,檢查自我。

西周甲骨文與墨迹

先說甲骨文

西周顯然是有甲骨文的,1954年在山西洪趙坊堆村,1956年在陝西長安張家坡,1975年在北京昌平白浮村西周墓中,1977年在陝西周原等多處。其中以周原所出數量最多,岐山縣鳳雛一地就發現甲骨17000多片,其中有字的289片。西周甲骨文最大的特征是文字書體纖小,需用五倍放大鏡才能辨識清楚,簡直可以稱為“微雕”,是我國書法和微雕史上的一個奇迹。

嚴格來說,現在我們發現的西周甲骨文并非都是周代遺物,因為文王期甲骨,當商王帝乙、帝辛之世,大約與殷墟蔔辭“黃組”同時,它應當算“商代周地甲骨”。當然也有周武王、昭王時的甲骨,這些文字則大約與前面我們讨論過的西周早期金文書法時間相當。

西周的字體(西周諸侯國書法與西周甲骨文書法及墨迹)6

(周原甲骨放大圖)

西周甲骨文字太小,需要放大鏡才能看清,如下圖:

西周的字體(西周諸侯國書法與西周甲骨文書法及墨迹)7

(西周甲骨文字放大後的效果)

左側的圖片是放大15倍的效果,右則是放大23倍的效果。關于西周甲骨文的入門知識,可以參考李學勤先生的《古文字學初階》一書。

西周的字體(西周諸侯國書法與西周甲骨文書法及墨迹)8

(李學勤《古文字學初階》封面圖)

這裡有個問題,西周甲骨文為啥這樣“微小”呢?我們可以大概猜想一下原因:1、在商王朝的強勢統治之下,農耕文明的周人隻能謹小慎微地進行自己的占蔔和文化活動;2、神職人員或占蔔人員要保持自己的“知識特權”或保有其“神秘性”的需要;3、因為政治、軍事原因的保密需要。

不管怎樣,西周甲骨文因其文字微小且樣本不多,它對于曆史學及文字學或許價值巨大,但對于書法史的價值卻微乎其微,因為讨論其甲骨的材質屬性,則有商代甲骨為最好樣本,讨論其文字樣式屬性,則西周金文更有價值。

再說墨迹

如作者所說,“了解一個時代的書法風貌,墨迹至關重要,它可以幫助人們對其他類型的作品風格、美感等作出準确的判斷和說明。”因為,其他類型的書法作品,多是經過“後期加工”的,即經過美化修飾或審美加工的。

說西周墨迹,典型的代表作品是河南洛陽北窯出土伯懋父簋上的三個字,如圖:

西周的字體(西周諸侯國書法與西周甲骨文書法及墨迹)9

(《伯懋父簋》實物圖片)

墨迹在簋的内底側下方,如圖:

西周的字體(西周諸侯國書法與西周甲骨文書法及墨迹)10

(《伯懋父簋》上的墨迹)

即便是放大也看不清楚,隻好把它放大,摹寫出來:

西周的字體(西周諸侯國書法與西周甲骨文書法及墨迹)11

(墨迹仿本)

我們可以看出這三個字筆畫中肥而首尾出鋒(即所謂的“中粗端銳”),有明顯的波磔。“白”頂尖而下圓,中間橫筆微帶弧曲;“懋”字筆畫起止鋒芒畢露;“父”字左筆露鋒向下疾行而又彎鈎向上銳收,末筆藏鋒而重捺輕收,有較強的裝飾意味,可以看出書寫者行筆從容自如的筆意。

這裡提到的書體變化值得一提,實際上就是三條線索:

西周的字體(西周諸侯國書法與西周甲骨文書法及墨迹)12

(父字書體演變線索)

第一條線索實際上指的是“隸變”的過程;第二條線索指的是象形裝飾文字到金文大篆再到小篆的轉變過程;第三條線索指是古文(大篆)的規範過程。

下一篇,我們看春秋戰國(東周)的書法。

(【跟着布丁讀書法史】之15,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