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最後一個任務劇組名單

最後一個任務劇組名單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10:17:13

最後一個任務劇組名單(正紅旗下紅了劇組人員)1

最後一個任務劇組名單(正紅旗下紅了劇組人員)2

這個春節,一出京味兒話劇紅了,它叫《正紅旗下》;一家劇院又“紅”了,它叫北京人藝;一座劇場,更紅了,它叫首都劇場。

開票10分鐘,9場演出的票全部售罄。截至大年初二,北京人藝新劇《正紅旗下》演出4場,共3663人觀看,上座率達到98.7%。它的“紅”還在延續。

這個春節,兩名導演、40名演員以及燈光、美術、化妝,乃至檢票、安保等衆多後勤人員,為了這部戲堅守在劇場中。面對這一切的付出以及院長兼導演馮遠征的感謝時,劇組人員齊齊用北京人藝特有的方式說了一句:“得嘞!”能吃苦又灑脫,這個城市的品格,早已給北京人藝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延續

兩位京味兒作家的作品

《正紅旗下》是著名作家老舍未完成的一部長篇自傳體小說。如何将這部作品呈現在北京的話劇舞台上,一直是“京味兒”話劇創作者們的心結。此前北京人藝曾由闫銳導演的青年演員班底推出過《正紅旗下》的劇本朗讀。這一次,将《正紅旗下》搬上舞台,對于北京人藝來說又有着不同的意義。

“人藝的開局演的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所以70周年後人藝的新開局也是用了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先生的原著加上李龍雲先生的改編、續寫,我們希望用這兩位京味兒作家的作品來開啟人藝新的征程。”導演馮遠征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說,這部作品既延續了北京人藝京味兒戲獨特的表現力,更會帶給觀衆一種意想不到的觀演體驗。

《正紅旗下》以老舍的視角展現了晚清時代八旗子弟的群像。觀衆在這部老舍先生自序體的作品中,不僅可以看到他筆下的自己和衆生,也可以看到老舍一貫的大愛與悲憫,更能感受到波瀾壯闊的曆史圖景,深沉厚重的人文關懷,以及一種民族赓續的昂揚精神。“幽默中有苦澀,嬉笑中有同情。是一個人、一個家、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精神。”青年導演闫銳介紹稱。

獨特

“老舍”在舞台上穿梭

老舍的雕像一直擺放在首都劇場的大廳裡。曾經,他與郭沫若、曹禺給北京人藝帶來了“郭老曹”時代。現在,他又回來了。

群像戲、場次多、人物多,全劇打破以往的叙述性,以老舍先生的視角串聯起碎片化的不同側面,構成了一種獨特的觀劇方式。濮存昕飾演的老舍集合了導演與演員的共同創造,串聯起整個劇中碎片化的叙事。導演馮遠征強調,這種串聯的功能絕不是一個報幕員,而是參與者,始終強調老舍的“在場感”。“老舍”在舞台上穿梭,通過他的“所聽所見所想所感”聯結曆史和時間,多空間、多維度地去展現劇中情境。

突破

舞台借鑒北京獨有的房頂

大幕拉開,舞台躍然眼前:不見熟悉的市井小院,京城宅門兒,取而代之的是紅色的屋頂,整齊的琉璃瓦。以屋頂為視覺中心的舞台上,演員穿梭自如,完成一次次時間與空間的分割與串聯,既寫實又寫意。

導演與舞美設計常疆一起強調了“既是北京的又是現代的”這一理念。“我是有一次體驗生活的時候在鐘鼓樓上俯瞰北京得到的靈感,用北京獨有的房頂來代表這裡,紅色是紅牆的顔色,黃色是琉璃瓦的顔色,這兩個傳統顔色也代表了北京。”馮遠征表示。除了舞台設計,該劇在舞台表現形式上也大膽借鑒中國傳統戲曲的樣式,結合舞蹈的形式,展現出八旗的場面,讓觀衆在宏大的氣勢中,想象出當時的生活。

“得嘞”

北京人藝展現全新面貌

沒有人知道馮遠征和闫銳,這一老一小兩位導演的壓力;也沒有人知道全劇組工作人員的壓力。

“戲比天大”,對于北京人藝的演員來說,來自于創作的壓力和動力早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了。71年前,北京人藝成立時如此,現在,北京人藝再度出發,也如此。

其實,從馮遠征在首演後的發言中能夠看到這出戲對于北京人藝的意義:“我希望,71年的北京人藝重新開始,讓70年之後的北京人藝除了繼承,還有發展,是一個全新的面貌。”

那一天,馮遠征得到的回應就是大家夥每個人說的兩個字——“得嘞”。這兩個字背後的含義就是:一切盡在不言中。對于北京人藝的所有人來說,大任、重任,本應擔在肩上,毋庸多言。

其實,在他們身上所體現的,恰如他們所熱愛并服務的這個城市所具有的那種品格:有夢想,有責任,有擔當,但卻又灑脫,一切都在行動中。 文/本報記者 郭佳 滿羿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統籌/滿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